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美國的卡車在墨西哥新拉雷多排隊,2025 年 3 月丹尼爾·貝塞里爾 / 路透社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自提出以來,一直是國際關系領域的重要議題。該政策的核心在于通過經濟脅迫手段,鞏固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然而,這種策略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取得一定成效,但從長期來看,卻可能加速美國全球影響力的衰退。本文將從歷史與現實分析美國如何通過經濟手段欺凌盟友,并探討這種短期成功如何導致長期衰退。
一、美國對盟友的經濟脅迫手段由來已久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在經濟領域主要體現為對盟友和對手的經濟脅迫。這一政策試圖通過關稅、制裁和貿易協議重新談判等手段,迫使其他國家接受美國的政策要求。
然而,美國運用經濟脅迫手段由來已久。美國外交歷史學家保羅·施羅德(Paul Schroeder)在50年前就指出,聯盟不僅是對抗對手的“權力武器”,也是脅迫不守規矩的盟友的“管理工具”。歷史上,美國對盟友的經濟脅迫往往比對對手的制裁更為有效。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盟友與美國之間緊密的經濟和安全聯系。
例如,在冷戰期間及冷戰之后,美國多次利用經濟手段迫使盟友屈服:
• 1948年,杜魯門政府威脅撤回對荷蘭的馬歇爾計劃援助,迫使荷蘭放棄對印尼的殖民統治,并在一年內批準印度尼西亞獨立。
• 最典型的是在美國的脅迫下結束蘇伊士戰爭。1956年,艾森豪威爾政府通過經濟威脅,迫使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停止對埃及的軍事行動。蘇伊士危機是倫敦的恥辱,標志著英國帝國在中東和亞洲野心的終結。在華盛頓的壓力下,它迅速解決,這表明美國作為冷戰超級大國的經濟實力。
• 1970年代,福特政府通過凍結貸款和重新考慮安全關系,迫使韓國放棄核武器計劃。
• 1980 年代,里根政府毫不避諱地對另一個盟友日本進行商業處罰和貿易制裁的威脅,以防止該國用其商品涌入美國市場。
• 到奧巴馬和拜登時代,美國利用域外制裁和出口管制,迫使歐洲和亞洲的銀行和公司接受美國的經濟戰優先事項。
這些案例表明,美國對盟友的經濟脅迫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這些國家高度依賴美國的市場、技術和安全支持,因此更容易屈服于美國的壓力。
二、特朗普第二任期對盟友的經濟沖擊
二戰后,美國經常對盟友使用經濟脅迫手段,雖然歷屆政府的口吻與特朗普政府不同,威脅的手段與方式也有差異,但實質卻是相似的:要么遵循美國的政策重點,要么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他的團隊認為,對敵對國家的商業霸凌往往是無效的,但它可以迅速迫使美國的盟友屈服。現在,特朗普似乎正在加倍努力,通過推動友好國家更深地依賴美國市場和美元來鞏固美國的實力。只不過特朗普的外交態度更加赤裸粗暴,重視的是眼前利益,但缺乏戰略遠見。
(一)貿易政策的激進調整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繼續推行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盟友施加了顯著的經濟壓力。例如,他重新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實施高額關稅,包括對加拿大鋼鐵和鋁產品加征25%的關稅,對墨西哥部分制造業產品加征10%的關稅。這些措施引發了兩國的強烈反應,加拿大和墨西哥隨即對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導致雙邊貿易關系惡化。
此外,特朗普還威脅對歐盟汽車和零部件加征關稅,這一舉措引發了歐盟的擔憂和不滿。這種單邊主義的貿易政策不僅破壞了傳統的貿易伙伴關系,還對全球經濟秩序造成了沖擊。
(二)北約盟友的經濟負擔
北約一直是美國與歐洲盟友合作的核心框架,但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對北約盟友施加了更大的經濟壓力。他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5%,遠高于此前2%的目標。這一要求不僅給歐洲國家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還引發了盟友對美國安全承諾的質疑。
(三)對盟友內部經濟結構的影響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對盟友的內部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挑釁性言論(如建議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而面臨國內政治壓力,最終導致其辭職。在德國,特朗普對北約國防開支的要求加劇了國內政治的分裂,推動了極右翼勢力的崛起。
三、短期成功與長期衰退的悖論
為什么經濟壓力會對受其影響的國家產生不同的影響?主要取決于目標國家對美國的依存程度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施壓成功的國家大都是其盟友和對美依存度很高的國家。而被美國列為對手國家,即使施壓更重,其對手不但不會屈服于壓力,反而還會采取對應的反制措施。即使美國可能需要支付相當大的經濟成本,也難以達到其追求的戰略目標。
(一)短期成功:盟友的讓步與妥協
特朗普的經濟脅迫在短期內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通過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美國成功地在新協定(USMCA)中獲得了更有利的條款。此外,特朗普對北約盟友的強硬態度也迫使部分國家增加了國防開支。這些短期的成功似乎證明了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有效性。
(二)長期衰退:盟友的反抗與脫鉤
然而,這種短期的成功掩蓋了長期的潛在危機。隨著特朗普不斷加大對盟友的經濟壓力,許多國家開始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系。例如,歐洲國家在面對特朗普的貿易威脅時,開始尋求與其他經濟體的合作,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在探索新的貿易伙伴,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
此外,特朗普的政策還削弱了美國的軟實力和國際信譽。美國在國際事務中被視為一個不可靠的合作伙伴,其單邊主義行為破壞了長期以來建立的多邊合作框架。這種信任的缺失不僅影響了美國與盟友的關系,還為其他大國提供了擴大影響力的契機。
(三)全球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發展,美國的經濟主導地位逐漸被削弱。中國、歐盟和亞洲其他經濟體的崛起,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例如,中國與歐洲國家在貿易和投資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許多國家開始將中國視為重要的合作伙伴。這種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削弱了美國通過經濟脅迫手段維持全球霸權的能力。
四、簡析及結論
雖然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通過經濟脅迫手段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這種策略的長期后果是加速美國全球影響力的衰退。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的經濟脅迫手段依賴于盟友對美國市場的高度依賴,而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發展,這種依賴關系正在逐漸被打破。
從歷史和現實來看,美國對盟友的經濟脅迫在短期內確實能夠迫使一些國家做出讓步。然而,這種短期的成功掩蓋了長期的潛在危機。隨著特朗普不斷加大對盟友的經濟壓力,許多國家開始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系,并尋求其他經濟合作機會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從全球經濟格局來看,美國的經濟主導地位正在被削弱。過去十年間,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從6.5%下降到5.2%,而中國、歐盟等其他經濟體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這種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削弱了美國通過經濟脅迫手段維持全球霸權的能力。
綜上所述,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雖然在短期內通過經濟脅迫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從長期來看,這種策略卻加速了美國全球影響力的衰退。其對盟友的經濟沖擊不僅引發了盟友的反抗,還削弱了美國的國際信譽和軟實力。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發展,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越來越難以奏效。美國若想維持其全球領導地位,應重新審視其對外政策,尋求通過合作而非脅迫的方式與其他國家建立關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