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秀操作,要求全面解密肯尼迪、馬丁·路德·金等政治人物被刺殺的檔案。雖說懂王與他們同為被刺殺一族,但這樣明目張膽地與主導刺殺的背后勢力開戰,難道真的是嫉惡如仇?原來懂王在其上一任期就已經玩過“部分解密”的操作,其目的并非真正滿足公眾的好奇心,而是將“揭秘”作為手中的一張牌,推動自己的改革。畢竟有這張牌在手中,他可以不打,也可以扔出一張3,處于打與不打的“中間態”。那么以復合軍工體、CAI、FBI為代表的“深層政府”就會忌憚,這樣懂王就可以完成權力的重新洗牌。老墨只能感嘆一句:“高!實在是高!”
如果政治是一場大型真人秀,那么特朗普一定是那位自帶流量、永遠不缺劇本的“頂流男主角”。
最近,懂王又搞了個大新聞——他揮一揮筆桿子,簽下一紙行政令,要求全面解密肯尼迪、馬丁·路德·金等歷史上包括總統在內的名人刺殺案檔案。
消息一出,吃瓜群眾瞬間分成兩派:一派激動高呼“真相終于來了”,另一派翻著白眼吐槽“又拿歷史當遮羞布”。
但若你以為這事兒只是特朗普心血來潮想當“歷史課代表”,那就太天真了。
老墨仔細一琢磨,這波操作分明是特朗普在給自己量身定制“護身符”,順便和傳說中的“深層政府”玩一場“籌碼游戲”——至于真相?
那不過是桌上的撲克牌,關鍵看誰先亮底牌。
01
敲山震虎,亮出DOGE改革的“護身符”
先說說肯尼迪這事兒為什么能成為特朗普的“靈感源泉”。
1963年,年輕帥氣的肯尼迪總統在達拉斯街頭被一顆子彈終結了生命,留下無數謎團和陰謀論。
肯尼迪被暗殺的前幾分鐘,與總統夫人坐在車內
坊間傳言,這位總統當年可是把華爾街、軍工復合體和情報機構得罪了個遍——他試圖從美聯儲手里奪回貨幣發行權,逼得銀行家們牙癢癢;
他拒絕讓美國鋼鐵公司漲價,氣得資本家們直跺腳;
他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硬是靠談判避開了核戰爭,讓軍火商少賺了幾個億;
他甚至揚言要“把中情局撕成一千塊”,嚇得特工們連夜開會研究“老板是不是瘋了”。
結果呢?一聲槍響,所有改革戛然而止,軍工復合體在越南戰場上賺得盆滿缽滿,美聯儲繼續穩坐貨幣霸權寶座。
而中情局……嗯,至今還在某些陰謀論里扮演反派角色。
這段歷史像不像一部經典黑幫片?
主角壯志未酬身先死,反派躲在幕后冷笑。
《刺殺肯尼迪》劇照
而特朗普顯然深諳這個劇本的精髓。他上臺后搞減稅、懟硅谷、罵華爾街、和五角大樓討價還價,甚至成立“政府效率部”讓馬斯克這種科技狂人去整頓官僚體系,活脫脫一副“肯尼迪2.0”的架勢。
但問題是,肯尼迪的結局可不太美妙啊!于是特朗普一拍腦門:與其等著被人寫進“總統遇刺之謎”,不如先下手為強,把前輩們的檔案翻出來曬曬太陽。
潛臺詞明晃晃:“MAGA家人們看好了!要是我哪天突然‘被自殺’或者‘被心臟病’,那肯定不是意外,而是‘深層政府’在搞鬼,畢竟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嘛!”
02
以退為進,虛晃一槍震懾“深層政府”
但特朗普的算盤可不止于此。
這位“交易的藝術”大師最擅長的,就是把任何東西變成談判桌上的籌碼。
特朗普出版的書籍《交易的藝術》
比如這次解密檔案,他嘴上喊著“徹底公開”,實際放出來的卻是些“陳年舊料”——奧斯瓦爾德去過墨西哥城?
中情局討論過刺殺卡斯特羅?
FBI當年監控不力?
這些細節早被陰謀論愛好者嚼爛了,連隔壁老王都能在酒桌上侃上半小時。
真正涉及“敏感人物”或“實錘證據”的文件呢?不好意思,“國家安全”四個大字一貼,繼續鎖在保險柜里吃灰。
這招“以退為進”玩得那叫一個溜。
好比你去菜市場買魚,老板拎出一條咸魚說:“這是本店鎮店之寶,看在老顧客份上便宜賣你!”
你興沖沖付錢回家,才發現這咸魚去年就掛在那兒風干了。
但特朗普的高明之處在于,他一邊晃著這條咸魚,一邊對著“深層政府”眨眼睛:“看見沒?我手里可不止這點存貨。你們要是乖乖配合我的改革,大家相安無事;要是敢使絆子……嘿嘿,下周我就把‘肯尼迪刺殺現場錄像帶’掛到Truth Social上!”
這種“薛定諤的秘密”簡直讓對手抓狂。
你說他手里有料吧,他偏不亮底牌;你說他虛張聲勢吧,他又時不時漏點風聲。
就像當年他在《學徒》里那句經典臺詞“你被解雇了!”——沒人知道下一秒誰會出局,但所有人都得繃緊神經陪他演戲。
03
錦上添花,賺取又一波流量
更絕的是,特朗普這波操作還精準踩中了美國政治的“痛點”。
如今的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度比過山車跌得還刺激。
你說奧斯瓦爾德是獨狼作案?七成民眾搖頭:“我不信!”
你說911調查沒貓膩?陰謀論網站點擊量分分鐘破百萬。
在這種“官方說啥都像騙人”的氛圍里,特朗普高舉“解密大旗”,簡直比超級碗中場秀還能吸粉。
MAGA們感動涕零:“看看!只有我川寶敢掀‘深層政府’的老底!”
中立選民暗自嘀咕:“雖然不知道真相是啥,但有人敢捅馬蜂窩總是好的吧?”
就連民主黨都不得不捏著鼻子表態支持透明化——畢竟誰反對解密,誰就像極了“心里有鬼”。
不過要說特朗普真打算當“正義使者”,那可就太天真了。
別忘了,這位可是在2017年就玩過“部分解密”的老手。
當年他嘴上說著“全部公開”,結果還是以“國家安全”為由扣下關鍵文件,氣得研究肯尼迪案的專家們直罵街。
如今再來一遍,不過是舊瓶裝新酒——既賺了波“硬剛體制”的人設,又不用真的和情報機構撕破臉。
畢竟,真要把中情局逼急了,誰知道他們的檔案庫里有沒有存著“特朗普莫斯科酒店談判記錄”呢?
說到底,特朗普這招“護身符+籌碼游戲”的背后,藏著一個政治老手的生存智慧。
他太清楚自己的處境:搞改革動了太多人的奶酪,從華爾街到五角大樓,從硅谷到情報部門,暗地里想給他“使絆子”的勢力能湊出十支足球隊。
但正面硬剛?那不是特朗普的風格。他選擇的是“攻心為上”——先用肯尼迪的案例給支持者打預防針:“改革者注定被暗算,但我川普不怕!”
再拿半真半假的檔案當誘餌,既敲打了“深層政府”,又給自己留足了回旋余地。
至于真相?那不過是這場大戲的背景音樂。
當吃瓜群眾忙著爭論“第二槍手是否存在”時,特朗普早已在棋盤上落下了關鍵一子。
畢竟在政治這場游戲里,重要的從來不是真相本身,而是誰能把真相變成最趁手的武器。
所以啊,咱們不妨搬個小板凳,抓把瓜子繼續看戲。說不定哪天,特朗普真能從檔案堆里翻出個“驚天大瓜”。
比如肯尼迪其實是被外星人綁架,或者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稿是ChatGPT寫的。
誰知道呢?在懂王的劇本里,一切皆有可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