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輿論界被美國攪得很熱。
美國想要促使俄烏和談,但給出的籌碼不足。俄羅斯態度微妙,烏克蘭和歐洲都不滿意。
歐洲不能接受美俄主導歐洲的局面,歐盟和英國公開表態會繼續支持烏克蘭。
烏克蘭不能接受的原因:1、自己被排除在談判之外,猶如二戰前的斯洛伐克;2、不想丟失領土;3、還想繼續加入北約。
美國那邊,副總統萬斯噴歐洲的價值觀出了問題,犯了和美國民主黨一樣的錯誤。那些極端的左派觀念,比如把馬斯克大兒子變成大閨女的事兒,就不應該出現。
吃瓜群眾一看,西方看起來像要內斗,劇本似乎還頗為精彩。
輿論界現在還有一個幽靈:特朗普和普京煲電話粥似乎不盡興,還想訪問莫斯科與普京當面談談。如果這個事件成真,那么對整個世界格局會造成巨大的沖擊波。
那么先看特朗普訪俄的動機:
其一,訪俄意味著巨大的轟動和流量。特朗普本人最愛站在聚光燈中間,享受那種萬眾矚目的感覺。另一方面特朗普的事業,如他的真相社交平臺,需要通過巨大的流量盈利;如他的虛擬幣(特朗普幣),需要巨大的流量拉高套現。從功利角度看,特朗普去莫斯科和普京聊天,存在巨大的收益空間。
其二,從特朗普本身而言,他很欣賞、或者說推崇普京。特朗普經商那會兒,就對普京頻頻拋媚眼(比如嘗試邀請普京觀看環球小姐大賽)。第一次當總統,雖然被扣上通俄門的帽子,但不影響他和普京煲電話粥。這次剛上臺不久便做出一系列有利于俄羅斯的舉動,從個人角度來看,特朗普絕對不會拒絕去莫斯科和普京聊天。
其三,從執政理念角度來看,特朗普是商人思維,凡事看收益。既然援助烏克蘭是一個無底洞,是沒有收益的虧本買賣,這生意不做也罷。另外烏克蘭的支持者是民主黨和左派,那是特朗普最討厭的一群人。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把拜登大部分政策推翻了。從惡心民主黨的角度看,特朗普也有去莫斯科和普京聊天的動機。
最后,從大國博弈角度看。地球村真正的棋手,無非就是中美,其次就是俄羅斯和歐洲。現在中俄走得近,美國如果能夠分裂中俄,把俄羅斯拉到美國那邊,或者說至少不和中國背靠背,那么美國的壓力就會少很多,對中國就是大利空。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其實就有“聯俄”的動向,但因阻力太大沒搞成。這次特朗普有沒有連俄的思路?如果有,那特朗普就更有動力去莫斯科找普京聊天了。
當然,大國博弈這種事,其實挺有意思。以二戰之后中美俄為例,中美俄三家,但凡其中兩家有默契,遭遇孤立的一方就會失敗。
當年朝鮮戰爭,中蘇(俄)攜手,美國敗北。
當年越南戰爭,中蘇(俄)攜手,美國敗北。
當年阿富汗戰爭,中美默契,蘇(俄)敗北。
當年印巴戰爭,蘇(俄)趁中美死磕,幫助印度打散了巴基斯坦。
再說這次烏克蘭戰爭。西方團結一致,試圖把俄羅斯搞垮。當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并沒有團結一致對付俄,尚且把沙俄拖垮了。當年冷戰,強大的蘇聯被西方搞垮了。
現在俄羅斯的世界影響力,比不上沙俄與蘇聯之于彼時的世界,但卻沒有被西方搞垮。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國沒有制裁俄羅斯,而且和俄羅斯保持了正常的經貿往來。這種情況下,精明的特朗普肯定有心思拉攏俄羅斯。
在中美俄博弈的大棋局中,一個關鍵點就是尼克松訪華。
作為總統的尼克松,在美國歷史上算是平平無奇,但是他卻因為開啟了美國總統訪問北京的歷史而載入史冊。
尼克松訪華的主要價值,便是拉開了美國及其小弟們和中國和解的大幕,從而孤立了美國主要博弈對手蘇聯。現在俄羅斯的處境,和當時的中國有點類似。那么如果特朗普出訪俄羅斯,會不會也起到當初尼克松訪華的作用,把俄羅斯拉到美國那邊、從而孤立中國?很多人會擔心這個問題。畢竟如果俄羅斯真的倒向美國,對中國會是一個大利空。
從我個人角度理解:
1、特朗普的綜合素質高于尼克松,搞錢的手段、操控輿論的手段、或者受到的支持度,都遠強于尼克松。
2、特朗普訪俄,不可能取得尼克松訪華那樣的成績。原因很簡單,如今的俄羅斯和尼克松時代的中國沒有可比性;尼克松時代的蘇聯,和如今的中國也完全不同。
尼克松訪問中國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前提是中蘇關系破裂。蘇聯作為那個年代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卻把中蘇關系搞破裂,現在看實在是匪夷所思的腦殘行為。這個問題,看似蘇聯霸權惹的禍,其實是蘇聯不會搞經濟,導致霸權崩盤。其實美國當時也在搞霸權,但美國除了霸權之外,還可以通過科技創新與市場經濟體系讓小弟們受益。蘇聯只會搞霸權,從兄弟國家吸血。
現在中俄關系和當初的中蘇關系大不相同:
當初西方打壓中國的情況下,蘇聯還對中國搞背刺,其實很不地道。現在西方打壓俄羅斯時,中國和俄羅斯保持了正常的經貿往來,讓俄羅斯免于被壓垮;這對俄羅斯來說是大恩情,也說明中國人的政治智慧更高。
另外,美國當年和中國和解,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美國的經濟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建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上的黃金美元已經千瘡百孔,美國需要新的市場釋放經濟壓力。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生產和消費潛力都很大。如今的美國也面臨經濟壓力,但如今的俄羅斯人口基數很小,而且已經去工業化與老齡化,生產潛力和消費潛力都不大。
還有,美國當年承受的壓力,不僅來自蘇聯,還有德國和日本的制造業。德國和日本原本是二戰的戰敗國,但戰后經濟騰飛,制造業把美國打得節節敗退。美國明白,要想解除德國和日本的威脅,就要讓產業鏈離開日本和德國。中美和解后不久,美國不僅贏得了冷戰,也在借中國改革開放之機,利用《廣場協議》等手段讓日本和德國的很多產業鏈遷徙出去,從而徹底解除了德國和日本在經濟層面對美國的威脅。現在美國又認為中國的制造業是巨大的威脅,試圖讓產業鏈遷出中國。現在的俄羅斯,經濟層面很明顯沒有當初中國的價值。
所以特朗普訪俄,對特朗普個人與家族事業會有很大的幫助,對中美俄三國演義不會有實質性影響。普京應該很期待也很樂意特朗普去莫斯科找他聊天,他想的應該是如何利用特朗普從美國那里撈點籌碼。
對中國來說,特朗普和普京勾手指,表面看并非是利好;但卻是加強中歐聯系的一個機會。現在歐洲左派不待見特朗普,應該不排斥與中國多一些往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