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動戰爭攻擊一個國家的依據是什么?
美國發動戰爭的決策流程又是怎樣的?
這些本來都是絕密資料,普通人永遠不可能知道,但最近有人卻把這些全部發給了記者。
杰弗里·戈德伯格,美國政治雜志《大西洋月刊》的主編,他的名字和特朗普任命的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的縮寫一致,都是JG,而因為《大西洋月刊》的主編身份,杰弗里·戈德伯格的聯系方式又在很多白宮高官的通訊錄里。
機緣巧合之下,一場魔幻之旅開始了。
3月11日,杰弗里突然在美國加密軟件Signal上收到一個自稱是邁克爾·華爾茲的用戶發來的好友請求。
3月13日,這個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有著一樣名字的邁克爾·華爾茲,邀請杰弗里加入了一個Signal 的聊天群,群的名字叫“胡塞PC小組”。
群成員共有18人,除杰弗里之外的17人都有著耀眼的名字,他們的名字分別和美國副總統萬斯、美國國務卿盧比奧、美國財政部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美國國防部部長皮特·海格塞斯,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美國CIA局長約翰·拉特克利夫、美國白宮大總管蘇西·威爾斯、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美國總統助理兼政策副幕僚長兼國土安全顧問的斯蒂芬·米勒、美國反恐中心主任的喬·肯特、美國總統助理的丹·卡茨、美國國務院顧問邁克·尼德漢姆這17人完全一致。
杰弗里不知道他們要干嘛,杰弗里懷疑自己被拉進了一個由一堆鍵政cosplay愛好者組建的群,杰弗里還懷疑可能有人想戲弄自己。
作為美國政治雜志《大西洋月刊》的主編,杰弗里有著足夠的定力,于是就不說話,看看這幫人想干嘛。
但這17個人并沒有試圖從杰弗里身上獲得什么,甚至都沒有特意和杰弗里搭話,而是直接在群里開始了頻繁交流。
建群的群主“邁克·華爾茲”開始發言,稱建立這個小群是為了在接下來的72小時內協調各部門展開對胡塞武裝的相關軍事行動,他的副手“正在跟進當天上午在白宮戰情室的會議內容,并將在當晚發送具體行動方案”。
然后那個和美國副總統萬斯同名的用戶開始發言,表示自己反對軍事打擊胡塞武裝,他在群里發言稱:
“我認為我們正在犯一個錯誤。與歐洲貿易的40%都要通過蘇伊士運河相比,美國貿易只有3%通過蘇伊士運河。美國公眾不理解為什么它(軍事打擊行動)是必要的,這是真正的風險。”
同時這個叫萬斯的人還順便吐槽了美國總統特朗普,說:
“我不確定總統是否意識到這與他目前對歐洲的看法有多么不一致。還有進一步的風險是,我們會看到油價出現中度到重度飆升。我愿意支持團隊的一致意見,并將這些顧慮藏在心里。但有強有力的理由支持(將軍事打擊行動)推遲一個月,(向美國民眾)傳達為什么這很重要的信息,看看經濟狀況如何,等等。”
幾分鐘后,那個和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同名的用戶發言,稱:
“副總統,我理解你的擔憂,并全力支持你提出的重要考慮因素,其中大部分很難預計它們會如何發展。我認為,無論發生什么,(向美國民眾)傳遞信息都將是困難的——因為沒人知道胡塞武裝是誰——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將關注點集中在:1、拜登失敗了;2、伊朗資助了(胡塞武裝)。”
“等待幾周或一個月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情況,還會帶來兩個直接風險:1、(行動計劃)泄露了,我們看起來猶豫不決;2、以色列先采取行動——或者加沙停火破裂——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開始行動。我們可以兩者兼顧。我們準備執行,如果我有最終的投票權,我相信我們應該這樣做。這與胡塞武裝無關。我把這看作兩件事:1、恢復航行自由,這是國家利益的核心之一;2、重建威懾,拜登之前搞砸了。但是,我們也可以很容易地暫停(軍事打擊行動)。而如果我們動手了,我將盡我們所能100%地確保行動安全。”
這些并沒有說服那個叫萬斯的群友,他在群里發言稱:
對胡塞武裝的襲擊會推高石油成本:“我們進一步看到油價出現中度至重度飆升的風險。”
“我愿意支持團隊的共識,并將這些擔憂留給自己……”
隨后建群的群主,用戶“邁克爾·華爾茲”,在群里發了一個長篇筆記,內容是論證歐洲海軍能力有限,然后發言稱:
“無論是現在還是幾周后,都必須由美國重新開放這些航道。根據總統的要求,我們正在與國防部和國務院合作,以確定如何計算相關費用并向歐洲人收錢。”
向歐洲人收錢這個提議打動了那個名叫萬斯的群友,使其態度發生了動搖,但還是有所顧慮,發言稱:
“如果你認為我們應該這么做,那就動手做吧。我只是討厭再次救助歐洲。”
3分鐘后,那個名字和美國防長一樣的群友發言,稱:
“副總統,我和你一樣厭惡歐洲的不勞而獲。太可悲了。但是邁克(華爾茲)是正確的,我們是這個星球上唯一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其他人都不了解。問題是時機。我覺得現在是再好不過的時機了,因為總統指示重新開放航道。我想我們應該動手。但總統仍保留24小時的決策空間。”
然后那個名字和美國總統助理、白宮副幕僚長兼國土安全顧問斯蒂芬·米勒一致的群友發言,把話題轉移到了如何確保能從歐洲身上收到錢上面:
“據我所知,總統是明確‘開綠燈’的。我們很快將向埃及和歐洲表明我們期望的回報。我們還需要想出如何執行這樣的要求——如果歐洲不付錢,那會怎樣?如果美國以巨大的代價成功恢復了航行自由,那么作為回報,它需要進一步獲取一些經濟利益。”
最后各位群友對此展開了討論,并達成了都可接受的意見,確保歐洲會付錢的具體辦法這部分被《大西洋月刊》的主編隱去了沒有發,但最終群討論的結果是一致同意軍事打擊胡塞武裝。
直到此刻,杰弗里主編依然搞不清楚這群人到底想干嘛,群里似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但如果這只是一場政治模仿秀的話,杰弗里稱:
那么其模仿的質量和對外交政策的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
3月15日上午11點44分,和美國防長同名的那個群友又在群里發言了,發布了一條信息,內容為即將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打擊的行動細節,包括有關目標、美國將部署的武器以及攻擊順序等信息,看起來非常的真實,而且相當專業。
這些內容杰弗里主編沒有對外公布,但杰弗里主編確實看到了美軍的全套軍事攻擊計劃。
不過到這一刻,杰弗里主編依然不知道這群里的人到底要干嘛,發的資料看起來倒挺真的,但這群里的人都是真的?
杰弗里主編決定繼續靜觀其變。
但2小小時之后,美軍就發動了對胡塞武裝的空襲,造成了數十人死亡,空襲出動的武器和攻擊順序都和群里剛發過的內容完全一樣。
杰弗里主編震驚了,這個群里的人難道真的是真的?
杰弗里主編嚇壞了,趕緊退群,然后給拉他進群的邁克爾發了一封郵件,問到底怎么回事,不是模仿秀嗎怎么變真人秀了,先把自己的責任給摘干凈。
邁克爾回復了他,說群是真的,群里的人也都是真的。
3月24日,《大西洋月刊》發表了一篇文章,作者是主編杰弗里·戈德伯格,標題是《特朗普政府無意中給我發了戰爭計劃的短信》,把自己那幾天的魔幻經歷寫了下來,只隱去了涉及國家機密的內容。
但除機密外的內容,杰弗里寫了很多,甚至還把美國白宮那群大佬的聊天截圖給放了出來。
很多人在這張截圖里感受到了美國白宮高官們的“平易近人”,因為覺得這些人拉的群和自己公司的工作群太像了,就連喊口號打雞血都那么像。
其中最最火的,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發的三個表情符號,一個拳頭,一個美國國旗,一個火焰。
這些表情符號,讓很多人差點誤以為自己來到了那個叫“相親相愛一家人”的群,把國旗換成中國的就一點不違和。
以上這些內容不是誰編的故事,是發生在真實世界的事實。
確實很離譜,但編故事才需要講邏輯,事實不需要。
美國白宮已經發布聲明,承認了杰弗里主編所說的話都是真的。
各國媒體也開始對此事進行了紛紛報道。
報道最起勁的,是美國自己的媒體,確切的說是美國民主黨的媒體,這幾天簡直和狂歡一樣,而希拉里·克林頓更是第一時間就轉發了這篇新聞報道,老太太簡直是高興壞了,當年郵件泄密門丟的臉這一下子全找回來了。
民主黨表示這是嚴重泄密事件,嚴重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應該嚴肅查處責任人,其中主要責任人華爾茲必須引咎辭職。
但特朗普卻表示這根本不算個啥事,說:
“對他的國家安全團隊仍然充滿信心,包括華爾茲”。
對于發表文章的《大西洋月刊》,特朗普表示:
我不是《大西洋》的忠實粉絲,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即將停業的雜志,它不是什么雜志,我對它一無所知。
民主黨在乎的是讓共和黨丟臉,共和黨在乎的是不能讓民主黨得意,而我們在乎的不一樣,我們在乎的是美國發動戰爭的隨意性。
對外國發動軍事攻擊這種事情,規模再小那也是國之大事,正常來說不應該在一個極其私密且高大上的會議廳里,上繳所有手機后,國家的各位高官在里面詳細分析戰爭對國家的各種影響以及走勢可能性,最終慎之又慎的得出一個會議結論然后所有人簽字嗎?
結果美國的高官們直接在一個民用軟件的群里就搞定了這件事,群聊一番后就決定開戰了。
機密信息不得上網,這個應該是基礎常識吧。
就算白宮的這群高官非要上網聊國事,美國買不起單獨的服務器,沒資金做一個單獨的聊天軟件嗎?
這么多國家機密信息直接在民用聊天軟件上聊,這個民用聊天軟件說自己是保密軟件他就是真的是保密軟件了?
保密不保密,這個事是相對的,對于普通人來說這軟件也許具備一定的保密功能,但對于專業人士甚至國家力量來說,一個民企做出來的民用軟件,談保密就是個笑話。
就算單獨拉服務器,單獨拉信息專線,單獨做聊天軟件安裝在特制的手機上,如果敵對國家專項針對,那都未必能做到絕對保密。
這種光明正大把聊天信息瘋狂往民企服務器里送的機密,只要想,絕不可能做到保密。
世界確實是草臺班子組成的,但不能太草臺班子了。
而且美國對胡塞武裝的最終戰爭決策,不僅在聊天群里決定,而且決定的過程和小孩子過家家差不多。
萬斯本來是反對打擊胡塞武裝的,理由這事和美國沒關系,應該歐洲去干,如果萬斯堅持反對的話那就沒法打胡塞,至少會大幅延期。
但是當其他人提出可以加錢時,萬斯動搖了,當確定這個錢由歐洲出,并初步商定了讓歐洲出錢的辦法和方案之后,萬斯立刻決定支持對胡塞開戰。
隨后這個叫“胡塞PC小組”的群,在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里就達成了一致意見,確定了要對胡塞進行軍事打擊這件事。
核心的決定力量,居然是錢,真的是太資本主義了。
這是打仗,不是做生意。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
任何國家的任何一次用兵,都必須極度謹慎,否則就是“國雖大,好戰必亡。”
中國歷史能得出這樣的經驗那自然是有根據的,歷史上好戰幾十年但不亡的國家比比皆是,但我國歷史最終還是留下了“國雖大,好戰必亡”這樣的諺語來警示后人。
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美國不理解而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