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筆者購買了一臺德國奔馳牌SUV。提貨時,順便問銷售人員:此車是德國制造的嗎?對方答曰:非也!是美國制造!是奔馳公司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工廠生產的。
美國市場上銷售的進口汽車,以德國、日本和韓國的汽車為主,情況很復雜,如果單從其生產過程來分類,大體有以下三種:
第一類:外國車企生產的汽車原裝進入美國市場。據統計,2024年美國進口德國原裝汽車約250億美元,進口日本原裝汽車超過400億美元,進口韓國原裝汽車超過350億美元。今后,此類汽車受關稅影響最嚴重,隨著25%關稅的實施,它們在美國市場的零售價格肯定會上調。
第二類:車企在美國設廠生產的汽車,這包括美國的三大車廠和德國、日本、韓國在美國開設的工廠。此類工廠主要覆蓋了汽車的“組裝”環節,但汽車的零部件卻未必一定是美國本土的產品,即便是美國的三大車廠,近年來也大量使用中國生產的零部件,至于德、日、韓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其主要零部件如發動機和變速箱等,很可能從本國進口。今后此類汽車的零部件在進入美國市場時,也需繳納25%關稅,也會最終影響其市場零售價格,但不會像上述第一類那么嚴重。
第三類:歐、日、韓車企根據特朗普1.0所簽署的《美墨加協議》(U.S.-Mexico-Canada Agreement)在墨西哥或加拿大設廠組裝汽車后進入美國,被算作墨、加生產的汽車,可以免稅或低稅進入美國。
據統計,墨西哥如今已經成為美國進口汽車的最大來源國,這是因為十多家全球汽車制造商在墨西哥設有近40家工廠,包括通用汽車、奔馳、寶馬、現代和豐田汽車。去年,墨西哥對美出口了近300萬輛汽車,并供應了美國40%的汽車零部件,總金額達到800億美元之多。
加拿大也是美國進口汽車及零部件的另一個重要來源,2024年美國從加拿大進口的汽車超過了300億美元。
此類汽車今后進入美國也要繳納25%關稅。
第四類:美國三大車企根據特朗普1.0所簽署的《美墨加協議》,在“北美一體化”部署下,汽車的部分生產環節被安排在美國境內,部分生產環節安排在墨西哥或加拿大,汽車的零部件或整車可能多次出入美國國境。此類汽車可能在一定期限內要求豁免關稅。
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商豐田汽車的情況凸顯了該行業是如何依賴對美出口的。豐田汽車在美銷售的主打車型包括在日本生產的普銳斯(Prius)混動版、在加拿大生產的RAV4運動型多用途車(SUV),以及在墨西哥生產的Tacoma皮卡。去年,豐田汽車在美銷量為230萬輛。其中約一半是在美國生產的,四分之一出口自日本,另外四分之一左右通過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美國。
本田汽車(Honda)出口到美國的車型包括在加拿大生產的CR-V和思域(Civic),以及在墨西哥生產的HR-V。
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 Group)旗下的奧迪(Audi)和保時捷在美銷售的所有汽車都是進口的。
特朗普對汽車的整車和零部件征收25%關稅,是希望達到汽車制造業回歸美國的目的。
應該承認,關稅政策對于汽車行業的回歸是可以產生效果的,這么多車企已經在美、加、墨三地設廠,就是希望今后削弱美國關稅的影響。今后,特朗普就連已經開設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車廠也要回歸美國。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任何車企只要不放棄這個市場,就不得不考慮到美國設廠組裝,增加所覆蓋的類型,并盡量采用美國生產的零部件,甚至在美國生產汽車的零部件,例如曹德旺在美國設廠生產汽車用玻璃。
外國車企到美國開廠生產汽車,不得不減少本國的汽車產量,也就是本國的汽車產業會萎縮,工人會失業,因此他們除非萬不得已,是很不愿意到美國來設廠的。
歐洲和日、韓政府也在考慮用關稅來報復美國,但是可能引起特朗普的反報復,更何況他還有一個“對等關稅”的武器在等著。長期以來,美國對外國汽車所征收的關稅,遠低于外國對美國汽車的關稅,這也是事實。
如果不使用“以牙還牙”的報復手段,那么只能和特朗普政府進行談判,但在特朗普的“先加稅,后談判”的極限施壓下,要他讓步恐怕很難。
美國曾經號稱“汽車王國”,幾十年來,美國汽車市場用低關稅向全世界車企開放市場,其最大的好處是使美國的本土車企在進口貨的激烈競爭下不斷改進自己而免受淘汰。今后美國車企在關稅壁壘的保護下,是否還能積極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是個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