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了一條消息,特朗普團隊已告知歐洲官員,特朗普要求北約成員將各自防務開支提高至占本國GDP的5%,特朗普計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
前兩天還在說大毛別被特朗普的“結束俄烏沖突”給騙了,如今還真有這種味道,詳見《但愿俄羅斯別再次被騙!》。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特朗普上臺后會結束俄烏沖突,作者對此持質疑態度,主要原因有3點:
1, 軍工復合體
結束俄烏沖突會影響龐大的美國軍工復合體的利益,特朗普敢不敢將是一個問題。
真敢的話,保不定一波暗殺就結束了總統生涯。歷史上,被干掉的美國總統不是一個兩個。
2, 美國國家利益
美國黨爭也好、總統決策也罷,都不能違背“美國國家利益”這一最高宗旨,否則會被美國兩黨聯手干掉。
拖垮俄羅斯也是美國的戰略目標,是美國的國家利益所在。
3, 特朗普的商人品性
相較于美國每年近萬億美元的國防開支,每年花個一二百億美元在俄烏戰場不過是點小錢。美國20年在阿富汗花費超萬億美元,結果啥也沒撈著。
相較之下,俄羅斯是美國的戰略對手,每年花個一二百億美元小錢就能持續消耗并削弱自己的戰略對手,這是大利,怎么算都合算。
如果特朗普真停了,那就太蠢。如果這一次讓俄羅斯滑脫,再想讓它上鉤,可就沒這么容易。
假如我是特朗普,我會如下操作:
第一步,競選期間/上臺前,我會大肆宣揚要促成俄烏談判,結束俄烏戰爭,既利用俄羅斯想要結束戰爭從戰爭泥潭解套的心理,同時也在美國國內獲得聲望。
第二步,上臺后,會真的不斷促成俄烏談判,同時也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邊打邊談,讓“談判”與“軍援”成為向俄羅斯要價的籌碼,實現美國的一些目的。你俄羅斯要是不答應,那就別談了,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同你沒完沒了的打。
第三步,美國逐漸從俄烏戰場抽身,讓歐洲承擔起援烏的主要任務,美國只象征性的軍援一下。騰出手來的美國則將主要精力集中到亞太,用以對付熊貓。
特朗普到底會怎樣干,繼續觀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