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特朗普是在社交平臺上宣布宣布空襲也門胡塞武裝的決定。他將胡塞武裝稱作“恐怖分子”,揚言以“壓倒性的致命武力”加以打擊。
特朗普同時警告伊朗立即停止支持也門胡塞武裝,稱如果胡塞武裝進行報復,美國將連帶追究伊朗的責任。
特朗普稱:“美國將拿你們是問,我們不會客氣!”
胡塞武裝16日發表聲明說,美軍空襲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升至53人,其中包括5名兒童和2名婦女,受傷人數達98人。
胡塞武裝稱,美方所謂轟炸也門軍事設施的說法“是假的”,“事實上被炸的目標(包括)薩那一個人口稠密的居民區”。
半島電視臺援引獨立分析師報道稱,“薩那的襲擊針對的是胡塞武裝領導人居住的居民區。”
也就是說,美方想對胡塞武裝搞斬首行動,所以直接攻擊居民區,雖然目標是胡塞武裝領導人,但顯然美國是完全不在意會不會誤傷平民的問題。
對此,胡塞武裝發言人誓言對美國的襲擊進行報復。
3月16日,也門胡塞武裝對停泊在紅海北部的美國“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及其隨行艦艇發射了18枚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一架攻擊無人機,作為對此前美國空襲也門境內目標的回應和報復。
美國尚未發表評論。
特朗普前一天是剛說:“如果胡塞武裝進行報復,美國將連帶追究伊朗的責任”。
我就等著看特朗普如何追究伊朗責任。
特朗普總是吹自己愛好和平,但在中東,為了袒護以色列,特朗普一直是一副戰爭販子的模樣。
包括特朗普上任后一直說要占領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直到現在特朗普也還在對格陵蘭島念念不忘。
3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來訪的北約秘書長呂特時,再次揚言要得到格陵蘭島,并稱將會向該島派駐更多美軍。
特朗普這是完全撕掉美國霸權主義過去一直以來的虛偽面具,把霸權主義底層的強盜邏輯,赤裸裸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不管特朗普最后有沒有實際打仗,但像特朗普這樣大搞武力脅迫的人,顯然跟反戰是沒有太大關系。
我是一直說,特朗普并不反戰,特朗普所謂愛好和平,只是愛好利益而已。
特朗普只是不打必輸的戰爭,只要特朗普覺得能打贏,且利益大于風險,特朗普就會鋌而走險,去入侵其他國家。
不過特朗普放了這么多狠話,也只是在空襲也門,跟拜登并沒有什么區別,仍然不敢派出地面部隊。
我倒是很期待特朗普敢派出地面部隊,不是我不相信特朗普放狠話,只是想開開眼。
一直以來,我最想看到美國在中東被拖下水,那樣對我們來說,就會有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當然,我們也不會把寶都押在美國在中東被拖下水,美國被拖下水更好,沒被拖下水,那我們繼續按部就班的按照原計劃去推進就行。
不管客觀來說,特朗普時期,確實會比拜登時期,讓美國更有可能在中東被拖下水,因為特朗普跟以色列更緊密的關系。
這次美國空襲胡塞武裝,也跟以色列有關系。
?。?)以色列破壞?;?/p>
3月2日,以色列阻止所有援助物資進入加沙,導致這片急需食物和藥品的地區再次陷入饑荒。
以色列這是明顯在破壞?;饏f議。
胡塞武裝自2023年11月以來一直襲擊與以色列有關的船只,以迫使以色列結束對加沙的戰爭。
在今年1月19日,加沙宣布?;?,胡塞武裝也遵守了停火協議,停止在紅海襲擊以色列有關的船只。
在以色列開始破壞?;饏f議,又開始阻止援助物資進入加沙,胡塞武裝自然也結束?;?。
3月11日,胡塞武裝發言人宣布恢復在紅海、阿拉伯海及曼德海峽對以色列船只發動的襲擊。
胡塞武裝發言人在社交平臺發文稱:“我們的立場很明確,我們的要求很簡單:解除對加沙的封鎖,拯救加沙人民免于饑餓。”
所以,這次美國和胡塞武裝再次互相空襲,事情根源還在于以色列單方面不執行?;饏f議,出爾反爾。
特朗普為了袒護以色列,選擇空襲胡塞武裝,從而重燃爭端。
其實早在特朗普競選的時候,2023年11月,特朗普發布的競選廣告就宣稱:“有31名美國人在以色列喪生,伊朗幫助策劃哈馬斯襲擊行動”,并指責拜登把納稅人數十億的錢給了伊朗”。
然后特朗普稱:“一旦他“回到白宮”,他將確保“美國敵人”知道,如果他們“讓美國人流一滴血,我們會讓你流一加侖血”。
特朗普這話顯然是對伊朗說的。
那么現在特朗普回到白宮了,他是否會履行競選承諾,讓伊朗“流一加侖血”呢?
再看看伊朗近期一些變化。
(3)伊朗的變化
在特朗普上任后,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仍然對特朗普抱有幻想,試圖跟特朗普政府繼續對話。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特朗普在任的情況下,伊朗親美派也很難有跟美國溝通的空間。
特朗普是世界上所有親美派的敵人,有特朗普在,這些親美派即使想要投降,特朗普都只會打臉親美派,讓這些親美派在各自國家沒有生存空間。
佩澤希齊揚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3月2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盡管他個人支持與美國對話,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反對,伊朗就不會與美國進行對話。
佩澤希齊揚這實際上就是在抱怨了。
而佩澤希齊揚抱怨的原因,是因為他被架空了,佩澤希齊揚的心腹扎里夫再次宣布辭職。
扎里夫是魯哈尼時期的伊朗外長,作為佩澤希齊揚的副總統,扎里夫是妥妥的親美派。
扎里夫在3月2日提交辭呈,原因是扎里夫的兩個孩子都是美國國籍。
根據伊朗法律,擁有外國國籍或其直系親屬擁有外國國籍的個人不能在伊朗政府的敏感職位上任職。所以最近伊朗議員一直推動罷免扎里夫的副總統職務。
迫于壓力,扎里夫才選擇辭職。
而扎里夫的辭職,就意味著佩澤希齊揚被實際架空,從而才有了佩澤希齊揚在3月2日的那番離譜的抱怨。
但在扎里夫辭職后,伊朗的外交開始有一些變化。
比如,在3月14日,中俄伊北京會晤成功舉行,三國副外長共同出席會談。
中俄伊重點就核及解除制裁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三國強調終止所有非法單邊制裁的必要性。
而就在前一天,3月13日,中伊俄“安全紐帶-2025”聯合演習成功完成。
去年佩澤希齊揚上任后,外交思路就是爭取跟西方國家進行溝通,重啟伊核談判。
但特朗普上任后,伊朗親美派的溝通思路就沒了指望。
所以現在伊朗選擇重回原先軌道,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搖擺不定,是伊朗過去這十幾年的常態。
但面對特朗普,伊朗也沒辦法搖擺。
3月7日,特朗普稱,已經致信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提議就核問題進行談判,并稱如果遭拒就會進行軍事干預。
但特朗普這種以武力脅迫,來“要求談判”的態度,顯然伊朗并不認可。
哈梅內伊8日表示,一些國家堅持談判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通過談判將其意愿強加于人,伊朗絕不會接受。
哈梅內伊都定調了,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自然只能跟隨,在3月11日,佩澤希齊揚表示,伊朗“不會在威脅或脅迫下與美方展開談判”。他說,伊朗不想與任何人疏遠或爭吵,但這并不意味著伊朗會“卑躬屈膝”。
連佩澤希齊揚都這樣說,可見當前伊朗的親美派跟2020年的魯哈尼政府一樣,是再次式微。
但伊朗民間的親美派能量一直很強,這個主要是伊朗自身存在太多問題,民眾把不滿的情緒,寄托于親美身上,但顯然這同樣不是一個好出路,甚至是一個更糟糕的選擇。
但不管美國如何打壓伊朗,乃至伊朗當前的經濟困境都是美國一手造成的,但伊朗依然有很多人對美國抱有幻想。
所以,伊朗的親美派每次式微之后,過一段時間,稍有風吹草動,又會卷土重來,這是伊朗不停搖擺的原因。
但只要哈梅內伊還在,伊朗內部就不會出現大問題。
只是哈梅內伊年齡也確實比較大了,現在伊朗只能指望哈梅內伊多活幾年。
去年伊朗總統萊希死亡之后,對伊朗最大的影響,就是繼承人的問題,陷入混亂。
到現在也沒看到伊朗有一個很明確的繼承人人選,在哈梅內伊歲數比較大的情況下,萬一哈梅內伊哪天不在了,而新的繼承人如果不能服眾,伊朗可能也會出現大問題。
美國和以色列目標,就是把伊朗變成下一個敘利亞。
所以,伊朗要努力避免成為敘利亞,就得自己清醒一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