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3月18日,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安東尼·J·科頓將軍在華盛頓舉行的麥克萊塞國防計劃會議上發言。】
美東時間2025年3月18日,美國國防部新聞報道,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空軍上將安東尼·j·科頓當天在華盛頓麥卡利斯防務計劃會議上說,美國戰略司令部的任務是向國家決策者展示力量,并向總統提供戰略威懾選擇。當前戰略司令部的首要任務是加速核三位一體現代化,以應對中國“在2027年前占領臺灣”。
科頓說,今天的安全環境是前所未有的嚴峻,多個新的武裝戰略對手沒有以負責任的核大國的身份跟隨美國,經常與地區行為體合作,損害了穩定的國際體系。
他說:“中國的軍事建設正在加速,特別是軍民兩用的造船廠和核運載平臺,中國已經明確表示打算在2027年前占領臺灣。”
科頓指出,美國的軍事生產很重要,美國歷史上一直依賴于其工業的獨創性。然而,冷戰后,沒有(找到)可感知的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因此美國利用了和平紅利,縮小了軍事工業基礎,推遲了核現代化。
“現在大國競爭又回來了,這就是為什么我今天帶著一種緊迫感發言,”科頓說,沒有什么比現代化的核三位一體以及核指揮和控制更能提供國家力量了。
他說,需要交付的一些東西包括哨兵洲際彈道導彈、哥倫比亞級潛艇和B-21突擊轟炸機。“這些項目的進一步推遲將產生連鎖效應,”B-52需要現代化,配備新的發動機和升級的雷達和電子套件。
科頓說,考慮到替代方案,維持持續和可信的核威懾并不昂貴,目前國防部核能投資組合的資金僅占預算的4%左右。
他說,常規能力是核威懾的補充,例如高超音速提供了一種快速反應的、遠程的、非核打擊能力來對付非關鍵性的威脅,而不需要訴諸核武器。
科頓指出,這將根據不同的任務量身定制戰略和計劃,這將使總統在沖突的所有階段都有更廣泛的選擇,并控制升級。總統的其他重要選擇,包括網絡和空間能力,以及空中和水中的無人駕駛、廉價系統。
戰爭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科頓說,例如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將被應用于戰場系統。
他說,生產和現代化的機會之窗正在關閉,“如果我們沒有做好,我們以后就沒有機會再回來做了”。
【美軍一架B-21突襲機在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執行飛行任務。】
報道說,“中國西部正在建設數百個新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中國加快了核擴張,中國政府可能會在未來10年內部署超過1000枚作戰彈頭”,“中國首度在非戰爭時期把少量裝在導彈上的核彈頭部署為高度戰備狀態”,中國的核彈頭庫存從去年的410枚增加到了500枚,中國首次將少量核彈頭裝配在導彈上,處于高度戰備狀態……
美國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核挑戰的競爭方法包括三個支柱:一是部署現代核威懾力量;二是培養下一代戰略思想家和領導人,以塑造未來的核政策和能力;三是繼續加強全球聯盟和伙伴關系,增強戰略核威懾能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