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一夜之間,小紅書竟沖上了美國App Store的下載排名榜首。
小紅書下載量在昨天凌晨4點急劇上升,在不到24小時內,它連續超越了前面的近200名“運動員”,并于當晚10點成為領跑者。
這是小紅書方面的推廣策劃嗎?并不是。
再者說,如果它想達到這種奇跡般的效果,成本之高也無法想象。
只能說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
有一位美國小姐姐說,我們這么做是為了跟拜登政府賭氣。
中國網友不管她賭不賭氣,就一句話:welcome to China。
我們再順便請美國網友幫忙做下英文作業題。來都來了,舉手之勞。
被戲稱為“TikTok難民”的美國用戶,為何要大規模轉移平臺?
還是那件事--美國政府無端打壓TikTok激起了眾怒。
美國網友要用自己的方式沖破信息繭房,奔向文明。
直接導火索是美國法院在1月10日對TikTok禁令的一次裁決。
在經過兩小時的討論后,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維持原判,要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在2025年1月19日之前在美國撤資,否則將面臨禁令,也就是“不賣即禁”。
美國多數法官的理由是:國家安全優于言論自由。
此前,也就是去年3月份,美國眾議院以352票贊成、65票反對的多數票通過了《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
強迫“字節跳動”在165天內拆分或出售TikTok業務,否則,就將在美國應用商店被下架。
那么,TikTok在美國的1.7億活躍用戶將不能再更新App,最終TikTok成為了手機里的僵尸。
在面對種種威脅時,字節跳動明確拒絕出售TikTok。
美國網友從頭到尾圍觀了這場政治鬧劇,他們的情緒并不是突發的,而是醞釀已久。
大批TikTok用戶被迫尋找新的“避難所”,有網友發現小紅書好像不錯,一傳十,十傳百……
于是昨天這一幕就出現了:不少新注冊的美國用戶將ID命名為“TikTok Refugee”(TikTok難民),并帶著“打擾了”的姿態融入小紅書。
美國和歐洲許多主流媒體都在報道TikTok難民去小紅書的新聞,這可是一波潑天的免費宣傳啊……
毫無疑問,小紅書是“難民事件”的最大贏家。
而在暗中摩拳擦掌想要取代TikTok的扎克伯格旗下平臺,無疑是最失落的一伙人。
因為美國網友知道,扎克伯格等人就是折騰他們的幕后黑手之一。
接下來,不知道它們是不是又要游說議員,針對小紅書推出個“禁止法案”?
所謂TikTok收集美國數據,本來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這次,那些賭氣的美國網友說了,我們就是要將“數據送給中國”。
作為網絡“洋難民”,美國網友擔心受到中國網友的不友善對待。
但是,中國用戶與他們的互動相當友善和熱絡,評論區到處可見的“Welcome”的回復。
中國網友還大方表示,擠占空間?那都不是事兒,“我們白天用,你們晚上用!”
可愛的梗圖到處都是,中國人充滿著幽默感。評論區熱火朝天的中英文夾雜也別有一番風味,笑死人。
“TikTok難民”盡可以放心,只要他們遵守中國網絡的法律法規,不搞政治謠言,不搞黃賭毒,大家都可以在這里盡情沖浪。
小紅書還有個優勢是注冊機制,美國手機號能直接注冊小紅書。
但中國版抖音,需要用中國手機號,這暫時把他們難住了。
不過,習慣抖音功能的“洋難民”,已經開始“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了,今天的中國版抖音也涌入了很多外國網友。
事實證明,美國對輿論的控制,只能控制一時,控制不了一世。
反華政客和利益相關者的倒行逆施,把那些只是想分享唱歌跳舞、美食美景的美國網友逼上了墻頭。
恰恰是美國建立了“網絡柏林墻”,而不是中國。
為什么美國網友不選擇Facebook(臉書)、Instagram(照片墻)等美國本土社交媒體,而是舍近求遠翻到中國社交媒體平臺安家?
因為在油管、臉書這類平臺上,關于中國的負面內容一般都在80%以上。打造丑化中國、黑化中國的信息繭房,是它們的任務。
“種族滅絕”、“強迫勞動”、“經濟崩潰”、“威脅它國”……永遠是它們平臺推送與中國有關的主要話題。
而tiktok與中國有關的負面內容只占11%,80%以上與政治無關。美國網友在tiktok上體驗到的是文化、旅游、美食、基建、日常生活等視頻分享。
美國對Tiktok進行政治打壓,本質上就是為了繼續霸占媒體話語權。它們害怕美國人民看到真實的世界,那是一個文明的世界。
臉書這種平臺還需要多說嗎?
2019年,它們推送的與中國香港有關的內容,凡是熱帖,必是謠言和抹黑。
凡是說出香港黑暴事件真相的帖子和賬號,不是被限,就是被滅。
再說美國國內的網絡氛圍,主流媒體和網絡平臺,推送的盡是些鼓吹LGBT、黑命貴、多元性別等話題。
說實話,近三億美國網友有幾個是喜歡天天看這些內容的?
而生活化的Tiktok則打破了這種信息繭房。慢慢地,它成功了,用戶達到了1.7億。
于是,它就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的內在邏輯與Tiktok在美國取得成功的邏輯是一樣的:
人,無論是哪里的人,只要是人,總是喜歡豐富多彩的生活,不論悲歡離合。
哪個平臺能完美地提供這類分享服務,哪個平臺就有成功的機會。
人性化,是TikTok成功之前提,它的核心算法和功能開發,就是為此服務的,而且它的運營完全依照美國的法律法規。
但美國政客卻容不下它,并且懼怕它。到最后,撕下“言論自由”的面具,用“國家安全”來禁止它。
當連中國大蒜都能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時,TikTok還得了?
不用懷疑,小紅書這一波熱度上來后,那些無腦政客正在準備給小紅書扣上“紅帽子”了,它們在緊緊盯住小紅書。
有人說,中國不是也不讓臉書進來?
其實并不是我們要禁止臉書,而是臉書等美國網絡社交平臺拒絕遵守中國的網絡法律法規。
可笑的是,它們管自己這種拒絕監管的行為叫“捍衛言論自由”。
TikTok在美國的命運,還有轉機。
在客觀上,它幫助特朗普沖破了民主黨對他的媒體封殺。1月20日之后,大家還可以拭目以待。
大量“Tiktok難民”的出現,也是美國人給美國新一屆政府的一個信號--停止迫害Tiktok,停止傷害我們!
小紅書只能說是他們一個暫時的“避風港”。
他們相約在小紅書重生,拖家帶口,攜貓帶狗,用著翻譯軟件和塑料中文,打探著大洋彼岸的日常生活。
小紅書如何接住并消化這波潑天富貴?是小紅書的事。
但越來越多的美國網友對美國本土網絡科技巨頭失去信心,已是一種趨勢。
中美民間交流火熱升溫,讓人們體會到了溫馨和愉快,這是人力所能擋得住的?
這又讓那些天天抹黑中國的潤人和1450情何以堪?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
螳臂當車者,只會讓更多的人發現中華民族有多優秀!中華文明有多么燦爛!
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