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2025年1月1日,英國《共產黨人》官網轉載了一篇1986年發表在《拉爾卡》(Lalkar)上的文章。該文稱,其旨在幫助讀者了解各類托洛茨基主義反革命組織的歷史,其中一些組織已經改名換姓,最新的化身是所謂的革命共產黨(RCP),該組織正被統治集團扶持以對抗英國共產黨(馬列)。原文內容如下。
英國托洛茨基主義簡史
(盡管托洛茨基主義組織表面上存在差異,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分裂和轉移群眾的反抗力量來鞏固英帝國主義的統治。此外,它們通過歪曲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形象,將原本可能投身革命政治的人拒之門外。)
為了幫助讀者了解各類托洛茨基主義反革命組織的歷史——其中一些組織已經改名換姓,最新的化身是所謂的革命共產黨(RCP),該組織正被統治集團扶植以對抗英國共產黨(馬列)——我們轉載了1986年發表于《拉爾卡》(Lalkar)的一篇文章。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傳出所謂“激進傾向”成員被工黨開除的消息。因此,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自1932年以來托洛茨基主義在英國的歷史。那一年,雷格·格羅夫斯(Reg Groves)被英國共產黨開除,并成立了英國第一個托派組織——“巴勒姆小組”。
大約五年后,這個托派“運動”聚集了十幾名成員。到1938 年,又出現幾個小團體,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他們就一直反對組建人民反法西斯陣線。
顯然,這些自稱支持社會主義革命和整個勞工運動的托洛茨基主義者,實際上嚴重阻礙了兩者發展。那些被托洛茨基分子“支持”的人往往毫不領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1938年,托洛茨基派遣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成員JP·坎農(JP Cannon)前往英國建立“第四國際”(托派)的英國分部。他發現英國有許多小宗派團體,這些團體主要忙于互相爭斗——這種作風自此延續至今。
這些團體包括“激進派團體”(不要與激進主義傾向混淆)、“工人國際聯盟”(由G·希利和J·哈斯頓從“激進派團體”分裂出來后成立)、由C·L·R·詹姆斯領導的“馬克思主義聯盟”(他對板球的見解遠勝于其政治觀點),以及由工黨內的H·薩拉和H·威克斯組成的一個團體。
坎農成功地將大部分團體暫時聯合起來,并組建了革命共產黨(RCP)。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人曾以“向資產階級投降”為由反對人民反法西斯陣線(這種立場實際上只有納粹受益)。他們還無恥地譴責蘇聯簽訂《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是“與納粹合作”,卻刻意忽略了一個事實:該條約是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外交勝利,成功地將法西斯德國的打擊矛頭從社會主義蘇聯轉向其帝國主義競爭對手。
隨著工黨在1945年大選中獲勝,且無人關注托派自身主張,大多數托洛茨基主義者決定加入工黨,成為工黨黨員。
然而,1953年革命共產黨(RCP)分裂了。泰德·格蘭特(Ted Grant)成立了一個名為“國際社會主義者”(International Socialist)的組織(不要與后來成為社會主義工人黨的“國際社會主義者”混淆)。隨后,他又成立了“革命社會主義聯盟”——通常被稱為“激進派”(即激進傾向)。當時,另一個隱藏在工黨內部的組織成立了“國際馬克思主義小組”,該團體在15年后浮出水面時才為人所知。
如果說這段簡史開始讓人有些困惑,那是因為涉及的人本身就非常困惑。與此同時,1951年,M·基德倫(M Kidron)和T·克利夫(T Cliff)創建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組織”(即后來的社會主義工人黨),他們和當時所有“優秀”的托洛茨基主義者一樣,隱藏在工黨內部。
1972年,社會主義工人黨(SWP)內部矛盾激化到可以分裂的地步——于是一部分人組成了革命共產主義小組(RCG)。革命共產主義小組也很快就分裂了,其中一些人組成了“革命共產主義傾向”。該組織在招募了十幾名成員后,認為自己的規模已足夠壯大,遂改名為“革命共產黨”。
社會主義工人黨還開除了一個名為“工人斗爭”(Workers' Fight)的組織,該組織后來成為國際共產主義聯盟(International Communist League)。1975年,又開除“工人力量”(Workers' Power),該組織與國際共產主義聯盟(ICL)合并,但不到一年又離開了。
與此同時,在工黨內部,還有“革命社會主義聯盟”(又名“激進派”,現為“激進傾向”)和“國際馬克思主義小組”。為了混淆視聽,國際馬克思主義小組退出了工黨,直到1982年才重新加入,并改名為社會主義工黨小組(Socialist Labour Group)。
現在,最初的革命共產黨(由格里·希利領導,前身是工人國際聯盟,而不是曾經的革命共產主義傾向組織)改名換姓了,先是改名為社會主義工人聯盟,后來又改名為工人革命黨(WRP)。
1971 年,一小部分人脫離了工人革命黨,成立了社會主義工人小組。1974 年,工人革命黨開除了A·索內特(A Thornett),他隨后成立了工人社會主義聯盟,該聯盟后來于1982年與國際共產主義聯盟合并,成立了社會主義組織者聯盟(SOA)。
大約兩年前,社會主義組織者聯盟開除了一些成員,這些成員隨后成立了“社會主義觀點”組織。
去年(1985年),工人革命黨分裂,兩個派系都堅稱自己才是真正的工人革命黨。
為了完整起見,還應該提到一個組織:斯巴達克派。他們并非因與任何組織分裂而產生,而是源自美國的一個派別,其主要活動是打著諸如“趕走社民黨第五縱隊!工黨可以不依靠中央情報局的聯系就能背叛!粉碎北約,保衛蘇聯!”這類標語參加示威游行。如果你對托洛茨基主義者為何呼吁保衛蘇聯感到困惑,其實這種“保衛”是托洛茨基主義者的慣用伎倆,因為斯巴達克派也呼吁“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克里姆林宮官僚機構”。
總而言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慣于開除他人的托派團體,如今卻定期遭工黨驅逐。如果他們真的如其名字所示是革命派、馬克思主義者、國際主義者等,那他們一開始就不該加入工黨。他們有何資格指責別人對他們進行政治迫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