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國在對俄烏沖突問題上反復無常,讓歐洲諸國心里非常不踏實。歐洲諸國現在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美國太不靠譜了。特朗普在歐洲心目里,就是特沒譜。法國認為這對歐洲是一個機會,對法國同樣也是一個機會,就是真正建立起歐洲戰略自主的信心,同時也要采取真正符合歐利益的洲戰略自主的政策與措施。
歐洲在當前所表現出的心理,就是準備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依靠歐洲自己的力量來支持烏克蘭把戰爭進行到底。這個決策是不是歐洲諸國都具有的真實想法,現在還說不準。歐洲最初的應激反應可能就是現在這副樣子,如果在歐洲諸國都比較冷靜下來之后,是不是還要準備這么做,那可能就是另外一副樣子。
歐洲已經看到,特朗普的美國基本已經指望不上了。歐洲想要甩開美國自己干,那么這個自己干,是以歐盟的名義,還是以北約的名義,現在好像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畢竟一切都還剛剛開始。萬事開頭難,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規律。
現在的歐洲就是要支持烏克蘭把戰爭繼續進行下去,歐洲就要向烏克蘭提供大量的援助。其中既有軍事方面的援助,也有資金方面的援助。這兩個方面的援助對于歐洲來說,都不是輕松的負擔。面對美國的出爾反爾,歐洲群情激憤是可以理解的。歐洲各國一起共憤,掏錢的掏錢,給軍火的給軍火。可是到底要給多少錢,給多少軍火,都還沒有個準數,也不知道要給多長時間。這陣子情緒一過,后面的事要怎么辦,好像現在還沒有什么定論。
歐盟本身只是一個松散的國家組織,內部缺乏統一的號令。這種狀態顯然不適合集中統一來指揮歐洲各國的軍隊。如果歐洲軍隊不在北約的旗號之下,那么這支軍隊到底由誰來指揮,由誰來決策,都是一大堆未知數。如果歐洲軍隊依然以北約的名義采取行動,那么北約里的老大——美國,要放在什么位置上? 這個問題誰來解答? 現在看來,這可能是一個最大也是最難解答的問題。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解答這個問題。
就算歐洲要完全擺脫北約,由自己組織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那也得有一個老大。這個老大由誰來當? 法國? 還是德國? 似乎現在的歐洲,除了這兩個國家,還沒有第三個國家有這個實力。可是還有一個英國呢? 估計英國也很想當這個歐洲軍隊的頭兒。可是,英國已經脫歐了,英國與歐盟完全不是一回事。一個不是歐盟的國家,要想來指揮由大多數歐盟國家軍隊組織的歐洲軍隊,這里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估計這種可能性相當地小。英國當不了老大,那么英國能愿意在法國或者德國的指揮之下,當他們的部下或者屬下嗎? 這樣的可能性同樣也很小。那么在北歐的幾個國家之中挑一個來當老大,估計西歐和東歐的國家都不會點頭。反正這事很不好辦。
另一個難題在于,歐洲現在只有英國和法國掌握核武器。假設,歐洲的敵人對歐洲其中的一個國家使用的核武器,那么英國和法國的核武器要不要實施報復? 這種報復行為又由誰來決策,又由誰來執行? 如果英國報復了,將來的反報復是不是會落到英國的頭上? 如果法國報復了,將來的反報復是不是會落到法國的頭上? 如果英國或者法國都報復了,都向用核武器進攻的國家實施了報復,那么如果對方的反報復落在了歐洲那些沒有核武器國家,那么那些國家找誰哭去? 這些國家是要找誰算帳? 是找最初用核武器進攻的國家,還是找參與核報復的英國或者法國? 估計這個倒霉的國家誰都不敢找。他就只有挨打的份兒,沒有打人的份兒。這是不是會造成歐洲各國之間的爭吵和大亂? 這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未來歐洲建立一支集中指揮的武裝力量,肯定是要把俄羅斯當作假想敵的。如果歐洲與俄羅斯發生沖突,歐洲的這支軍隊要不要與俄羅斯直接發生武裝沖突? 從理論上說,歐洲既然建立了自己的獨立軍隊,那么歐洲就必須做好這種與俄羅斯軍隊直接對撞的準備。但是歐洲真的有這個思想準備嗎? 歐洲真的準備好了嗎? 似乎很多事都還沒有確定下來。假設歐洲與俄羅斯將來發生武裝沖突,誰當主力? 誰當側翼? 誰當預備隊? 當主力的肯定要首當其沖,更有可能是損失最大的。歐洲哪個國家的軍隊會有當主力的覺悟? 依我看,好像一個都沒有。有美國在的時候,美國肯定要被歐洲推到主力的位置上。而現在的美國絕對不想當這個主力,那么歐洲又能指望誰來當這個主力呢? 估計還是一個都沒有。當年,蔣介石在圍剿紅軍的時候,讓各地方的雜牌武裝跟紅軍硬碰硬,結果這些雜牌軍大多數都是見到紅軍就繞著走,他們能不跟紅軍硬碰硬就絕對不會跟紅軍硬碰。今天的歐洲諸國,如果在面對著俄羅斯軍隊的時候,是不是也和當年中國的地方武裝雜牌軍那樣,能躲就躲,能繞就繞? 這樣的軍隊能打仗嗎? 這樣的軍隊能有戰斗力嗎? 估計所有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歐洲自己打得個昏天黑地,傷亡慘重,血流成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法西斯德國的坦克把歐洲各國碾壓得一片哀嚎,不堪一擊,跪地投降。二戰后,北約成立。北約跟美國一樣,只揀軟柿子捏。他們打南斯拉夫聯盟、打阿富汗、打利比亞,似乎都是不可一世。可是一旦碰上硬茬,如俄羅斯,歐洲基本就是立馬認慫。這樣的歐洲,在今天真的能有什么戰略自主嗎? 如果真的成立了一支歐洲軍隊,這支軍隊能有戰斗力嗎?
俄烏沖突,本來就是美國在挑撥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今天的歐洲,如果真的要走戰略自主的道路,就必須立刻放下與俄羅斯為敵的想法和觀念。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目標就是杜絕烏克蘭加入北約。今天的歐洲似乎還在惦記著把烏克蘭拉入北約,這不就是成心跟自己個兒過不去嗎?
歐洲如果選擇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即停止援助烏克蘭,支持俄烏立即停火,實現歐洲地區的和平。然后取消對俄羅斯的全部制裁,恢復與俄羅斯之間的經貿關系。這才最符合歐洲的利益。歐洲要想靠自己的力量來對抗俄羅斯,不過是繼續掉在美國給歐洲挖的坑里。不是歐洲自己沒有能力而跳不出來,是歐洲自己壓根兒不想跳出來。歐洲這是不是傻? 真是要多傻,就有多傻。
當前的歐洲群情激憤,這樣的情緒還能持續多久? 似乎也沒人知道。歐洲最好還是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想一想自身的未來。太過放飛自己的情緒,不可能做出理智的選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