中國人講究的是禮尚往來,這個原則在國際上也是一樣的。
當地時間4月17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抵達法國巴黎,可迎接他的竟是巴掌大的紅毯,這待遇,簡直是大寫的尷尬!
你要么就干脆像中國那樣別鋪什么紅地毯,要么就好好鋪一段,結果法國人居然就弄巴掌大的一塊,充滿了對來訪者的羞辱。這種羞辱,既有對美國人通過關稅大敲復復竹杠的不滿,也有對美國對俄烏沖突的立場與法國完全相反的憤怒,更有面對美國的大棒又不得不屈服的無奈。
想當年,美國憑借經濟、軍事優勢在國際舞臺上呼風喚雨,盟友眾多,那場面,可謂是呼風喚雨,風光無限。但今時不同往日,特朗普上臺后,一頓瘋狂輸出,不但令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也令其傳統意義上的所謂盟友們更是怨聲載道,盡管至今除了中國外,還沒有哪一個國家敢于公開反擊,但由于中國的堅決反制,一眾美國盟友們也都在持觀望態度,在有限的抵制過程中,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逐漸動搖。
這次魯比奧訪法,法國用巴掌大紅毯回應,就是對美國的無聲抗議,盡顯美國如今的不受待見。不過,也不得不佩服一下美國這些政客能屈能伸的忍耐力。
無獨有偶,今年3月13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前往加拿大出席G7會議時,主辦方加拿大同樣鋪設了一小段紅地毯,這一場景一度引發了世界廣泛關注和諸多解讀。
從傳統意義上說,對于來訪貴客鋪設紅地毯,是一種非常高規格的迎接禮儀,象征著對來賓的歡迎與尊重。然而,這種欲語還羞、不倫不類的紅毯,卻似乎又在傳達著一種別樣的信號:這里沒有尊重,只有不滿與羞辱。
作為G7會議的主辦方之一,加拿大對美國的不滿可以說是已經刻在骨子里了,多次被特朗普稱為州長的特魯多最終在民眾的怒罵聲中灰溜溜下了臺,而新任總理上任的日子,正是魯比奧來加拿大的第二天。在這個時間節點,給不可一世的美國國務卿來這一手,彰顯新任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與前任總理不一樣的強硬。
中國還有句古話叫士可殺不可辱。但這話似乎對美國政客不管用。
不想接待又不得不接待,滿肚子的委屈卻又不得不強顏歡笑,于是,迷你紅地毯就成了政客之間、盟友之間一種心照不宣的道具。而一向傲慢無禮的美國政客,被盟友們放在明面上擺了這一道,想發火又不得不尋求盟友的合作與支持,想忍氣吞聲又覺得內心過不去這道坎。這也是日漸衰退的美國不得不面對的客觀事實。
近年來國際格局風云變幻,各國都在重新審視自身的外交戰略和伙伴關系。在國際舞臺上,尊重與禮儀往往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礎之上的。當這種平衡被打破或者出現微妙變化時,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外交舉動就可能成為觀察各國關系的窗口,盡管微妙,但也直觀。
有網友問:不知道那塊地毯上是不是印著當天星期幾?或者上面會不會印有出入平安四個字?
不過,魯比奧也不必太難過。畢竟他出訪還有人接待,要知道,他想來中國訪問,飛機都不可能讓他入境著陸。
美國政客在中國也遭遇到過類似的招待,只不過,中國的接待方式更直觀。
去年8月27日,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沙利文訪華,現場沒有鋪紅毯也沒有鮮花,現場有些冷清。有細心的朋友發現,現場雖然沒有鋪紅地毯,但卻有一根紅色的印記。似乎在提醒美國這位還有幾個月就要下臺的政客:中國的紅線不可逾越。
去年在4月24日,時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在上海接機現場也未鋪設紅地毯,那次是他任內的第二次訪華行程。當時接待布林肯的是上海外事辦主任孔福安。有國內媒體解讀未鋪地毯,稱這是雙方為了讓此次交流更務實,老貓實在無法理:解鋪了地毯就不務實了?
美國對全球的極限敲詐,也讓人們看穿了特朗普宣揚的產業回歸美國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肥皂泡,如今美國內憂外患,國內反對聲愈發高漲,國際上也是越發孤立,隨著近10萬億美債到期愈發迫,特朗普已經開始軟化,稱將在一個月內與中國達成新的關稅協議,還主動豁免了進口中國石墨等關鍵物項的關稅。這種一廂情愿的做法,又一次讓美國成了國際笑話:你想買,中國肯賣嗎?
更為可笑的是,昨日在日本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和特朗普關稅談判結束后,特朗普送了他一頂親筆簽名的紅色MAGA帽子,中國制造。而赤澤亮正送給特朗普一款大阪世博會吉祥物“脈脈”造型的金色存錢罐,含稅價格8800日元,中國制造。這個畫面,何等的諷刺!
反復無常,朝三暮四,美元霸權如今已經岌岌可危。如果美國再不收手,估計到時候美國政客只能坐著他們的大航母外出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