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一項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
這實際上就是對法國總理巴尼耶的罷免, 這是1962年以來法國政府首次被議會推翻。
當地時間5日上午,巴尼耶已啟程前往總統府,向總統馬克龍遞交辭呈。
這個巴尼耶是9月5日才剛被馬克龍任命為法國總理,這才剛當滿3個月,就被罷免。是法國1958年以來任期最短的總理。
但對于巴尼耶被罷免,我并不感到意外。
在今年6月,馬克龍解散國民議會,提前舉行選舉。
而這次馬克龍的豪賭,以慘敗告終。
馬克龍所在的中間派,從第一大黨淪落到第二大黨,席位從2022年的246席,下降到163席。
而左翼聯盟則獲得182席位,位居第一。
極右翼拿到143席,比起2022年的89席是大幅增加。
但由于沒有一個政黨是獲得過半的289席,這導致當前法國議會是進入懸浮議會狀態。
正常來說,法國總理人選是需要從席位最多的政黨里去任命,雖然法律沒有強行這么規定,但如果總統不從席位最多的政黨里任命總理,很容易遭到議會彈劾。
但這次,馬克龍在聯合左翼狙擊了極右翼后,又背刺了左翼,不從左翼里任命總理,而是任命了傳統右翼共和黨的巴尼耶當總理。
而法國共和黨在議會只有47席位,巴尼耶組閣的新政府,主要是中間派和傳統右翼組成。法國的傳統右翼和極右翼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巴尼耶會被彈劾,并不奇怪。
我在9月也分析過,由于馬克龍所在的中間派并沒有獲得多數席位,甚至只是第二大黨,席位還沒有左翼多,但左翼也沒有獲得過半的多數席位,這意味著左翼得聯合極右翼,才能對巴尼耶彈劾成功。
現在法國政壇的左翼和極右翼是水火不容,所以正常情況下,左翼和極右翼是很難聯合起來對巴尼耶彈劾。
這是為什么,馬克龍任命巴尼耶后,左翼沒有第一時間對巴尼耶發動彈劾的原因。
除非是巴尼耶做出讓左翼和極右翼都極端憤怒的事情,才會讓左翼和極右翼聯合起來對其發動不信任動議。
而這次巴尼耶就是做出這樣讓左翼和極右翼都極為憤怒的事情。
12月2日,巴尼耶利用一項有爭議的機制繞過議會,強行通過部分預算草案,這自然讓左翼和極右翼都大為惱火。
事情發生后,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和極右翼“國民聯盟”在內的反對派都警告稱,他們將投票推翻政府。
巴尼耶和反對派的主要矛盾在于,巴尼耶主張削減600億歐元的財政赤字,稱這可以讓法國財政恢復正常。
但這個預算案被左翼和極右翼都否決了。
反對派提出的修正案包括取消部分新增的稅收并增加更多支出,違背了巴尼耶預算案的初衷。
但為了通過預算案,巴尼耶已經幾乎同意了反對派提出的所有調整,巴尼耶放棄提高電力稅的計劃,還承諾不削減藥品報銷。但極右翼勒龐表示,因為政府拒絕提高養老金,她不會支持巴尼耶的方案。
于是,巴尼耶就在機制允許的范圍內,強行繞過議會,在議員沒有投票的情況下完成議會立法程序。
隨后,勒龐迅速宣布她準備在未來幾天內發起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勒龐還與一個左翼陣營聯合,確保巴尼耶政府下臺。
于是,才出現左翼和極右翼聯合起來彈劾巴尼耶的一幕。
巴尼耶的垮臺,加劇了市場對法國經濟和金融風險的擔憂。
英國卡迪夫大學政治學講師瑪爾塔·洛里默說:“法國的金融穩定危在旦夕。”
當然,英國和法國,一向是互相踩對方。
但當前法國的情況確實不太妙。
之前馬克龍任命巴尼耶的時候,我也分析過,馬克龍雖然最終任命了傳統右翼當總理,但這并不意味著馬克龍賭贏了。
因為不管怎么樣,馬克龍所在的中間派席位大幅下降,而且法國議會已經進入懸浮議會,這意味著巴尼耶不管推行什么政策,在議會通過的阻力很大,不是被左翼反對,就是被極右翼反對。
特別是明年的預算案,涉及到利益分配問題,通過阻力就更大。
而預算案得不到通過,肯定是會給法國財政帶來混亂,這會讓當前已經不太好的法國經濟,雪上加霜。
歐亞集團的歐洲分析咨詢主管Mujtaba Rahman稱:“對于巴尼耶來說游戲基本上是結束了,法國即將進入5個月內的第二次嚴重危機。”
巴尼耶提交辭呈后,法國現政府會轉為看守政府,馬克龍需要盡快任命新總理。
也有反對派要求馬克龍辭職,但按照法國的法律,總統是不能被強制解職,所以除非馬克龍自愿辭職,不然左翼和極右翼并不能聯合對馬克龍彈劾。
而馬克龍12月3日出訪沙特期間對媒體表示他不會辭職。
馬克龍稱:“法國人民兩次把我選為總統,對此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將珍視這份信任,盡我所能為國效力直到最后一刻。”
而馬克龍的任期是到2027年到期。
另外,法國一年內是不能連續舉行兩次國民議會選舉,這意味著當前法國的懸浮議會僵局,得持續到明年7月。
也就是明年7月,馬克龍才有機會再次國民議會,破除當前懸浮議會的僵局,但到時候也可能是法國極右翼占優,對馬克龍來說,他剩余兩年的任期,是很難從當前瘸腿狀態,恢復過來。
其實,巴尼耶的削減預算方案并不離譜,只是增稅+削減赤字計劃,目標是將法國的赤字率從今年(預期)的6.1%壓到5%,這個降幅也不大,5%的財政赤字率已經很大。
我們去年的財政赤字率才剛從3%,提高到3.8%;
對比一下,美國方面,馬斯克甚至提出削減2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
美國2024財年的支出為6.752萬億美元,預算赤字增至1.833萬億美元。
馬斯克削減2萬億美元的計劃,相當于要美國結束財政赤字狀態。
馬斯克喜歡滿嘴跑火車,即使他說的削減2萬億美元不靠譜,但特朗普提名的財政部長貝森特,他說要把美國財政赤字率下降至3%;
美國當前的財政赤字率是6.7%,削減到3%的話,也相當于要削減1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
雖然貝森特這個削減財政開支規模,只有馬斯克說的一半,但也已經相當夸張了,基本屬于很難完成的目標。
相比美國方面提出的削減財政計劃,法國巴尼耶只是計劃將財政赤字率從6.1%;降至5%,其實已經相當溫和了,但仍然遭到左翼和極右翼的強烈反對,以至于都被彈劾了。
這也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現在左翼和極右翼是在野黨,想迎合選民,自然得大力支持提高福利,增加財政支持來買票。
但如果讓左翼或者極右翼執政,恐怕他們面對當前糟糕的財政現況,才能知道當前法國是有面臨金融危機的風險,那么他們自然也會想辦法去削減開支。
這實際上,并不是左右之分,而是在野和執政的區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