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我們外長和美國新任國務卿魯比奧通話。
這次通話首先是我方“應約”,說明是魯比奧主動發起的通話。
其次,通稿里我方的通話內容跟之前對布林肯說的話,并沒有太大區別,保持了一貫的基調。
不管美國方面上來誰,我方的態度始終如一,這就是戰略定力。
我方通稿里,魯比奧的態度,相比他當國務卿之前還是有較大變化。
魯比奧當國務卿之前是反華急先鋒,不過我方通稿里,魯比奧的說辭跟之前布林肯也沒有太大差別。
而美國方面發布的通稿,魯比奧的措辭顯然是有較大區別。
美國方面通稿稱,魯比奧強調,特朗普政府將追求一種有利于美國利益、以美國人民為重的美中關系。
這里所謂“有利于美國,以美國人民為重”,就是特朗普所謂美國優先,我們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
比如特朗普這兩天跟丹麥通話,又開始說要吞食格陵蘭島的意圖。
顯然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是完全以犧牲他國人民利益下實現的,這是我們不可能跟特朗普談妥的根本原因。
我們和特朗普是有根本上不可調和的矛盾。
此外,美方通稿里,還提到魯比奧還強調了美國對該地區盟友的承諾,并且魯比奧還對我們內部事務表達所謂“嚴重關切”。
這可能是我們對魯比奧說出“好自為之”的原因。
我方通稿里最后一段話,是比較清晰闡明我們對特朗普團隊的態度。
王毅表示:“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應當承擔應盡國際責任,應當維護世界和平,應當幫助各國實現共同發展。希望你好自為之,為中美兩國人民的未來,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說白了,我們對魯比奧以及特朗普團隊,沒有抱有任何期待,我們該說的話都說了,至于魯比奧或者特朗普怎么做,就只有好自為之送給他們了。
“好自為之”在外交術語里,是很少出現的,是比較嚴肅的態度,也很直接表明了我們的態度。
我方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只不過我們網絡輿論上,總是有很多人就是喜歡對美國抱有幻想。
之前拜登在任的時候,很多人對美國抱有幻想。
本來以為特朗普上來后,對特朗普有幻想的人,應該會比拜登少一些,結果仍然還是很多人連特朗普都幻想起來了,這從國內媒體的報道口徑,能看出一些端倪。
比方說,昨天看到大量媒體都用同一個標題,就是《特朗普表態:“寧愿不對華加征關稅”》
普通人一看這個標題,還以為特朗普對華釋放了什么善意,但實際上特朗普原話是這么說的。
特朗普稱,“我們對中國有一種非常大的力量,那就是關稅,他們不想要關稅。我寧愿不使用它,但這是對中國的一種巨大力量”。
特朗普原話的意思是,他單方面認為跟我們打貿易戰,把關稅武器化都對我們會很有效。
特朗普所謂“寧愿不對華加征關稅”,下一句是“但這是對中國的一種巨大力量”。
其實從正常語境來說,這種“寧愿……但……”的句式里,顯然“但……”后面的內容,作為轉折,才是說話的人想表達的重點。
所謂“寧愿不對華加征關稅”,只是特朗普給自己臉上貼金的甩鍋說法,意思是他也不想對我們加征關稅,但因為加關稅會對我們有效果,所以他才不得不對我們加關稅。
其實特朗普這樣說,就是一個甩鍋的說法。
特朗普很清楚,對我們加征不合理的高額關稅,會導致美國通脹加劇,會中傷美國消費者,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行為。
所以特朗普雖然競選期間動輒說要對我們加征60%的高額關稅,但上任后,目前也只敢威脅加征10%的關稅。
因為對我們加征關稅,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傷,這使得特朗普需要展現他“不得不加”的姿態,來把加關稅的副作用甩鍋出去。
結果,我們媒體清一色在標題重點強調別人的甩鍋說辭,而避重就輕的沒在標題寫出特朗普想表達的重點,還誤導了國內民眾,容易讓一些人只看標題,還以為特朗普不對我們加關稅了。
但實際上,我們看特朗普原話,特朗普這樣說,反而說明特朗普后面加關稅是大概率的事情。
有時候,國內一些人之所以容易對美國產生幻想,也跟媒體渲染的氛圍是有很大關系。
除了媒體的渲染之外,我是發現了,國內很多人之所以對美國抱有幻想,是他們一直先入為主的對美國有幻想。
拜登在的時候,就對拜登有幻想。
特朗普在的時候,就對特朗普幻想。
很多投降派大V,都是先射箭,再畫靶子,是預設結論后,再去找論據分析,一點都不實事求是。
比方說,某個投降派大V,他在1月21日又有驚人的“高談闊論”。
他說什么特朗普搞“科技+保守”,中國同樣搞“科技+保守”,所以他就說:“特朗普把中國定義為可以團結的對象”。
他甚至還說:“接下來,中國怎么選,將會是這個世界最大的不確定性與確定性。”
這看得我整一個大無語。
他搞得好像中美關系惡化,是我們責任一樣。
明明是特朗普在破壞中美關系,他說得好像是中國在破壞中美關系,到他嘴里變成是特朗普在搞團結,真服了這種先預設結論的分析討論。
結果1月22日就出來特朗普威脅對我們加關稅的新聞,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月21日,特朗普聲稱,他的團隊正在討論最早于2月1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
這就是投降派大V說的“團結”?
就這還是幾百萬粉絲的大V,每天閱讀量幾十萬,在他忽悠帶動下,確實讓不少人對特朗普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還是那句話,投降派的最大敵人反而是特朗普。
其實,我也希望中美關系友好,但問題是,現階段這現實嗎?
我也不相信中美關系會一直這么差,未來某一天還是有轉好的可能性。
從過去近百年的中美關系變化看,中美關系也是存在周期變化,會有一段時間很好,也會有一段時間很差,這是取決于每個階段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博弈決定的。
但中美關系的周期變化往往是比較漫長的,每一個階段的周期變化,動輒就是十幾年的周期尺度。
所以,中美關系在2018年全面惡化之后,顯然并不是短時間能夠迅速轉向的。
這是我們需要客觀面對的現實。
并不是我們單方面希望中美關系變化,中美關系就能好。
我們是一直在維護中美關系的穩定,但現在問題是,美國方面一直在致力于破壞中美關系。
所以,就算我們希望中美關系變好,也沒用。
如果不認清這個現實,單方面對中美關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那么損失的只是我們自己。
對于中美關系的變化,我們也是需要實事求是。
每次我一說不要對特朗普有幻想,總有人不信還有人對特朗普有幻想。
但實際上,對特朗普有幻想的人還不少,隨便貼一個我在上周末看到的聊天記錄。
一部分炒股的人,會基于自身滿倉利益,單方面迫切希望中美友好,從而對特朗普產生幻想。
一部分搞外貿的人,也是同理。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只是一部分人這樣。
還有一些人是利益就在美國那邊,自然對特朗普充滿幻想。
然后每次說到這個對特朗普有幻想的人,總有吃瓜樂子人自己對號入座進來,說他對特朗普幻想,只是吃瓜看樂子。
但真正對特朗普有幻想的人,跟我們正常樂子人是不一樣的。
真正對特朗普有幻想的人是認為,特朗普上來會緩和跟我們關系,甚至投降派大V說特朗普會團結我們,去共同對抗深層政府啥的。
還有人幻想,特朗普是一心為美國底層民眾,特朗普可以真正拯救美國。
而且有些人因為對特朗普有幻想,而遭受損失的時候,他反而不去怪特朗普,不去怪忽悠他的投降派大V,反而會怪我們怎么不妥協。
其實這類人在2018年就不少,今年估計也同樣不會少。
不過還是那句話,特朗普是幻想派的最大敵人,特朗普總能戳破他們的幻想。
而我們只要做好個人預期管理,做好面對驚濤駭浪的準備就行了。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不用對外部抱有幻想,這樣不管外部如何變幻,至少我們還能保持平常心,冷靜去應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