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美國大選,終于咆哮著逼近了“終極對決”。
隨著11月5日投票日的步步緊逼,美國人心中最深的恐懼似乎即將化為現實——大選后的暴力風暴。
據美聯社及《國會山報》報道,10月28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大選僅剩一周之際,竟有近八成的美國選民憂心忡忡,生怕大選后爆發暴力沖突。
其中,41%的注冊選民對大選后可能出現的推翻選舉結果的暴力事件感到“極度或非常”擔憂,35%的選民則“有所顧慮”。
除了對暴力事件的擔憂外,37%的選民還擔心有人試圖通過法律途徑顛覆選舉結果;32%的選民更是“極度或非常”憂慮地方或州選舉官員會阻撓選舉結果的最終確認。
大選后的暴力事件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魘,而成為了美國人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它仿佛成了一種難以逃脫的命運,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這些擔憂并非空穴來風。
美國總統選舉的選舉人團制度,使得選舉結果往往充滿懸念和爭議。各州按照人口比例分得一定數量的選舉人票,而絕大多數州采取“贏者通吃”的方式決定選舉人票的歸屬。
特朗普與哈里斯,不去全國拉票,偏偏盯著那七大“搖擺州”,人口占比才18%,卻是決定總統人選的關鍵。
半數的選民直呼:候選人票數少卻靠選舉人團登頂,這是大選的最大“笑柄”。而這場“笑柄”背后,黨派之爭再添新料:三分之二民主黨人痛心疾首,覺得這簡直是民主災難;反觀共和黨人,僅有三分之一覺得這是個事兒,剩下的大多悠哉游哉,仿佛在說:“游戲規則如此,有何不妥?”
以往的美國大選,大金主如比爾·蓋茨等往往低調站在幕后,兩邊下注,不得罪任何一方。因為無論兩黨誰當總統,都代表了美國的基本盤——軍工復合體和金融財團。然而,這一次的大選卻完全不同。
特朗普和哈里斯分別代表了美國政治的兩股勢力。特朗普代表了美國的新貴族、紅脖子和已經被邊緣化的保守派;而哈里斯則代表了美國的軍工復合體、金融財閥等老貴族,以及移民和白左。這種背后勢力的對抗,使得大選變得更加激烈和不可預測。
以蓋茨為代表的傳統財閥重倉哈里斯,而馬斯克為代表的新興貴族則全力支持特朗普。這種財閥之間的博弈,不僅讓大選充滿了金錢的味道,更讓選民對選舉的公正性產生了更大的質疑。
從輿論上看,大難不死的特朗普已經被認為是美國的“天選之子”,而哈里斯則似乎只有作弊一條路才能勝選。然而,任何規則都是人制定的,上一次本以為勝券在握的特朗普就敗在了最后時刻。不斷重復的歷史也提醒著美國人:只要選舉的規則沒變,比如投票不用查驗身份、郵寄選票不用驗證等漏洞存在,無論特朗普如何領先,再次敗北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最后結果沒有公布前,任何一方都不會放棄,美國選舉的最后時刻變成了最為混亂的時刻,各種詭異事件層出不窮。
據美國《達拉斯快報》報道,一位得克薩斯州的選民反饋投票站機器出現異常,原本是將票投給特朗普的,但打印出的選票結果變成了哈里斯。這種技術故障無疑為選舉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帶來極大的質疑。
還有昨天文章介紹的,美國大選前夕多地投票箱遭蓄意縱火,數百張選票被燒毀。這些縱火事件都發生在哈里斯的大本營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無疑給即將到來的大選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暴力色彩。
特朗普已經警告稱,與選舉有關的暴力活動可能來自左翼政界,他建議用軍事力量鎮壓這些“內部敵人”。盡管沒有證據表明民主黨領導人會策劃或慫恿破壞計票的行為,但特朗普的警告并非空穴來風。在這個槍支泛濫的國家里,持槍者所構成的威脅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哈里斯則承諾,如果選舉結果不如她所愿,她將認輸,但個體行為可能會發揮作用。
事實上,從過去幾年的美國政治環境來看,暴力事件已經屢見不鮮。無論是特朗普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曾經在大選中或大選后采取過暴力手段。這種暴力行為使得大選后的局勢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與此同時,為大選后可能發生的暴力事件找替罪羊的戲碼已悄然上演。
華盛頓路透社10月22日爆料稱,美國情報官員在大選前夕拋出驚人言論,試圖將大選后的潛在暴力事件歸咎于俄羅斯、中國和伊朗。他們聲稱這些外國勢力不僅有意在美國大選前煽動分裂言論、破壞美國人的團結與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信心,還可能在選舉后煽動暴力、制造混亂。
這些官員言之鑿鑿,仿佛已經掌握了如山鐵證,但這種無端指責不僅缺乏事實依據更顯得荒謬絕倫。
面對大選后的暴力事件威脅,美國各地的選舉官員還采取了額外措施來確保投票工作人員的安全和選舉的順利進行。
據《邁阿密先驅報》報道,佐治亞州州務卿發言人邁克·哈辛格表示:“今年,我們在全州范圍內進行了桌面演習……模擬各種場景,確保當地選舉官員對每種情況都有計劃。”
除了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和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的官員外,當地執法部門也參加了這些演習。各縣還提供了可以立即通知執法部門的緊急按鈕。
然而,這些措施能否真正防止大選后的暴力事件仍然是一個未知數。畢竟,在美國這個充滿槍支和分裂的社會里,任何小小的火花都可能引發一場大火。
事實上,從近年來的美國大選來看,暴力事件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無論是2016年特朗普當選后引發的抗議活動,還是2020年大選后出現的騷亂和沖突,都證明了美國大選后極易陷入混亂的局面。
選民們對選舉公正性的質疑、傳統財閥與新興貴族的激烈斗爭、特朗普與哈里斯之間的政治分歧都將成為引發暴力事件的潛在因素。
下周無論誰獲勝,美國大概率會出現這樣一幕:
只要我沒選贏,就一定是有舞弊,就一定不民主,只有我才能代表民主。
不接受選舉結果,就是為民主而斗爭。
這是美國政治自己的混亂和分裂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在這種背景下,大選后的暴力事件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難以避免的趨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