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這是二戰后世界上最大的規矩,雖然說二戰后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領土侵略行為,但明面上沒人敢光明正大的說自己要武力吞并別人的領土,都會找各種理由當遮羞布。
美國當年在聯合國那里隨便拿了一管洗衣粉就當侵略理由,但至少也拿出了一管洗衣粉,事后也沒要領土,只要經濟利益。
這種做事“講規矩”的年代在人類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上一次類似的情況還要追溯到春秋時代。
但特朗普撕開了這個遮羞布,結束了二戰后那短暫的春秋時代。
前一段時間特朗普對加拿大以及格陵蘭島提出了領土訴求,希望把加拿大和格陵蘭島合并到美國,同時還對巴拿馬運河提出了領土訴求,認為巴拿馬運河應該是美國的。
對于特朗普的這個要求,加拿大、格陵蘭島以及巴拿馬都干脆利落的表示了拒絕。
被拒絕了怎么辦?
在記者招待會上,特朗普明確表態,他不會承諾拒絕使用武力,不排除軍事奪取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的可能性,僅愿意承諾不使用武力吞并加拿大。
同時特朗普首次對墨西哥灣表達了訴求,要求把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的是,特朗普不是對墨西哥領土表達了訴求,只是對墨西哥灣表達了訴求而已,因為墨西哥灣實際處于美國控制之下,所以特朗普這次要求的只是改墨西哥灣的名字。
對此墨西哥表示了明確拒絕,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希因鮑姆表示墨西哥灣的名字是聯合國確定的,并展示了一副北美土地的歷史地圖,在那副歷史地圖上,大部分美國地區曾經被稱之為America Mexicana(美洲墨西哥)。
勞迪婭總統稱用西班牙語諷刺道:
“我們為什么不(把美國)稱之為墨西哥美國Mexican America呢?”
“聽起來不錯,對吧?”
特朗普宣布不排除使用武力來強行吞并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可能性,但對于身邊的墨西哥沒有任何領土訴求,連墨西哥灣都只是要個名字而已,區別在哪里?
區別在于領土的含金量和奪取成本。
對于巴拿馬,特朗普也沒有領土訴求,對合并巴拿馬進入美國一點興趣都沒有,特朗普只要巴拿馬運河,巴拿馬其他的一切,從領土到人民,特朗普一點都不要。
至于格陵蘭島,大的驚人,但只有5.66萬人口,所以特朗普要,不給寧可武力搶。
這次找的理由是“收購”,美國出錢來買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目前給巴拿馬運河開出的價格是1美元。
明明可以搶的,但美國偏要塞給巴拿馬人民一美元。
如果不愿意要這一美元,那美國就出動軍隊強行把這一美元塞進巴拿馬的口袋里。
而格陵蘭島,特朗普表示可以談談價格,可以出個比一美元高的價格,但格陵蘭島拒絕談價格,于是也被列入了武力威脅對象。
美國那么大的領土不是充話費送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搶來的。
剛建國的時候美國的國旗上有13顆星星,現在有50顆星星,多的那37顆星星都是搶來的領土,如今再多幾顆星星那也很正常,特朗普也算繼承歷代美國總統遺志了。
雖然說美國再多幾顆星星不算什么令人驚奇的事情,但二戰之后的美國確實曾經對領土絲毫不感興趣,為什么特朗普現在寧可撕掉遮羞布也要吞并小國領土,而美國國內不僅不反對,而且甚至還歡呼聲居多,甚至還有議員提出可以給特朗普授權以1美元價格購買巴拿馬運河的法案。
如今的美國,和二戰后的美國,區別在哪里,為何對領土的態度會出現這樣的轉變?
最大的區別在于二戰后的美國是人類第一工業國,而如今的美國是人類第一金融國和資源國。
二戰后,美國作為人類第一大工業國,對領土確實沒啥興趣,因為對于工業國來說吞并新領土帶來的好處并不大。
吞并領土有兩個好處,第一個是經濟利益第二個是軍事利益。
對于工業國來說,想得到經濟利益只需要發展本國制造業就行了,吞并新領土并不會讓本國制造業變得更強,也不會讓本國變得更富,唯一的好處就是得到一些自然資源,但發動戰爭以及維持統治也是需要費用的,這些可以用工業品換取的自然資源,并不值得美國通過吞并領土的方式去獲得。
至于軍事利益,二戰后的美國滿世界建設軍事基地,對于任由自己建設軍事基地的國家,吞并其領土并不能獲得更多的軍事利益。
所以對于人類最大的工業國且可以隨便建軍事基地的美國而言,吞并他國領土確實沒啥用,還會壞自己名聲導致自己統治成本增大,劃不來,因此不要。
二戰后有好幾個國家主動提出要加入美國,統統被拒絕,因為美國嫌棄他們太窮。
但如今美國總統特朗普主動要求合并其他幾個國家和地區,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拒絕之后甚至還威脅要使用武力手段強行吞并。
這是因為特朗普承諾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這個再次偉大在政治上的定義是讓美國經濟總量更大,人均收入更高。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重振美國制造,只有制造業是可以憑空變錢的,但美國嘗試了太多太多年,從奧巴馬時期就開始嘗試了,所以努力都失敗了。
因為美元霸權和制造業強國是互斥的,金融來錢太快了,通過美元霸權掠奪世界太舒服了,多年的金融掠奪讓美國充斥著錢這個東西,以及廉價的工業品,這讓美國的制造業遭受雙重擠壓。
除非廢掉美國的金融霸權,全民踏踏實實打螺絲,否則美國不可能重振制造業。
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美國已經回不去二戰前那個全民擰螺絲的時代了,現在的美國人已經吃不起自己祖輩的苦了。
既然無法重振制造業,那特朗普怎么才能提高美國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制造業可以憑空變錢,對領土需求很低,其他的一切都和領土有關。
2024年,美國出口金額的前十大商品是:
No1,成品油,出口額為1336億美金;
No2,原油,出口額為1150億美金;
No3,天然氣,出口額為950億美金;
No4,汽車整車,出口額為570億美金;
No5,集成電路/芯片,出口額為508億美金;
No6,血液及抗血清,出口額為425億美金;
NO7,汽車零配件,出口額為401億美金;
No8,黃金,出口額為364億美金;
No9,藥品,出口額為341億美金;
No10,大豆,出口額為338億美金;
我們可以看到原油、天然氣、血液、黃金和大豆占據了美國出口金額的絕大部分,而美國也是如今人類最大的血制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
汽車、芯片和藥品算是制造業,但這些已經到了極限,而且在肉眼可見的未來就會大量萎縮,至于其他的全是資源。
美國生產血液只要抽非法移民的血就可以了,這個暫時夠用,但提高其他的資源產量全部需要額外的新領土。
領土的大小和資源的產量以及銷售金額呈直接正比,資源這東西無法通過制造業憑空變出來的。
事實上在人類工業革命開啟制造業這個神跡之前,人類國家想更富裕唯一的方式就是吞并他國領土,因為所有的資源都和領土是綁定的。
美國當年制造業不夠發達的時候,對印第安人的領土也是極其渴望的,為爭奪農田無所不用其極。
如今的特朗普,不過是返璞歸真了而已。
在失去了人類第一制造業大國寶座,并且重振美國制造無望之后,特朗普開始用“傳統手段”來讓美國更富了,那就是吞并他國領土,然后賣領土上的資源。
二戰后,有很多窮國主動表態要加入美國,但美國都冷傲的拒絕了。
這次美國主動表態要吞并好幾個國家和地區,全部被他國給拒絕了。
里面的區別就在于二戰后的美國是依靠制造業富裕的,那些窮國想加入純粹是來分蛋糕的,對美國一點好處都沒有,所以被拒絕。
而如今美國的打算是通過吞并領土賣資源來讓美國更富,那這種富就是個零和游戲,美國更富就會導致被吞并地區的人民變窮,這種靠賣資源換錢的事情是典型的1+1=2,而不是1+1>2。
如果美國能從這種合并中受益,那毫無疑問被合并方的人民就會受損,所以他們都干脆利落的拒絕了。
比如格陵蘭島,這個島非常大,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比我們的新疆都大,但人口只有5.6萬人。
很多很多年以前,格陵蘭島上就有美國的軍事基地,整個格陵蘭島早就被美國給軍事控制了,這里是控制北極的戰略要地,美軍安排的人手可不少。
美國要武力占領格陵蘭島易如反掌,格陵蘭島的人民根本沒有任何抵抗的余地。
在整個格陵蘭島已經被美軍給實際控制的前提下,特朗普為啥還非要把格陵蘭島吞并入美國,吞并后不還是現在那些美軍駐扎在同樣的軍事基地嗎,和之前沒有絲毫區別。
唯一的區別那就是經濟收益怎么分配了,那既然特朗普覺得吞并格陵蘭島對美國有益,格陵蘭島的人民憑直覺也會知道被吞并一定對格陵蘭島的人民不利。
對于美國而言格陵蘭島早就沒有軍事利益可言了,只有經濟利益還可以瓜分一下。
特朗普的這次合并,嚴格遵循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則。
對于面積極大人口僅5.6萬的格陵蘭島,特朗普的態度很強硬,必須全部合并入美國,不惜武力奪取。
對于人口445萬的巴拿巴,雖然也不是美國一合之敵,但特朗普只要巴拿馬運河,只對巴拿馬運河不惜武力奪取,對于巴拿馬其他的一切領土和人民一概不要。
對于人口4000萬,軍隊人數6萬的加拿大,特朗普表示不打算用武力奪取,只打算用經濟手段“促使”加拿大合并入美國。
特朗普選菜那是精挑細選的,被選取的這幾個真的是最肥,合并代價又最小的。
曾經有公知說加拿大只有6萬國防軍,為何不擔心美國入侵?
事實上加拿大還真的是因為有這6萬國防軍,特朗普這次才明確表達不打算使用武力入侵加拿大的。
而沒有6萬國防軍的巴拿馬和格陵蘭島,特朗普那可就一點都不客氣了。
人類自古以來的規則就是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特朗普在無法重振制造業之后選擇用最原始的辦法搶領土搶資源發財,并不違反人類最原始的規則。
但違反了二戰后人類文明世界的規則,以及美國自己的規則。
格陵蘭島是丹麥領土,鬧獨立很久了但還沒獨立,是正兒八經的丹麥合法領土,而丹麥是北約12個創始成員國之一。
根據美國制定的北約共同防御條款,當丹麥遭受他國的武力入侵時,美國以及其他北約成員國有義務出兵防御丹麥,擊退他國的入侵。
也就是說如果特朗普命令美國軍隊武力入侵格陵蘭島,那根據北約條款,特朗普有義務命令美國軍隊協防格陵蘭島,擊退特朗普和美國軍隊的入侵。
如果做不到,那北約也就名存實亡了。
同時丹麥還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歐盟既然稱之為盟,內部也有差不多的協防條款,也就是當丹麥遭受特朗普和美國軍隊的入侵時,歐盟其他成員國有協防丹麥,擊退特朗普和美國軍隊的義務。
都白紙黑字簽協議了,記得一定要嚴格執行哈。
特朗普為什么不惜使用武力也要吞并,其實可以理解,這是美國制造業衰落,金融霸權和科技霸權也搖搖欲墜后的必然。
今天的特朗普只打算用武力吞并弱小的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等將來美國的金融霸權和科技霸權徹底沒了,那美國本性暴露的會更充分,提出的領土訴求會更多更大。
今天只有那些又肥人又少的地區會被美國選中,等將來美國金融科技霸權都沒了,又窮人又多的地區美國也會要,至于人太多太窮這一點,可別指望美國是去扶貧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利益才是美國的本性,窮人100%給你集中起來干苦力榨干最后價值,絕不可能合并進來發福利。
海盜就是海盜,做生意要是賺不到錢,轉身就會去打劫,不奇怪。
我們有春秋時期的歷史做參考,特朗普這次提出的領土訴求不是開玩笑,是真的想要,也是早晚會合并的。
當年春秋時期大國吞小國的道德阻力多大,那可都是周天子冊封的諸侯國,而且各諸侯王全是親戚,要么炎帝后人要么黃帝后人,盟友中的盟友,血親盟友,這可比二戰后人類自己約定的“規矩”合法性高太多了,第一個吞小國的諸侯國無異于謀反且與天下為敵。
但最后不還是吞了,周天子冊封的148個諸侯國被吞的只剩下了7個,然后這7個大國互吞,開啟了戰國亂世,血腥無比。
從春秋到戰國是怎么演化的,我們的歷史書上記載的明明白白,太相似了,要不是核武器的存在早就向這個趨勢去演化了。
但如今在激烈的利益和矛盾下,即便有核武器威懾還是向這個趨勢去演化了。
美國總統公開把武力吞并他國這樣的話說出來那一刻,全球秩序實際上就已經“禮崩樂壞”了,大國越來越大,小國越來越少,這是歷史的必然。
制造業優勢如今在中國手上,我們暫時還不著急,道德大旗和制造業優勢握在手中可以給中國帶來很多很多優勢。
但對于這樣的亂世未來,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盡快積攢實力,為這樣的未來做好準備。
和平永遠不靠嘴,落后就要挨打。
春秋不可能永遠維持,之后必然是戰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