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正變得越來越不像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撕裂,對抗。
這兩天發生了好幾件大事,一件一件來說。
先說2月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聯大會議。
烏克蘭等50多個國家提交了一份支持烏克蘭,譴責俄羅斯的決議草案,也被稱為“烏版"決議。
“烏版決議最終以93票贊成、18票反對,65票棄權的結果獲得通過。
當然,聯大會議沒有任何法律效應,但是咱們卻可以從哪些國家支持,哪些國家反對,來看出當今國際社會的陣營變化和趨勢走向。
贊成的有:烏克蘭,除了匈牙利以外的法國、德國、英國等眾多歐洲國家。
反對的有:美國,以色列,俄羅斯,白俄羅斯,匈牙利,朝鮮等國。
投棄權票的:中國,巴西,阿根廷,以及大多數非洲國家。
讓人非常意外的是,過去三年來,一貫支持烏克蘭的美國,居然帶著以色列和俄羅斯,朝鮮站到了一塊。
共同對抗美國的歐洲盟友!
這你受得了嗎?
要是沒這段時間的美俄談判鋪墊,早幾個月我給你說這些,你肯定會覺得今天早上是不是起床起猛了?
這黃鼠狼給雞拜年,灰太狼居然和喜羊羊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了!
美國和歐洲之間的撕裂咱們放到第二段再去說,光是從這個投票結果我們就能看出來,誰才是和美國關系最好的那個。
你歐洲天天說你和美國關系怎樣怎樣,英國天天說美國是你的鐵桿盟友,英美兩國都將雙方關系視為“最重要的雙邊伙伴關系”。
可實際上,都比不上以色列的一根小手指頭。
而就在聯合國大會召開的同一時間,西方各國領導人,除美國和以色列之外,全都齊聚烏克蘭首都基輔,表達對于烏克蘭的支持。
來了哪些人呢?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拉脫維亞總統林克維茨,立陶宛總統納塞達,愛沙尼亞總理米哈爾,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冰島總理弗羅斯塔多蒂爾,挪威首相斯托雷,芬蘭總統斯圖布,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
歐盟,北歐,波羅的海三國的領導人全都到齊了。
當然,還有遠道而來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自從他宣布辭職之后,明顯可以感覺到小土豆強硬了不少,連這種掀美國桌子的事情都敢干,這要是放在以前,那還得了?。?/p>
有人看到這就好奇了,歐洲最重要的三個國家,英法德的領導人怎么沒來呢?
德國忙著大選,朔爾茨來不了。
英國首相斯塔默雖然沒來,但是英國卻宣布了對俄羅斯新一輪的制裁措施,英國方面稱,這將是俄烏沖突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攬子制裁措施。
而法國總統馬克龍,他也是支持烏克蘭的,雖然沒來開會,但是他親自去了白宮,希望勸說懂王可以收回成命。
另外一方面,馬克龍去美國,也有想要探探美國國內口風的意圖。
甚至有人分析,馬克龍很有可能暗中聯系了民主黨要員,希望他們可以施加壓力,迫使懂王就范。
當然,這些暫時還沒有根據,咱們就先不去管他。
總之,除了匈牙利以外,歐洲各國領導人都開始行動了起來。
在這次會議上,歐盟宣布:計劃下個月向烏克蘭提供一筆新的35億歐元援助,同時推出第16輪對俄制裁。
加拿大也不白來,小土豆承諾將向烏克蘭提供新的裝甲車,并從已有的凍結俄羅斯資產中撥款50億美元,加上其他形式的贈款,這些資源將成為烏克蘭抗衡的有力支持。
在美國和俄羅斯站在一起,共同在聯合國大會上反對烏克蘭議案的時候,歐洲各國直接跑去了基輔,用實際行動支持烏克蘭的同時,也在叫板美國。
美國和歐洲之間的裂痕正在劇烈的放大,雙方之間的矛盾和分歧可不像之前對某個商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對某家企業處以反壟斷罰款那么簡單了。
這個矛盾,目前看來,是不可調和的。
我這幾天在網上看到有人說,美國為什么要跟俄羅斯合作,出賣烏克蘭呢?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美國其實骨子里還是支持烏克蘭的,但是過去這三年,全都是美國在付出,歐洲躲在后面享受了好處。
所以美國從用這種辦法來倒逼歐洲行動起來,只要歐洲真心實意的支持烏克蘭,美國馬上就會和俄羅斯翻臉,然后再給俄羅斯沉重一擊……
說實話,這幾段字寫出來我都覺得害臊。
正常上過小學三年級的都不會相信,這套說辭,無非就是那些烏粉們意淫出來,自欺欺人的。
美國和歐洲之間的分裂,已經不可阻擋了。
就算四年后,民主黨再上臺,他們也很難再回到過去了。
接著,咱們再說第三件事,德國大選。
首先介紹一下德國的主要政黨。
聯盟黨:由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合并,屬中間偏右的建制派政黨,是懂王比較討厭的政黨之一。
社民黨:德國最古老政黨,1869年成立,立場中間偏左,也是朔爾茨所在政黨,也屬建制派,同樣被懂王所討厭,懂王甚至稱其為拜登余孽,所以就職典禮都沒邀請朔爾茨去。
萬斯去慕尼黑,也沒見朔爾茨,直接見了魏德爾。
選擇黨:極右翼政黨,黨首魏德爾,這也是懂王最喜歡,最支持,最推崇的。
綠黨:屬于左翼中的 “白左”,德國外長,副總理哈貝克都是綠黨的。
左翼黨:前身是民主德國時的執政黨德國統一社會黨,還有個響亮的名字,德國共產黨。
然后這一次大選的結果是這樣的:
聯盟黨,28.5%,第一。
選擇黨,20.7%,第二。
社民黨,16.5%,第三。
綠黨,11.7%,第四。
左翼黨,8.7%,第五。
德國有300多個政黨,光在議會中有話語權的就有29個政黨,所以這就造成了票數上的分散。
聯盟黨雖然贏了,但是只拿到了208個席位,他們至少需要320席才能執政。
所以,接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聯盟黨和社民黨聯合在一起。
懂王和馬斯克這段時間上躥下跳的,一直都希望極右翼政黨可以上臺,看樣子,希望是落空了。
他們輸的很慘。
可事實上呢?卻并非如此!
下面是這一場德國大選的投票地圖。
黑色的是聯盟黨,藍色的是選擇黨,紅色的是社民黨,綠色的是綠黨。
后面兩個就不說了,咱們光看前面這兩個。
一場投票下來,東德都在支持選擇黨,西德都在支持基督教聯盟黨。
甚至,就連柏林都嚴格按照東柏林西柏林分開了。。。
一覺睡醒,德國人發現自己仿佛回到了35年前。
柏林墻還沒倒塌的時候。
雖然名義上德國統一了,可事實上,德國的分裂已經勢不可擋了,
現實的那堵墻雖然沒了,可人們心里那堵墻,怕是比柏林墻還高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