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6日,特朗普王者歸來,再次贏下美國大選。
和2016年不同的是,他這一次贏得非常徹底。
除了總統大位外,共和黨還拿下了參議院,并大概率會拿下眾議院;再加上本來就支持懂王的最高法院和宗教勢力。
掐指一算,新總統已是“五位一體”的水平,美國也將正式進入特朗普2.0時代。
可以說命運在美國衰落的過程中給他送來了一個最有可能力挽狂瀾的強人。
這個強人重視秩序和繁榮,可能是該國重回正軌的最后希望。
那么“特朗普美國”會對我們和整個世界造成什么沖擊呢?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一個有趣的現象:
特朗普競選成功后,有一個美國人以外的群體非常痛心疾首。
這個群體雖然不是美國人,但視美國為“精神母國”,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思想被殖民”的抽象感,因此也常被調侃為“殖人”。
他們的“痛心疾首”很奇怪,因為正如剛才所說,特朗普是一個最有可能挽救美國的強人,真心愛美國的人應該對他“榮登大寶”感到欣慰才對。
比如說美國當地的華人就非常開心,因為他們確實從懂王身上看到了美國重回秩序和繁榮的希望。
那殖人們為什么會破防呢?難道他們不希望自己的精神母國“再次偉大”嗎?
這個問題看起來無足輕重,但它的答案卻體現了“特朗普美國”的真實狀態。
殖人破防之謎
很多人說殖人破防的原因是懂王不發“狗糧”。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不過現實中“狗糧”這種高端貨并不會廣泛流通,它主要還是局限在較高的圈層內。
想吃到它,你高低也得是個教授,跟大多數底層殖人關系不大。
特朗普對于殖人群體真正的威脅在于,他會用實際行動踢碎一塊牌坊。
啥意思呢?
國際社會雖然是一個叢林世界,但它并不總以叢林世界的面貌示人。
高端的搶劫者會把自己的行為包裝得十分漂亮,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瓦解對手的反抗意志。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既當婊子又立牌坊”。
而美國無疑是這條賽道上最頂尖的選手。
他在世界上成功立起了一個超級牌坊,其內容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
美國是高尚的。
人們一旦認可了這個牌坊,就會不假思索的接受美國塑造的認知,然后大量的殖人就會源源不斷的被創造出來。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美國在國際上進行博弈和掠奪的成本就會大幅降低。
最后他們甚至只需在街頭振臂一呼,就能把一個對手國家的領導人換成自己的代理人。
而站在殖人的角度上看,源源不斷的新殖人被創造出來就意味著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認同和尊敬,社會地位蹭蹭蹭的就上升了。
但“成也牌坊敗也牌坊”。
如果有朝一日這個美國牌坊被踢碎了,那么新殖人的“生產”就會中斷,于是老殖人的天也就塌了。
因為一旦沒有了“新人加入”,他們就會失去認同和尊敬,甚至連自身存在的價值都會成為疑問。
然而好死不死,特朗普干的就是這個事。
懂王在國際舞臺上從不掩飾叢林世界的真相:你跟他談民主,他跟你談力量,你跟他談道德,他跟你明算賬。
這個大佬的邏輯很簡單:美國總統就應該赤裸裸的追求美國優先。
為一塊“美國高尚”的牌坊支付溢價?對不起,太貴。
這樣的人當上美國總統,殖人當然會破防。畢竟他們真正愛的從來就不是美國,而是美國牌坊給他們帶來的優越感。
不過我們沒工夫去關心這些人的心理狀態,這里真正關鍵的問題是:
特朗普為什么要踢碎這塊牌坊?
懂王的世界
不管我們怎么覺得“美國牌坊”虛偽,都不可否認這一點:
“立牌坊”是美國精英們長期堅持的戰略,而這個戰略確實能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好處。
既然有好處,特朗普為什么不干?
道理很簡單,這個戰略雖然能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好處,但這些好處并沒有流入特朗普所代表的利益群體的口袋中。
懂王的背后站著的是美國的基層產業工人和農民,這些人掙的都是力氣錢。
他們沒有機會進入明亮高大的CBD寫字樓,沒有資格鞍前馬后的伺候國際資本,這輩子都沒享受過美國收割全球的紅利。
至于“蘿莉島”的紙醉金迷,那更是遙不可及,連懂王自己都沒資格去。
既然有好處都不帶自己玩,那還搞個屁。
所以在特朗普陣營看來,之前白宮花重金摻和歐亞大陸的是非、到處支持自己的盟友、宣傳和維護美式意識形態...那都是瞎折騰。
有這錢在國內多建幾個廠,多下幾批訂單,比什么都強。
這個陣營的人數其實非常多,他們只是比較沉默。
主要也是因為以前的泡沫足夠大,他們即使處在分蛋糕的邊緣地帶也依然可以被泡沫覆蓋到,并沒有掀桌的必要。
但自從2008年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后,這群人就開始裸泳了。
現在十幾年已經過去,他們即使再遲鈍也能意識到從前的好日子不會再回來了,所以掀桌并不奇怪。
而且從客觀上來說,美國的國際戰略本身也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
當年美國背靠“牌坊感召力”塑造的認知主要是西方“普世價值”那一套。
該價值觀的特點是淡化愛國主義和反對宏大敘事,這對于瓦解對手國家的凝聚力確實很有效,但它也有個缺點:會反噬。
因為你在宣傳這套東西的時候,你自己的民眾也會信。
所以在對手凝聚力被瓦解的同時,你自己的凝聚力也會被瓦解。
雙刃劍了屬于是。
不過這在美國實力碾壓世界的時候并不是什么問題,因為這時候的美國即使不強調國內團結也依然可以保持對其他國家的絕對優勢。
但當美國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
此時的他雖然仍是一個相對最強的國家,但已無法像從前那樣輕松解決所有對手。
面對實力越來越接近自己的挑戰者,美國必須盡全力應對。而這就意味著他也要開始增強內部團結。
群雄逐鹿拼的就是硬實力,這時候誰的內部不團結,誰就先死。
至于具體靠什么辦法凝聚共識,那就各憑本事了。
而懂王選擇的是愛國主義,他非常在乎大國尊嚴。
所以他的宣傳視頻一上來就是“向美國國旗致敬”。
這樣的態度也導致美國用西方“普世價值”PUA他國的效果大打折扣,因為大家都看得見你在說一套做一套。
我們現在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特朗普美國”的真實狀態:
在國力已不足以碾壓世界的情況下,懂王正率領著一群享受不到美式全球化紅利的“土老帽”,用自己的方式直面叢林世界的群雄逐鹿。
基于這個狀態,特朗普必然會選擇這樣的道路:
不再為維護“霸主名分”支付溢價;
不再把獲利希望寄托在盟友的合作和對手的臣服上;
更多的依靠自身硬實力與各國進行直接博弈。
當然了,美國人對這條路線的勝利前景是十分樂觀的。在他們看來,之前的不順僅僅是因為民主黨走錯了路而已。
那么特朗普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會對這個世界發起什么樣的沖擊呢?
這就取決于擺在他面前的問題是什么了。
一個執政者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共和黨在他們最新的執政綱領里一口氣就提出了20條規劃。
不過如果你仔細閱讀了這份綱領后就會發現,實際上他們真正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只有一個:
搞錢。
對于這個核心問題,共和黨提出了兩個大目標。
一是遏制通脹,
二是提升經濟。
非常正確的廢話。
其實政客提出的目標從來都不重要,因為畫餅誰都會。真正會對這個世界造成影響的,是他們的具體措施。
我們先來看一下共和黨打算怎么實現第一個大目標:遏制通脹。
遏制通脹的“妙招”
美國人這次大面積倒向特朗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民主黨治下的通脹飆升十分不滿。
比如說美國2024年的食品和電力價格相較2019年上漲了差不多30%。這對于人均月光的美國家庭來說實在是不可承受之重。
而共和黨當然“急民眾之所急”,在其執政綱領里宣布了五條遏制通脹的具體措施:
控制聯邦政府支出;
削減監管;
制止和驅逐非法移民;
釋放美國能源產能;
用實力恢復和平。
這里面“控制政府支出”和“削減監管”是他們自己內部的事,和我們關系不大。
“制止和驅逐非法移民”稍微有一點關系,如果這條政策落實的話,就會有很多垃圾被送回來,很糟糕。
不過有朋友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么驅逐非法移民可以遏制通脹?
這就是懂王思路比較清奇的地方了。
他認為非法移民來美國購物和買房會推升物價...至于這些人帶來的廉價勞動力,那就視而不見了。
總的來說,對我們和世界影響最大的是“釋放美國能源產能”和“用實力恢復和平”這兩條措施。
我們先來看“釋放美國能源產能”這條措施:
多挖油治通脹
基礎能源價格上漲確實是造成通脹的一大元兇。而在共和黨的世界觀里,這一切都是民主黨的錯。
正是因為民主黨因為環保問題限制了美國的石油天然氣產能,才導致美國基礎能源價格飆升。
所以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廢除民主黨的限制政策,讓美國本土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敞開了生產。
按照共和黨的計劃,美國在特朗普上臺后很快就可以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
到時候把能源價格打下來還不是灑灑水?
這個道理也沒錯,只不過他們從來就沒有認真考慮過民主黨限制本國能源生產的深層原因。
美國的能源產業跟世界上另外一個能源大國的利益是沖突的,他就是沙特。
沙特一直在領導歐佩克用美元結算石油,對維持美元的超然地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人家之所以愿意這么做,不完全是因為害怕美國,最重要的原因是沙特確實可以從這個合作中獲取大量利益。
成為美國盟友、維護美元地位、賺取大量美元,完美。
不過這套邏輯的關鍵是“賺取大量美元”。只有這個前提條件存在,另外兩件事才是好事。
所以拜登政府通過各種理由遏制美國能源產業,并不完全是為了所謂的環保,同時也是為了盡量彌合與沙特之間的嫌隙,繼續維護美元的地位。
這是一個全球視角下的大戰略,但正如上文所說,美式全球化的紅利大多讓華爾街薅了去,跟苦哈哈的美國本地石油佬沒多大關系。
于是懂王就替他們向這個戰略說了NO。
那么懂王這個“自己挖油豐衣足食”的戰略對我們有什么影響呢?
當然是利好。
因為美國能源的大量產出肯定會拉低整個國際能源市場的價格,這對于我們這種擁有大量工廠的耗能大戶來說簡直就是潑天的富貴。
另外美沙關系的緊張無疑會動搖石油美元體系,而這又會直接沖擊美元在全球市場的超然地位,客觀上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
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們和沙特的合作會越來越多,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式微。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用實力恢復和平”這條措施:
促和平治通脹
結束戰爭確實可以減少資源浪費和實現地區穩定,有助于降低大宗商品的價格。
但共和黨對戰爭爆發的原因缺乏客觀的認識。
他們完全不考慮沖突各方的真實處境和實際需求,只是想當然的把世界亂成一鍋粥的原因歸結為民主黨的軟弱。
該黨執政綱領里的原話是:
“拜登政府軟弱的外交政策使我們更加不安全,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也就是說在共和黨看來:
我們美國的硬實力還是很強的,布林肯那種去各個國家勸架的“穿梭外交”純屬娘炮行為。
只要我們敢于秀出肌肉,其他國家就馬上會聽話。
所以他們綱領里宣布要建立起一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更好、更強的軍隊”。
但現實是在“去工業化”的背景下,美軍正不可避免的面臨規模萎縮的窘境。
比如說該國海軍現在有22艘老邁的主力驅逐艦“提康德羅加”即將退役,而替代者“伯克III”的建造根本趕不上進度,一個巨大的主力艦缺口已經出現。
另外因維護不力,他們所謂的11艘航母里能健康值班的僅有3~4艘,其他各型軍艦和潛艇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國的造船業已經崩潰,他們如今的產能還不足中國的1%,
而且不僅造船業已經完蛋,美國連引以為傲的航空工業也在迅速衰敗。
目前美國空軍能正常使用的戰斗機是1522架,雖然看起來不少,但“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它們的平均機齡已達27.94歲。
戰斗機的設計壽命一般是30年,超過這個年齡就會出現大量的安全隱患。但由于生產跟不上,大家只能干瞪眼。
而戰斗機已經是獲得資源傾斜最多的裝備,其他裝備的狀況只會更差。
這就是美國軍隊的現狀,但共和黨不管那么多。在他們看來,只要懂王一登基,那么“重振國防工業”就是手到擒來的事。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我們會在俄烏和中東兩個戰場的背后看到一個蜜汁自信的美國,樂子應該是少不了的。
那么懂王具體會怎么對待烏克蘭和以色列這兩個身處戰火中的“朋友”呢?
懂王能止戰嗎?
現在很多人認為特朗普上臺后會第一時間拋棄烏克蘭,集中力量支持以色列。
這個看法很有道理,因為以色列能給懂王打錢,而烏克蘭純粹是個賠錢貨。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助手理查德.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就曾提出烏克蘭可以“割地求和”(在烏東建立自治區)。此人極有可能成為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
不過考慮到共和黨對美國硬實力的蜜汁自信,我建議大家還是不要這么快下結論。
懂王在處理俄烏問題時也有可能先提升對俄羅斯的壓力,以此來為烏克蘭爭取到一個更好的?;饤l件。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嘛。
只不過在“漫天要價”這個技能上,俄羅斯絕對不輸美國。
所以特朗普到底能不能爭取到更好的?;饤l件,關鍵還是看烏克蘭自己的戰場表現。
如果烏軍折騰一段時間后實在是爛泥扶不上墻,那么懂王就會認為自己已經“仁至義盡”,然后他就會轉過頭來給烏克蘭開出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讓他?;稹?/p>
壓制盟友的實力也是硬實力。
相對而言,中東的局勢更難預計。
特朗普和猶太財團密切的關系以及他對實力外交的追捧,將導致他很可能不會像拜登政府那樣,從“勸架”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他最有可能的操作是一手加大對“抵抗之弧”的施壓力度,一手提升對以色列的支持力度。
其目標就是遏制“抵抗之弧”對加沙的支持,進而幫助以軍實現擊垮哈馬斯的目標。
不過老實說這很難。
因為抵抗之弧這些成員本來就長期被美國極限壓迫,實在沒有多少加大力度的空間。
而對以色列的支持如果只停留在經濟層面上的話,那頂多只能延長他們的堅持時間,并不能提升他們的作戰水平。
這樣的結果就是這場戰爭會繼續陷在慘烈的消耗狀態中。
客觀的說,哈馬斯能堅持多久確實是個未知數,但現實中有一個X因素:黎巴嫩真主黨。
只要這個組織堅持對以作戰,對哈馬斯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激勵,其抵抗意志會得到極大的增強。
而以色列并沒有足夠的實力同時在加沙和黎巴嫩兩個戰場長期消耗。
所以要不要出兵的問題最終還是會擺到特朗普的面前。
這才是懂王需要面對的真正考驗。
未來他或許會擴大空襲的范圍,但很難下定決心派出地面部隊。
而美軍不梭哈,中東局勢就難以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到時候不知道懂王會不會暗戳戳的祈禱“內塔尼亞胡下課”?
相對而言,“多挖油治通脹”的辦法更靠譜一些。
未來隨著美國能源產業的崛起,該國的通脹問題確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要徹底戰勝通脹幾乎不可能。
因為共和黨一直在忽視美國這波通脹的真正起源:特朗普2018年發起的貿易戰。
作為一個大量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國家,跟中國打貿易戰,你不漲價誰漲價?
這個問題在共和黨的另一個大目標“提升經濟”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他們打算怎么實現這個目標。
將“脫鉤”進行到底
關于“提升經濟”的問題,共和黨的原話是“把美國建立成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體”。
怎么個建立法呢?
共和黨列出了這么幾條措施。
自己挖油降低能源成本、減少監管、減稅、推行“公平”的貿易協定、倡導創新。
這里面跟我們關系最大的就是“推動公平的貿易協定”這一條。
在我們的眼里,現在的全球化是美國主導的,而美國自己就是這個體系中最大的受益者。
依靠美元霸權,該國輕松從全世界人民身上汲取了大量財富。
但在共和黨的世界觀里,美國居然是這個全球化的“受害者”。
他們的原話是:
幾十年來,我們的政客們用不公平的貿易協議和對全球化的迷信,將我們的工作和生計賣給了海外出價最高的人...
其實這本質上是美國內部的階級矛盾,他們自己的金融大佬把蛋糕吃干抹凈了能怪誰?
但沒辦法,共和黨就是認為其他國家掙的那點三瓜倆棗要了他們的老命。
如今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超過每年1萬億美元,對此共和黨表示非常心疼。所以他們要“重新平衡貿易”,主要的辦法就是提升進口關稅。
而且他們認為隨著關稅的增加,對國內居民的稅收就可以減少,完美實現減稅目標。
但提升關稅肯定會造成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到時候大家的生活成本增加怎么辦?
好辦,重振自己的制造業,減少進口依賴不就得了?
共和黨接下來的4條措施都是針對這個目的的:
阻止中國汽車進口,重振美國汽車工業。
將關鍵供應鏈帶回家。
強化“購買美國貨、雇傭美國人”政策,聯邦政府只能找美國公司做生意,而且禁止這些公司把工作外包給外國。
成為制造業超級大國。
按特朗普的說法,他將對各國普遍征收10%的關稅。
這是要和全世界脫鉤的節奏。
除了“閉關鎖國”外,共和黨還專門列了一條針對我們的措施,叫“確保自己的戰略獨立性不受中國影響”。
我看到這一條的時候是比較吃驚的。
大哥,我們賣個貨而已,何德何能影響你這個世界霸主的“戰略獨立性”了?
但共和黨就是不自信到這種程度,在這條措施里,他們打算取消我們的最惠國待遇,并逐步淘汰必需品的進口,同時還要阻止我們購買美國的房地產和工業。
也就是既不買我們的東西也不讓我們去投資。
按最悲觀的預測,懂王任上對中國征收的平均關稅可能會高達60%。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里會有壓力。
沒錯,如果按照共和黨的執政綱領,那么特朗普上臺后對中美乃至全球貿易關系造成短期沖擊是不可避免的。
但長期來看又不需要太過擔心。
因為美國這一系列“閉關鎖國”的動作想要堅持下去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他們的本土制造業能成功支棱起來。
只有真正成長為一個制造業超級大國,才有底氣對全球產業鏈說NO。
那么美國如今僅剩1300萬人的制造業從業規模能否承載起這份光榮偉大的夢想呢?
很顯然懂王并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作為對比,中國制造業的從業人員超過1億。
不過這不重要,反正對于高坐云端的共和黨大佬們來說,工人是可以直接從招聘點長出來的、生產線是可以直接從廠房里長出來的、商品是可以直接從貨架上長出來的...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你真的建成了全產業鏈,可以不和其他國家協作而實現自給自足,那又怎么樣呢?
經濟世界里的鐵律是協作規模越大效率越高。
閉門造車的模式必然是低效的,因此“孤立的美國”注定只能得到比“全球化的美國”質量更差、成本更高的產品。
所以共和黨的脫鉤戰略雖然氣勢如虹,但完全不切實際。
如果說之前阻礙民主黨戰略成功的因素是美國日益衰落的國力,那么今后阻礙共和黨戰略成功的因素就是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了。
當然了,美國的這種瞎折騰雖然最終會失敗,但它造成的巨大影響客觀存在。在這個過程中注定會出現很多無辜的受害者。
不過我國經過這幾年的隱忍,已經積累了巨大的政策調整空間。
如果懂王正式上臺后真的會將他們的瘋狂計劃付諸實踐,那么我們也會拿出合適的政策來緩解國內的壓力。
時間換空間,等美國人撞到南墻了自然會回頭。
當然,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建立新的國際秩序,不再過多的和一個瘋子客戶綁定。
結 語
其實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美國無論誰上臺都會繼續敵視中國。
但相對而言,我們更愿意面對懂王這樣的對手。
這倒不是說他會比民主黨人更友善,而純粹是因為他比民主黨人更坦蕩。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寧可面對一個喜歡揮拳的壯漢,也不愿面對一個喜歡下毒的陰陽人。
而且中國人向來尊重那些真正忠于自己祖國和人民的人物,所以特朗普很容易在中國的民間獲得好感。
哪怕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強大的對手。
那么特朗普有可能帶領美國贏得與我們的競爭嗎?
關于這個問題,我給大家列幾組數據吧:
看完這些數據,我只能說: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超越你,與你何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