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防部新聞報道,新任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自2025年1月27日到五角大樓報到以來,先后與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3個亞太盟友打了電話,凸顯出美軍戰略重點是聚焦印度太平洋,遏制中國。正如赫格塞斯在宣誓詞中強調的:“我們將與盟友和伙伴合作,遏制共產主義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侵略’,并支持總統以負責任的方式結束戰爭和重新定位于關鍵威脅的優先事項。”
報道說,1月29日,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與澳大利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理查德·馬爾斯舉行了首次電話會議,討論了美澳聯盟的關鍵舉措,就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環境、美國與澳大利亞的軍事態勢優先事項、AUKUS(澳英美軍事聯盟)以及國防工業合作交換了意見,包括我們在支持澳大利亞制導武器和爆炸物(GWEO)企業方面的合作。國防部長表達了美國對與澳大利亞雙邊聯盟的持久承諾,并保證與副總理馬爾斯保持密切協調。
1月30日,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和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舉行了首次通話,討論了作為印太地區和平與安全基石的美日同盟。中谷元重申他希望共同努力推進聯盟的優先事項。兩位官員重申了深化防務合作以加強威懾和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共同愿景的重要性,他們致力于推進正在進行的工作,以實現聯盟指揮和控制的現代化,并擴大在日本西南諸島的雙邊存在。
1月30日,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與韓國代理國防部長金善浩進行了首次通話,兩位領導人討論了朝鮮半島的安全局勢和美韓聯盟的力量。赫格塞斯部長重申了美國在特朗普總統領導下捍衛韓國的承諾,兩位領導人也重申了他們對保持強大的美韓聯合防御態勢的共同關注。
筆者注意到,自特朗普總統上任以來,除了這位新任國防部長的宣誓表態和給亞太盟友打電話,軍事上還采取了一系列“遏制中國”的實際動作。
國防部網站專門開辟了一個“聚焦印度太平洋”專欄,聲稱“國防部致力于與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盟友、伙伴和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并在尊重國際規則、法律和規范的基礎上維護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地區。”
該專欄還展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活動,如:
1月21日,《美國和菲律賓加強海事合作》:美國和菲律賓海軍在南海進行了雙邊海事活動,在先前進行的活動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聯合能力、戰術、技術和程序。
1月24日,《空軍部署印度太平洋轟炸機特遣部隊任務》:南達科他州的空軍和B-1B槍騎兵飛機抵達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支持訓練工作和戰備威懾任務,以加強印度太平洋地區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
1月24日,《最新兩棲車輛平臺在沖繩達到里程碑》:海軍陸戰隊在日本沖繩完成了一次公開水域兩棲行動,兩棲戰車被部署到第三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這是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首次使用車輛平臺進行兩棲作戰。
2月1日,《海軍陸戰隊在印度太平洋保持戰備狀態》:被分配到第三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的海軍陸戰隊員在印度太平洋進行各種全球響應、遠征和完全可擴張的演習和行動。
很顯然,特朗普2.0延續了拜登的反華政策,軍事上把遏制中國作為國防戰略的“重中之重”。事實上,拜登的反華政策也是延續了特朗普1.0的反華政策,以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發布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把中國列為“戰略競爭者”為標志性事件,使“全面打壓中國和平崛起”成為美國的長期戰略國策。
可以肯定地說,美國政府的反華力度和強度必定是成螺旋式疊加增強,一代勝過一代。
如今又恰逢一個新任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他是一個骨子里的反華強硬派和特朗普的死黨,所以必定堅定不移地貫徹美國的反華戰略國策。
【2020年出版的赫格塞斯著作:《美國十字軍東征:我們為維護自由而戰》】
據報道,赫格塞斯2020年出版了一部《美國十字軍東征:我們為保持自由而戰》的著作,呼吁發起一場“美國十字軍東征”,反對他所認為的美國敵人。
“美國十字軍東征”主題的核心是存在一種叫做“美國主義”的東西,《衛報》將其描述為本質上是右翼民粹主義。赫格塞斯將“美國主義”描述為反對女權主義、全球主義、馬克思主義和進步主義等力量,并表示要么“美國主義”占上風,要么“死亡”占上風。
赫格塞斯在書中預測,如果特朗普輸掉大選,民主黨贏得2020 年大選,“美國將衰落并滅亡,國家分裂將隨之而來,人數處于劣勢的自由愛好者將進行反擊”,“軍隊和警察,都是熱愛自由的愛國者的堡壘,將被迫做出選擇,這不是好事。是的,會有某種形式的內戰”;他將此描述為“沒有人希望但難以避免的可怕局面”。他說,美國武裝部隊的終結將意味著“共產主義中國將崛起并統治全球,歐洲將正式投降,伊斯蘭主義者將獲得核武器,并試圖將美國和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
筆者說過,美國在中國周邊的一舉一動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圍繞“全面打壓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國策,拉幫結派,組織“反華陣線”,圍剿中國。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覺,積極應對,徹底瓦解美帝的反華圖謀。
?。ㄔ瓌?,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圖片源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