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都會在元旦后,對新的一年做一個展望分析,并給出一個展望關鍵詞。
2020年是“魔幻”,開啟了魔幻時代。
2021年是“顛覆”,出現顛覆性轉折。
2022年是“落地”,從世界金融,到地緣局勢,都出現落地的過程。
2023年是“沖擊”,事情落地后,對全世界所造成的沖擊,比如說俄烏沖突的影響,對世界局勢的沖擊是持續性的。比如美聯儲激進加息,對世界金融和經濟的沖擊也是很大的。
2024年是“混亂”,世界多國都在2024年是出現提前大選,變天動蕩。比如伊朗萊希總統意外死亡,比如英國、法國、德國都出現提前大選,日本首相也換人,韓國總統尹錫悅發布戒嚴令,然后被彈劾。加拿大特魯多也因為對特朗普關稅威脅軟弱,而面臨辭職壓力。
美國雖然是在計劃內進行了2024年大選,但大選過程里也是十分混亂,特朗普遭遇槍擊,成了改變美國大選的重要節點。
2024年確實很混亂,那么2025年的關鍵詞,又會是什么呢?
我給2025年的展望關鍵詞,是“漩渦”。
我每年給出的展望關鍵詞,其實都是帶有前后關聯性,不是孤立的。
比方說,2021年出現顛覆性轉折后,就好比一個球體快速上升,然后轉折下跌,這個下跌過程,就是落地。
然后這個球體跌落水中,就會朝著四周有一個漣漪式沖擊,會形成波浪。
在沖擊過后,水面波紋會顯得十分混亂。
如果這個掉落的球體足夠重,水池的深度不足以抵消球體的撞擊,那么這個球體可能就會砸穿水池底部。
于是,在這個水池里,就會形成漩渦。
這個漩渦會把水池里的物體,都裹挾進去,就會形成危機。
那么會不會形成這個漩渦,重點在于這個撞進水里的球體夠不夠重,水池深度夠不夠抵消球體的撞擊。
如果水池夠深,就能抵消球體的撞擊,那么世界經濟就會軟著陸。
如果球體太重,撞擊力度太大,遠超水池里的水帶來的緩沖效果,那么就會硬著陸,那么球體就會砸穿水池底部,從而形成漩渦危機。
這個球體具象化到現實生活里,可以在對應到兩方面。
1、世界地緣形勢的惡化,特別是2022年俄烏沖突的爆發,就成為這個球體的一部分。
2、世界金融風險增加,特別是美聯儲激進加息,讓全球金融風險加劇,這也會成為這個球體的一部分。
俄烏沖突的爆發,和美聯儲激進加息,都是2022年發生的事情,這個球體也是在2022年開始落地。
并且這兩件事情的影響,經過2023年的沖擊,帶來2024年的混亂,最終可能在2025年就會形成漩渦,席卷全球。
當前,這個球體里,并不單單只有俄烏沖突和美聯儲加息這兩件事情,還包括其他很多事情,但大體上來說,這個球體分為兩大部分,地緣局勢和金融形勢。
(1)地緣漩渦
俄烏沖突在2024年的烈度其實并不低,只不過俄烏沖突已經持續快三年時間了,讓全球媒體和民眾都對俄烏沖突有些脫敏。
烏克蘭在2024年為了配合民主黨選情,把寶貴的機動兵力拿去強攻俄羅斯庫爾斯克州。
結果導致烏克蘭戰場上,烏克蘭前線部隊吃緊,俄羅斯則步步緊逼,擴大戰果。
在特朗普勝選之后,民主黨為了給特朗普挖坑,拜登政府在11月中旬,允許烏克蘭軍隊使用美制遠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打擊俄羅斯領土內的縱深目標。
作為回應,11月下旬,俄羅斯向烏克蘭境內發射“榛樹”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這都是俄烏局勢風險外溢升級的體現。
雖然特朗普一直說他上任后,俄烏沖突馬上會停止,但特朗普真正想要調停俄烏沖突,顯然并沒有那么容易。
12月29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塔斯社采訪時表示,俄方不滿意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團隊提出的有關解決俄烏沖突的提議,既不會同意僅僅是將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時間往后推遲,也不會同意在烏克蘭部署歐洲的維和部隊。
這兩個想法均由特朗普的顧問提出,以此作為潛在和平協議的一部分。
拉夫羅夫稱,“停火是一條死路,莫斯科懷疑西方只會利用這種脆弱的停火來重新武裝烏克蘭。
但拉夫羅夫也表示,俄羅斯愿意就和平協議進行談判。
隨著特朗普勝選,俄烏沖突的談判,確實減輕了一些阻力,增加一些動力。
據媒體披露,特朗普將接受俄羅斯保留對烏克蘭領土的事實控制權。
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軟化了立場,暗示他的政府可以通過外交手段收復其領土。
但雙方距離恢復和平,還有較大阻礙。
核心分歧在于,澤連斯基仍堅稱,烏克蘭必須加入北約才能獲得安全保障。
俄羅斯則肯定是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這是當前雙方的核心分歧。
(2)金融漩渦
過去兩年我說過很多次的,2024年-2026年,是有可能爆發世界金融危機的時間周期。
這是我基于1980年以來,美聯儲每次把利率加息到5%以上,都會引發金融危機,所推導出的結論。
不過,我在2024年也有分析過,美國在2024年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還相對小一些,2025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最大,最遲則可能在2026年爆發。
如果美國爆發金融危機,那么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金融漩渦,席卷全球金融市場。
昨天短評也提到一個新聞。
美國銀行體系的儲備金跌破3萬億美元,至2020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
彭博社引述美聯儲1月2日發布的數據,截至1日的當周,美國銀行體系的儲備金減少約3260億美元,至2.89萬億美元。這是兩年半來的最大單周減幅。
這個新聞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銀行儲備金是美聯儲決定是否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的一個重要指標。
另外一個美國流動性的參考指標,美聯儲逆回購。
在2024年12月20日,美聯儲逆回購一度跌破千億美元大關,跌至983億美元。
然后隨著年末因素,美聯儲逆回購持續上漲,在2024年最后一天飆升至4734億美元。
這個其實是正常的年底波動。
長期追蹤美聯儲逆回購數據就知道,每季度末,美聯儲逆回購都會有大幅增加,然后到了月初就會大幅減少。
所以,美聯儲逆回購12月31日在大幅增加到4734億美元后,1月2日就降回2398億美元了。
1月份,美聯儲逆回購大概率也會降回千億美元附近,2月份應該就能穩定在千億美元以下。
美聯儲不出意外的話,2025年一季度內,大概率會宣布停止縮表的計劃,至于何時擴表,取決于美國何時爆發流動性危機。
美聯儲在12月的議息會議,仍然是維持當前的縮表速度,即每月被動減持250億美元國債和350億美元MBS房地產債券。
由于持續縮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經降至6.85萬億美元。
我在兩年前就分析過,美聯儲這輪縮表的目標位置,大概率是資產負債表縮減至7萬億附近。
目前這個縮表進度,已經比較接近美聯儲的極限了。
綜合來說,今年內美國金融市場是有可能爆發流動性危機,而這就會形成一個金融漩渦,可能進而爆發金融危機,然后會迫使美聯儲擴表。
(3)關稅漩渦
特朗普1月20日上任后,也會成為全球一個新的漩渦。
首先,特朗普是肯定會對全球發動貿易戰,不單單對付我們,特朗普會對世界各國,包括美國的盟友,加征基準關稅。
特朗普的貿易戰,也會形成一個漩渦,對世界經濟和金融帶來巨大沖擊。
據美國高盛集團估算,如果對包括歐洲在內的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10%的關稅,將把歐元區的GDP拉低1%。德國則有可能進一步被拉低1.1%。
本來德國經濟現在就很糟糕,德國商報研究所預測,德國經濟將連續第三年陷入衰退,這是二戰以來從未有過的。
該研究所1月1日表示,德國經濟預計將在2025年萎縮0.1%,此前,2024年和2023年分別下滑0.2%和0.3%;
如果特朗普真的給歐洲加征10%的基準關稅,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經濟會雪上加霜。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行為,如果特朗普真的發動全面的貿易戰,會加劇世界經濟的衰退風險。
而世界經濟形勢惡化,會加劇地緣形勢的惡化,這又會反過來惡化世界經濟的形勢,形成惡性循環。
而這個惡性循環,也會讓世界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增加。
所以,今年大致就是三大漩渦,地緣漩渦、金融漩渦、關稅漩渦。
對此,大家要有一些心理預期和準備,做好個人預期管理,提高風險意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