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美關系在軍事、經濟與地緣政治領域的博弈愈發激烈。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多次公開渲染“中美開戰”的可能性,試圖通過強硬姿態掩蓋美軍實力衰退的現實。
與此同時,日本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悄然加快軍事布局,試圖在中美對抗中謀取更大利益。然而,從美國國防部的兵棋推演到戰略委員會的最新報告,無不顯示出美軍在面對中國時的脆弱,日本的“航母夢”也難以改變其在地區格局中的劣勢。
一、美軍破綻多
2025年3月,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接受采訪時直言:“中美戰爭若開打,頭20分鐘內,中國能發射15枚高超音速導彈,將美軍全部10艘航母擊沉。”這一說法源于五角大樓過去十余年的24次兵棋推演,結果無一例外以美軍慘敗告終——美軍可能損失2艘航母、20艘軍艦、400架戰機及3000名士兵。
盡管赫格塞思強調“不尋求與中國開戰”,并表示將在特朗普總統領導下“重建軍隊,為戰爭做好準備”,但其言論更多被視為“嘴硬”的表現。
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最新發布的114頁報告進一步揭露了美軍的窘境:若與中國爆發沖突,美軍可能在不到一個月內耗盡彈藥,尤其是反艦導彈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儲備嚴重不足,國防工業的生產能力也無法迅速補給。
美軍困境不僅體現在硬件上。2024年,《華盛頓時報》報道稱,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警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彈藥存量減少,武器維修問題加劇,海空部隊的發射平臺老化速度遠超更新速度。《防務新聞》則接連曝光美海軍戰艦生產陷入25年來最低谷、士兵短缺、航母與潛艇因焊接問題頻發事故等負面消息。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軍事力量的迅速崛起。《紐約時報》報道,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30倍,已研發出堪比核爆威力的微波武器,并在巨型兩棲戰艦和核動力航母領域取得突破。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國展示的六代戰機和無人航母進一步彰顯其技術優勢。
在這種軍力“一升一降”的背景下,美國內部對華態度出現分化。前臺灣“副防長”林中斌分析稱,特朗普2.0政府可能因軍力失衡轉而尋求與中國謀和。2025年2月,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表示,與中國達成新貿易協定“是有可能的”,其顧問也透露他希望達成“廣泛協議”。美國智庫學者在《外交事務》期刊中甚至提出,“臺灣對美國重要,但不值得為之開戰”,這一觀點雖非主流,卻與副總統范斯及部分國防高層的立場暗合。
二、日本趁勢布局
盡管美軍實力受限,特朗普政府并未放棄對華遏制政策。自2025年1月上臺以來,特朗普在兩個月內兩次對華加征10%關稅,并揚言將于4月2日實施“報復性關稅”。在臺海問題上,美國務院官網刪除“不支持臺獨”的表述,G7外長會首次剔除“一中原則”,聯合聲明要求中國不得改變臺海、南海、東海現狀。
此外,美國打造美菲日澳“反華聯盟”,菲律賓武裝部隊參謀長布勞納還在3月19日新德里會議上呼吁印度和韓國加入這一包圍圈。這些動作顯示,美國正加速對華“脫鉤斷鏈”,試圖通過經濟與軍事雙重壓力遏制中國。
與此同時,日本在美國的“反華戰略”中扮演愈發活躍的角色。2025年3月24日,日本防衛省在宮崎縣新田原基地組建首支“F-35B臨時飛行隊”,為部署F-35B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機做準備。這一計劃可追溯至2013年,日本政府便考慮為其“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配備F-35B。2018年新防衛大綱正式批準采購42架F-35B,2020年起,“出云”號(DDH-183)和“加賀”號(DDH-184)陸續進行“航母化改裝”。2024年10月,“加賀”號完成F-35B起降測試,“出云”號也在2025年1月進入橫濱船塢進行后續改造。然而,日本的“航母夢”受限于“出云”級噸位與結構的先天不足,即使改裝完成,也難以對抗中國日益強大的海軍力量。
日本的野心不僅限于硬件升級。2025年春季,日本首相石破茂計劃訪問菲律賓,加強日菲“準同盟”關系。根據兩國協議,日本將為菲律賓建造5艘快速反應艇,并通過“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OSA)無償提供巡邏船、防空雷達等裝備。日本還推動與菲律賓簽署《互助準入協定》,并可能以“海上保安廳”為名增加在南海的軍事存在。遼寧大學呂超教授指出,日本此舉意在借南海問題擴張軍事影響力,重拾“軍事大國”野心,但其歷史包袱與鄰國的不信任使其目標難以實現。
三、中方強硬回應
面對美日挑釁,中國展現出強硬姿態。3月27日,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回應美國防部改名提議時表示,這是美國內政,中方不予置評,但對美方鼓噪對抗的表態堅決反對。他強調,中國敦促美方摒棄“零和博弈”思維,以實際行動維護兩國兩軍關系穩定,中國軍隊將以更強大的能力反制一切威脅。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也在3月6日指出,美方渲染“中國威脅”是霸權邏輯的體現,無論何種形式的戰爭,“打不得也打不贏”。中國駐美大使館則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表示,將堅決應對任何挑釁。
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成果為這一強硬態度提供了底氣。從東風系列導彈到004號核動力航母,再到珠海航展亮相的六代戰機,中國在“區域拒止”能力上已讓美軍望塵莫及。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報告承認,美軍傳統戰略已無法應對中國,彈藥儲備與民眾危機意識的不足更使其在潛在沖突中處于被動。相比之下,日本的F-35B與“出云”級改裝雖看似咄咄逼人,卻難以改變其在面對中國時的戰略劣勢。
四、“嘴硬”難掩困境
赫格塞思渲染“中美開戰”的言論與其說是自信,不如說是對美軍衰退的焦慮。日本的軍事布局雖動作頻頻,但受限于技術和戰略短板,難以成為地區博弈中的決定性力量。在中美軍力對比日益懸殊的背景下,美國內部謀和的聲音逐漸抬頭,而日本的“軍事大國”野心則顯得不自量力。面對中國堅定的意志與強大的能力,美日若繼續挑釁,只會自陷困境。正如人民日報警告,若美國繼續支持“臺獨”勢力,必將自食惡果。未來的亞太格局,或許將由實力而非口號決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