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中學歷史課本,我們都知道,美國人民是通過暴力取得獨立的。
列克星頓一聲槍響,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先烈們一邊用槍桿子跟英國佬作戰,一邊用繡花針繡國旗。
一針針一線線,繡出一片新天地,新天地……
繡花針好找,但槍桿子是從哪里來的?法國佬給的。
法王路易十六還勸西班牙查理三世也出錢出力,共襄反英盛舉。
反正能讓英國佬痛苦的事情,總是能令法國佬感到愉快。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宣言》發布之前,法國就已深深參與到了這場戰爭之中。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法國在背后大力支持,大陸軍就只能上山打游擊。
英國殖民軍雖然被打跑了,但美國獨立地位仍然沒有得到大家承認。
法國佬好事做到底,它努力說服英國、奧地利、西班牙、俄國承認美國,1782年《巴黎條約》簽訂,1783年美國得到了各國外交承認。
法國還送給了美國一座自由女神像,放在紐約港。
法國佬喜歡高舉雙手,但自由女神只舉起了一只手,表示兩國有所不同。
不過,那時候美國領土只有北美十三州(右邊棕色區域)
如果只是這樣,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國。
當時美國能自保就不錯了,邊上都是歐洲列強殖民地,領土擴張不是它該考慮的問題。
然而,當1801年杰斐遜當上總統后,法國這位“送子娘娘”又來了。
杰斐遜為了體現美法特殊關系,將美國第一任外交部長(后來叫國務卿)利文斯通派到巴黎擔任駐法國公使。
1802年,利文斯通傳來一個消息,說西班牙將路易斯安那地區(上圖白色部分)轉交給了法國,而且不允許美國人在新奧爾良存放貨物,美國貨物不能自由進出密西西比河了。
發什么了腎么事?消息傳來時,杰斐遜還以為是個謠言。
但河岸那邊也是八百里快馬加急報告說密西西比河不讓走了,杰斐遜不得不派出劉易斯和克拉克率一小隊美國兵前往路易斯安那偵察。
兩人的報告令杰斐遜非常失望,居然是真的,法國佬欺負人,說好的特殊關系呢?
跟拿破侖開戰,美國沒有這個實力。
但不奪回貨物存放權,美國國會和報紙會讓他垮臺。
于是,他只好給拿破侖寫了一封親筆信,委婉地請求法國開放河口,甚至表示愿意承認法國在密西西比河的永久權利,也提到了購買新奧爾良。
拿破侖素以強悍著稱,杰斐遜內閣認為他不可能讓步。
如果這樣,杰斐遜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同意激進派的主張,跟法國斷交,準備開戰,親英國的漢密爾頓這些“聯邦黨人”希望到這一局面。
二、接受路易斯安那為法國軍隊所占領的現實,美國在家門口失去核心利益。
無論選擇哪一種應對方案,都是一場災難。
英國立刻鼓動美國要勇敢起來,用武力占領新奧爾良港口。英國大哥一定會跟美國人民在一起,打死拿破侖這孫子。
但美國根本不敢跟法國開戰,它只想讓商船能在密西西河航行,畢竟實力擺在這里,只求拿破侖能讓一步。
拿破侖對利文斯通的態度很冷淡,沒個準信,美國心里很恐慌。
1803年初,美國派門羅(后來的總統)前往巴黎,提議法國將新奧爾良港口賣給它,出價600萬美元。
這是美國能給的最高價了,如果拿破侖不肯賣,美國希望能租下港口。
如果還不行,那么密西西比河沿岸任何一處,給美國貨物一個商業貯存權也可以。
門羅還暗示,如果達不成協議,美國將只能與英國結盟。
拿破侖仍然沒有明確表態,美國心里又慌得一批。
但到了1803年4月,歐洲局勢風云突變。
拿破侖改變了主意,他不但要賣掉新奧爾良,而且還要賣掉整個路易斯安那地區。
法屬路易斯安那,遠不止今天的路易斯安那州,它包括好幾個州。
法國突如其來的重大政策轉變,令美國目瞪口呆。
歐洲發生了什么?
法國如果要穩穩地駐軍路易斯安那,就必須恢復對圣多明各島的統治。
1802年,拿破侖的小舅子勒克萊爾將軍出兵打下該島,但是因為遭遇黃熱病,死了近5萬名法國軍人,包括勒克萊爾本人。
拿破侖被迫在軍事上進行調整,1802年冬天,拿破侖再派維克托將軍率遠征軍進兵路易斯安那。
大軍集結到荷蘭的斯盧伊斯時,結果港口被凍,軍事計劃再次推遲。
1803年春天,港口解凍。
但此時因為英國拒絕履行《亞眠條約》,不肯撤離馬耳他,拿破侖準備開戰,英國也搖來一幫反法兄弟磨刀霍霍。
維克托將軍率領的這支大軍,只能先備戰歐洲。
如果他的大軍能順利抵達路易斯安那,美國的歷史、加拿大的歷史都將被改寫。時機稍縱即逝,拿破侖失去了這個機會。
對拿破侖來說,法國寧可放棄尚未被真正控制的路易斯安那,也絕不能在歐洲放過英國佬。
因此,路易斯安那就變成了法國的雞脅。
另外,一旦跟英國開戰,那么英國將很可能從加拿大出兵攻打路易斯安那。
在沒有大軍駐守的情況下,拿破侖的最好選擇是什么?
不如順水推舟,答應美國請求,干脆把路易斯安那也一起賣掉。
只要美國買下這一大片土地,英國就會將手伸過來。
但它的對手變成了美國,而不是法國,英美同盟自然無法形成。
再者說,拿破侖在歐洲征戰多年,國庫已捉襟見肘,急需軍費補足。
以拿破侖的權謀,如果他能統一歐洲,打垮英國,那么,把路易斯安那奪回來,也是易如反掌。弱小的美國只能收回貨款,把貨退回去。
但拿破侖的權謀因為他在歐洲的失敗而全部泡湯,只能說美國國運到了。
門羅在巴黎時,拿破侖授意重臣塔朗列直接問他,美國打算出多錢買路易斯安那?
門羅被嚇到了,他只是想請求法國賣掉新奧爾朗,怎么突然變成整個路易斯安那?
法國財政部長馬布瓦也來向門羅提出具體價錢。
6000千萬法郎,再加上2000萬法郎賠償金由美國承擔(以前法國商船的損害),共折合1600萬美元(現在大概在3000億美元上,不一定準),可以嗎?
由于小個子科西嘉人對歐洲大陸的執著,美國命運迎來了意外的轉折點。
拿破侖認為法國并沒有失去什么,畢竟那片土地他無力駐軍,這筆錢卻能補充軍費。
杰斐遜卻為難了,拒絕拿破侖吧,恐怕沒有果子吃;答應交易吧,聯邦政府付款很吃力。
來自各州的議員們也各執一詞,本來只想買點漢堡、炸雞、可樂,沒想到要把老板的整個店面盤下來。
杰斐遜最終還是決定購買,因為從長遠看,擁有路易斯安那,無論在經濟還是政治上都是劃算的,
而且在歐洲陷入混戰的時候,列強都無力分兵到北美搶占面積如此之廣的土地。
美軍雖少,卻能以逸待勞。
更重要的是,國家發展的時間也在美國這一邊。
路易斯安那給美國帶來了什么?
一、世界上最豐富糧食和燃料倉庫。
二、全球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納入了美國版圖。
三、得到了一條通往西部的走廊。
以及后來劃分的阿肯色州、密蘇里州、艾奧瓦州、明尼蘇達州、南達科他州、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北部、奧克拉荷馬州、堪薩斯州、蒙大拿州及懷俄明州部分、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以東、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兩岸……
誰是最大輸家?西班牙。
法國好歹也得到了錢,它卻啥也沒得到。
1800年,拿破侖在阿卑斯山以南取勝后,把意大利占領區劃出一塊送給帕爾馬親王當領土,親王就成了“伊特魯利亞”國王。
1800年10月1日,西班牙與法國簽訂《圣伊爾德豐索秘密條約》,用路易斯安那去跟法國換“伊特魯利亞國”。
1802年7月22日,法國駐馬德里大使以拿破侖名義起誓,稱決不會將路易斯安那轉讓給第三國。
西班牙居然信了,完成了移交工作。
1803年5月15日,英國對法宣戰,5月27日,西班牙國王的女婿帕爾馬親王在病中被嚇死。
親王一死,“伊特魯利亞國”也完蛋了,意大利的地沒有了。
法國把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西班牙卻拿不到一分錢,而這塊地原本是屬于西班牙的。
兩手空空,西班牙覺得自己好像是遇到了電信詐騙。
美國就賺大發了,這個利益根本沒法用金錢來計算。
這是它命運的轉折點,如果沒有路易斯安那,它拿什么向“西部進軍”?
等美國成型后,就結束“門羅主義”,向外擴張。
1898年,看起來很好欺負的西班牙又被拉出來打,將古巴和菲律賓“交給了”美國。
二戰后,美國從百年孤獨變成全球警察。
美國國運來自歐洲的無數災難,每一次都有大大好處。
但應當看到,美國統治階層的精英早已背離了獨立時的奮斗精神,制造業年年下滑,老百姓自生自滅,金融體系被某個集團深深控制著。
昨天,權力交接已經完成了,特朗普這4年怎么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他想的是走捷徑,復制以前的套路--購買領土。
惹不起的國家,他絕對不會惹。
而美國的那些盟友們就等著吧,它們都將是菜單上的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