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 25 日,一架空軍 B-1B 槍騎兵從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飛越美國中央司令部作戰區域。】
據美國國防部網站報道,2024年11月21日,負責核武器和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政策的助理國防部長理查德·約翰遜在華盛頓特區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核問題項目活動的小組會上發表講話說,隨著多個核對手的核力量升級,對美國及其盟國和合作伙伴的安全構成新的挑戰,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描述美國核使用戰略的491報告,全面調整升級核威懾戰略。
該報告是根據《美國法典》第10章第491節提交的。約翰遜表示,491報告描述了對先前指導方針的修改,并解釋了潛在對手核武庫的增長、現代化和日益多樣化帶來的新威懾挑戰。
約翰遜說:“我們現在面臨著多個核競爭對手,多個國家正在擴大其核武庫,使其核武庫多樣化和現代化,而且不幸的是,它們還優先考慮核武器在其國家安全戰略中的作用。”隨著安全環境的變化,考慮到中俄核能力增強以及2月份后可能缺乏核軍控協議,需要對2022年核態勢評估進行調整,以維持實現核威懾的能力。
核威懾的基本邏輯仍然合理,他表示,美國仍然致力于安全、可靠的核威懾。
【2020 年 8 月 4 日,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進行的一次測試中發射了一枚非武裝民兵 III 洲際彈道導彈。】
然而,他補充說,記錄在案的核現代化計劃雖然必要,但可能不足以向前推進。國防部已與國家核安全局合作,采取措施增強核威懾能力和靈活性,并降低國防部核現代化計劃的風險。
他說,491報告主要包括新增飛機投擲的B61-13重力炸彈,以提升空中核打擊能力,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將生產B61-13,它是B61的現代變體;增強核武裝和動力俄亥俄級潛艇的戰備能力,確保水下核力量的即時性與隱蔽性;政策層面強調與具備核能力的盟友加強合作,共同構建更廣泛的核威懾網絡。
報告提出了調整和升級核威懾戰略的五項任務:
1、同時威懾多個擁有核武器的對手的計劃。
2、需要在可行的情況下整合非核能力,以支持核威懾任務。
3、強調升級管理在美國應對有限核攻擊或高后果非核戰略攻擊的計劃中的重要性。
4、與盟友和伙伴進行更深入的磋商、協調和聯合規劃,以加強美國的延伸威懾承諾。
5、報告還承認,僅靠威懾并不能解決戰略危險,軍備控制以及減少風險和核不擴散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9 年 10 月 15 日,俄亥俄級導彈潛艇佛羅里達號在希臘附近的地中海航行。】
參謀長聯席會議負責戰略穩定的副主任格蘭特·施奈德也發表了講話,他表示,報告的另一部分是確定進入2030年代美國與其盟友可能面臨的一系列情景和戰略環境所需的重要知識和分析工作,“為了為2030年代做好準備,我們必須實現核力量、核指揮與控制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這將使我們能夠隨著新挑戰的出現而靈活調整,無論是新的威脅、潛在的變化還是我們的現代化進程被推遲。”
(原創,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圖片源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