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年底,《金融時報》發了一篇政治領域的年終總結:
2024 年被譽為民主之年。73 個國家的選舉共計有超過 15 億張選票,2024 年為了解近一半世界人口的社會和政治狀況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現在選舉結果已經出爐,他們對公職人員做出了嚴厲的判決。
2024年舉行全國選舉的12個西方發達國家中,執政黨在選舉中均失去得票率,這是現代民主近120年來的首次。在亞洲,就連印度和日本的威權政府也未能幸免。無論是否執政,中間派往往都是輸家,因為選民們紛紛支持激進黨派。民粹主義右翼勢力尤其強勁,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年輕人的右傾傾向。
選舉結果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選民們對創紀錄的通貨膨脹感到憤怒,對經濟停滯感到厭倦,對不斷增加的移民感到不安,對整個體系越來越失望。從某種意義上說,民主之年發出了“民主不再起作用”的呼聲,年輕一代(其中許多人是第一次投票)對執政者發出了最強烈的譴責。
在整個發達國家中,2024年執政黨的得票率平均下降了 7 個百分點,創下了歷史新高,且是全球金融危機后選民懲罰民選官員所致的降幅的兩倍多。
從美國的民主黨到英國的保守黨,從馬克龍的執政聯盟到日本的自民黨,甚至是莫迪所領導的曾經占主導地位的印度人民黨,執政黨和執政者今年經歷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逆轉。韓國這次鬧劇一樣的政變,只是新的一場。
在ParlGov 全球研究項目跟蹤的主要國家中,2024 年舉行全國選舉時,每一個國家的執政黨的都遭到選民的反對,支持率下降。這是有記錄以來120年來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
金融時報設計了一個新的“痛苦指數”包括通貨膨脹和移民,這個指數在幾個主要國家中,都達到了近30年以來的最高點。
金融時報寫道:可能沒有任何一套政策或人物能夠克服當前全球反執政者的浪潮。
2
當前世界各國執政者面對的困境是什么?第一是民眾強烈的不滿和憤怒;第二是社會分裂,意識形態尖銳對立。沒有人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西方選票民主,城頭變幻大王旗。民眾對執政者的不滿,換來的是新的政黨和新領導人的上臺。但新領導人上臺的蜜月期,越來越短暫。
英國是一個例子,2024年7月,工黨在英國大選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壓倒性勝利,議會席位從200個席位上漲到了411個席位,占了英國議會650個席位中的63%,幾乎到了三分之二多數。
僅僅過了100天,工黨首相斯塔默的支持率就大幅下降,支持率下降到26%,不支持率上升到52%。
羅馬尼亞最近的總統選舉,極右的獨立候選人克林·杰奧爾杰斯庫以22.95%的得票率位居第一,進入第二輪選舉。羅憲法法院11月28日裁定,對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重新計票。此后,憲法法院12月2日已經確認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結果。本來12月8日應該開展第二輪選舉。選前民調中,這位極右獨立候選人預計可以獲得58%的選票,而建制派候選人只能獲得42%的選票。
12月6日,發現這位極右候選人真的有可能當選,羅馬尼亞憲法法院直接取消了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結果......
一個不屬于任何黨派,靠社交媒體吸引眼球,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極右候選人能得到如此多羅馬尼亞人人民的支持,這充分說明了羅馬尼亞人對當權建制派的強烈不滿。
中間派流失選票,和民粹主義右派高歌猛進。全球范圍內民眾對政治建制派愈加不滿,雖然這些官員是民選產生,但民眾覺得這些官員不知道或不在乎民眾的想法。
3
年輕一代人對政治尤其不滿。一方面是青年失業率遠高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財富的代際分配,對新一代人越來越不利。
美國Silent和Baby Boomer兩個群體(1964年之前生)手里的財富占了美國全部財富的64.9%。按60歲退休為標準,也就是說退休人群手里的財富,占了全部財富的接近三分之二。1981年之后出生的人,手里的財富只占全部財富的9.4%。1981年出生的人,已經43歲了呀。43歲以下的美國人,只占有不到10%的社會財富。
美國已經是西方國家里面創業氣氛很濃,年輕人比較活躍的國家了。我估計日本和歐洲的財富代際分布,比美國更偏向老年人。
上一代人在高增長時代積累財富,新一代人生活在低增長時代,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零和游戲”。
各個國家年輕男性對民粹主義右翼的支持率不斷上升。
新一代西方人對民主的信心不斷下降。
4
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經濟可以說是一支獨秀。按美元現價,2008年歐盟的GDP比美國更高,而2023年,美國的GDP比歐盟高出50%。2008年,按美元現價的人均GDP,日本的人均GDP是美國的82%,歐盟是76%,而在2023年,日本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42%,歐盟只有美國的一半。
美國經濟是如此之好,以至于《經濟學家》雜志專門發了一個專題報告,題目是《美國經濟:全世界嫉妒的對象》。
也許美國經濟是全世界嫉妒的對象,但顯然美國老百姓不這么想。
2024年美國的大選的出口民調:在全國范圍內,表示在現任政府領導下生活變得更糟的民眾比例(45%)是總統選舉后民意調查中提出這一問題的最高比例。只有 24% 的選民表示經濟狀況有所好轉。“更糟”的選民比例超過了 2008 年的水平(當時為 42%),并且遠遠超過了 2020 年(20%)和 2016 年(28%)的比例。只有 26% 的人對現狀感到滿意或滿意,而 72% 的人表示不滿或憤怒。
從美國到歐洲,從西半球到東半球,全世界人民最近幾年,似乎都覺得日子越過越糟糕。壞日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有人說是2016年特朗普上臺,也有人說是2008年金融危機。不管啥時候開始,日子變壞的速度似乎還在加快。之前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一件一件的發生。
2020年的疫情。2022年的俄烏戰爭,2023年的巴以沖突,又來了敘利亞的變天。各國的執政黨也紛紛落敗。美國特朗普卷土重來,英國保守黨大選慘敗,德國執政聯盟崩潰,法國總理下臺,韓國6小時戒嚴,日本自民黨失去多數席位。民眾不滿,就翻了面,日子還沒過好,就再翻個面。
東大的老百姓現在也過得不太好,也有一肚子怨氣,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處于困難時期。不過,這種怨氣是全球性的,所有國家的大多數人都覺得現在過得很不好。
未來能變得更好嗎?我不知道。也許我們已經進入了一條“比誰爛得慢”的世界線。在“比誰爛得慢”的競爭中,誰又會是最后的勝出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