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圍繞著俄烏沖突的國際博弈發生了較大變化。
據報道,2月15日多名美國議員和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和俄羅斯官員未來幾天將在沙特阿拉伯舉行會晤,尋求通過談判結束俄烏沖突。
2月16日,多個消息來源稱,美國和俄羅斯將于18日開始就烏克蘭問題舉行會談。沙特方面將擔任調解人。
據報道,一名沙特官員表示,沙特方面不僅將主持會談,還將參與調解。
預計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都將出席會談。
另據報道稱,俄羅斯正在組建一個高級談判團隊,與美國進行直接會談,其中包括高層政治、情報和經濟人物,不過暫不清楚將出席會談的俄羅斯官員具體姓名。
也有消息稱,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正在籌備訪問沙特阿拉伯。
按照最開始的報道,是美國和俄羅斯準備自己單獨談,特朗普政府甚至打算拋開烏克蘭這個當事國,更沒打算叫上歐洲這些被放血的國家。
最搞笑的就是歐洲,俄烏沖突爆發后,對歐洲經濟沖擊非常大,不但加劇歐洲通脹,也讓歐洲工業受到極大沖擊,一度出現能源危機,還去高價購買美國LNG天然氣。
但即使這樣,歐洲仍然被美國當槍使,聽從美英去大力援助烏克蘭,讓俄烏沖突持續得更長,這完全就是歐洲在給自己放血,被賣了還在幫人數錢。
結果,歐洲不但被人放血,還自己主動大出血,結果現在俄烏談判,美國直接把歐洲一腳踢開,都沒打算叫上歐洲國家,這些歐洲國家過去兩年出了那么多錢,結果連說話權都沒有。
至于烏克蘭這個當事國,特朗普政府一開始是明顯沒有知會烏克蘭。
烏克蘭官員表示,烏方對這一消息感到意外,尚沒有派遣代表團的計劃。
烏克蘭《基輔獨立報》稱,澤連斯基15日也否認將參與會談。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我看到有人說將在沙特舉行會議,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不過,美國和俄羅斯如果這樣直接談判,完全拋開烏克蘭這個當事國,多少是把瓜分烏克蘭明目張膽寫在臉上,還是需要象征性的叫上烏克蘭。
于是,后來有美國官員稱,會談將邀請烏克蘭代表出席。
一開始烏克蘭還明確拒絕,據報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烏克蘭官員表示,基輔不會派代表參加會談。
澤連斯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還表示,“我不相信俄羅斯準備進行談判,特朗普對我說,普京想結束戰爭。我回答說,‘普京是個騙子。我希望你能向他施壓,因為我不信任他’。”
澤連斯基還強調,烏克蘭不會接受任何沒有烏方參與的和平協議,“烏克蘭永遠不會接受背地里達成的交易。沒有烏克蘭參與,就沒有關于烏克蘭的決定。沒有歐洲參與,就沒有關于歐洲的決定。”
不過最新消息是,澤連斯基將于2月19日訪問沙特,顯然就是去參加美俄的烏克蘭瓜分談判。
2月16日,特朗普表示,澤連斯基將參加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而在一天前,美國高級顧問暗示談判可能會在澤連斯基缺席的情況下進行。
雖然澤連斯基會去參加這次沙特談判,但澤連斯基或者說烏克蘭顯然對這場烏克蘭談判并沒有太大決定權,因為烏克蘭只是美國的代理人,真正有決定權的是美俄。
所以,如果澤連斯基不去參加,我還覺得他稍微有點骨氣,讓這場烏克蘭瓜分談判在歷史上可以明確被定性為瓜分。
結果,澤連斯基去參加一個他并沒有多大話語權的談判,顯然只是飛過去給這場談判背書,粉飾這場烏克蘭瓜分談判而已。
這也跟澤連斯基是美國扶持的傀儡人設相符。
這次美俄對于瓜分烏克蘭的談判,始于特朗普在2月12日和普京長達90分鐘的電話,特朗普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美俄雙方同意就結束俄烏沖突進行“緊密合作”,并派遣各自團隊“立即開始談判”。
顯然這次通話,已經把大的基調給定下了。
特朗普在跟普京通話后,就在隨后的記者會上透露了一點:他可以接受烏克蘭不加入北約。
并且,同一天,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在布魯塞爾說,烏克蘭想恢復2014年前的邊界不現實。
這基本意味著美國將滿足俄羅斯的最主要兩個訴求:
1、明確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
2、保留當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事實控制邊界。
美國這實際上就是把烏克蘭賣了。
那么既然是瓜分烏克蘭,俄羅斯獲得了事實上的領土,那么美國獲得了什么?
答案是資源。
特朗普在2月3日就表示:建議烏克蘭用稀土換取美國的援助。他表示希望基輔方面提供礦產資源,作為對華盛頓數千億美元支持的“對等回報”。
2月10日,特朗普再次表達了對于烏克蘭價值5000億美元稀土的興趣,并稱烏方已“基本上同意”他提出的“稀土換援助”的協議。
特朗普在采訪中稱,“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超過3000億美元,可能達到3500億美元”的各種形式的援助。”
但特朗普補充說,美國繼續為基輔提供資金而不尋求任何回報是“愚蠢的”。
特朗普表示:“我希望我們的資金得到保障,因為我們要花費數千億美元。他們擁有極其寶貴的土地,可以開發稀土、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我告訴他們,我想要同等價值的東西,比如價值5000億美元的稀土,他們基本上同意了。”
自從美國被我們用稀土卡脖子后,特朗普上任后,對于滿世界搜刮稀土就十分熱衷。
比如之前特朗普一直信誓旦旦說要占領格陵蘭島,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盯上了格陵蘭島豐富的稀土資源。
對于烏克蘭也是如此。
不過稀土還只是特朗普盯上的肥肉之一,包括烏克蘭的石油天然氣、糧食等其他資源,也都是特朗普的目標。
在特朗普看來,想要繼續援助烏克蘭,那么烏克蘭就得拿相對應的資源來換。
2月16日,據美聯社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與美國副總統JD萬斯舉行會談時,美方表示,希望烏克蘭簽署一份允許美國獲取烏克蘭稀土礦產的協議。澤連斯基已經指示烏克蘭部長們不要簽署這份協議,因為該文件過于側重美國的利益。
但澤連斯基這些話可能只是裝模作樣而已,做點表面文章,不至于讓這種賣國行為太露骨,多少要推脫一番。
美國和俄羅斯這場瓜分烏克蘭的談判,實際上就是,俄羅斯拿到了領土,美國拿到了資源,歐洲大放血,烏克蘭全場買單。
根據去年的報道,聯合國人口基金東歐和中亞地區主任鮑爾稱:“自戰爭開始以來,烏克蘭人口已減少1000多萬。”自戰爭爆發以來,約有670萬人逃離該國,而生育率下降到每名婦女僅生育一名孩子左右。
烏克蘭之前人口也才4000多萬人,這人口一下子少了25%,幾乎可以說是打沒了一代人。
不但地沒了,人也沒了,資源還要被美國瓜分走,烏克蘭基本是已經廢了,如果這場俄烏沖突以現有局勢結束,那么烏克蘭可以說虧得連底褲都沒了,是最大的輸家。
俄羅斯雖然被美國制裁,也付出很大的代價,但至少俄羅斯是把地拿到手了,至少是有一個不虧的保底。
至于歐洲,被放血三年,連說話的權利都沒,完全就是一個酒桌上花錢賠笑的小丑角色。
而美國也談不上贏,畢竟美國耗費巨大財力去援助烏克蘭,但烏克蘭這仗顯然是打輸了,特朗普想要瓜分烏克蘭的資源,也頂多只是讓美國減少虧損而已,談不上贏。
那么誰贏了?無非就是美國那些煽動戰爭的軍工資本、油氣資本,它們在過去三年里是大賺特賺,還有那些從援助烏克蘭里大把撈錢,層層克扣的無數史密斯專員。
但這些資本和中間撈錢的人,它們的利益是從美國身上吸血而來。
而拜登政府試圖通過俄烏沖突來團結西方的政治意圖,也隨著特朗普上任,完全破滅,可以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也是我在2020年就分析過,對美國來說,最糟糕的局面就是拜登先勝選,然后4年后特朗普勝選,讓美國政策每個4年就出現180度轉向,這是最損耗美國國力的局面。
現在這樣的局面是已經出現了。
當然,我得強調一下,目前美俄雙方還只是同意開始談,但距離談完,還有很長距離,接下來雙方打打談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并不是說一場會談,俄烏沖突就結束了,這顯然并不現實。
魯比奧在16日說,“顯然,這次沙特會談是第一步,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魯比奧還表示,一次會談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未來需要更多對話。他還稱,關于美國對俄制裁問題,目前雙方并沒有展開任何討論。
所以,俄烏沖突距離真正結束,顯然并沒有那么快。
最關鍵問題是,即使未來過幾個月,俄烏沖突實現停火,但這個停火又能持續多長?美國能放棄武裝烏克蘭?這顯然也有很大問題。
而對俄羅斯來說,雖然拿到了土地,也可能得到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的目標,但俄羅斯發動這次“特別軍事行動”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目標,就是推翻當前這個親美的烏克蘭政權,這個目標并沒有實現。
只要烏克蘭當前繼續存在親美政權,烏克蘭就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立,那么對俄羅斯來說,最大的隱患并沒有解除,這件事情頂多只是拖上一段時間。
但普京的年齡也大了,如果烏克蘭的隱患繼續拖下去,未來的俄羅斯還有能力去解決烏克蘭問題嗎?
圍繞著俄烏沖突背后,還有很多問題,各方的利益矛盾交織,復雜無比。
現在只是俄烏沖突打了3年了,各方確實存在厭戰情緒,有中場休息的需要,所以即使今年內俄烏沖突實現停火,未來烏克蘭仍然會作為一個火藥桶,時不時就被美國那些軍工和油氣資本拿出來拱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