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決定將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日本原子彈氫彈受害者組織聯合會”(日本核彈協-Nihon Hidankyo)
頒獎方的理由是為了表彰他們為實現無核武器世界所做的努力,以及通過證人證詞表明絕不能再使用核武器。
如果這只是西方“白左”們的自嗨也就罷了,畢竟,“白左”一直占據著道德高地,活在自己烏托邦式的幻想里--無核世界。
但作為西方“價值觀”的金字招牌-諾貝爾和平獎,把獎頒給由日本資助的一家“反核”NGO組織,那就意味著它們在否定二戰戰后秩序。
其它諾貝爾獎項都是在瑞典頒發,唯有和平獎是在挪威頒發,據說是根據1895年諾貝爾遺囑執行的,原因至今不明。
不過,和平獎早就背離了它當初的宗旨:“為促進國家間的友善,消除或減少戰爭,舉行或提倡和平作出最大努力或最大貢獻的人。”
它已變成了西方手中的政治工具。
沒想到它居然能墮落到如此地步,公然為戰爭發起者、二戰戰敗國翻案。
日本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前因后果難道是可以切割的?
只講后果,不講前因。難道美國是吃飽了撐的在日本扔原子彈玩?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白左”們認為日本這家“核爆聯盟”有助于實現其“反戰反核”目標,但日本真的是在反戰反核嗎?
日本不僅對歷史罪行沒有悔改之意,還公然將核污水排放入海,制造海洋核污染。
它與”和平“二字有何關系?
日本“核爆聯盟”的來歷
聯合國官網稱之為“日本核彈協”,也有稱之為“被團協”的。
網友說的比較準確--“核爆聯盟”,總不能稱之為日本“核協”吧。
它的正式名稱為日本“原子彈氫彈受害者團體協會”(HIDANKYO),1956年8月10日在長崎成立。
當時西方是非常厭惡這個民間組織的,因為它是響應“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斯德哥爾摩宣言》中的“要求無條件禁止核武器”號召成立的。
“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領導機構是設在波蘭華沙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它被認為是受到蘇聯操控的國際機構。
1954年3月1日美國進行氫彈試驗后,世界上反對原子彈和氫彈的呼聲更加高漲。
日本“原子彈氫彈受害者團體協會”成立后,遭到西方打壓是必然之事。
日本政府在1951年與美國締結了《舊金山和約》,正式放棄了向美國索賠原子彈爆炸損失的權利。
同時,日本幸存的核爆受害者,也被政府拋棄,并受到了社會歧視,成了“賤民”。
1957年,日本“原子彈氫彈受害者團體協會”參加了由日本原水爆禁止日本國民委員會(日本Gensuikyo)組織的民間代表團,訪問了莫斯科和北京,希望得到蘇聯和中國的同情,并通過中蘇的壓力,迫使日本政府重視并幫助這些“賤民”治愈戰爭創傷。
日本“核爆聯盟”在那時是正常的,他們反對美帝國主義包庇日本軍國主義殘余、反對美國占領軍、反對日本傀儡政權。
六十年代初,中國也準備試爆核武器,再加上中蘇交惡,蘇聯又帶著小弟們譴責中國擁核意圖,西方國家也跟著鬧。
1963年8月,美蘇英三國簽署《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想獲得核武器的壟斷權。
法國戴高樂與中國站在了一起,這些反核雜音并不能打亂中國人的擁核步伐。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些聲音也就消停了許多?! ?/p>
6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核爆聯盟”加入了左翼運動,呼應“反安保斗爭”,要為核爆受害者向日本政府討還公道,要求美軍離開日本,要求廢除核武器。
如果諾貝爾和平獎真的重視反核運動,那么,它們在70年代就應該給這個團體頒獎,因為那是美蘇嚴重對立的時代,核戰風險遠高于今天。
然而,諾貝爾和平獎完全無視日本“核爆聯盟”。
到了八十年代,日本“左翼運動”消退,“核爆聯盟”也隨之沉寂。
進入21世紀,“核爆聯盟”骨干死的死,老的老,它變成一家公益性質的民間組織,主要工作是為那些面臨輻射病、癌癥、白血病等嚴重健康問題的幸存者及其家屬爭取醫療救助、社會福利。
“反核”宗旨也漸漸被掏空,當年的“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殘余、反對美國占領軍、反對日本傀儡政權”等斗爭內容全部消失。
2006年,安倍晉三成為日本首相,日本右翼勢力不斷地在暗中推動“修憲”勾當,企圖全面復活軍國主義。
要恢復軍國主義,日本首先就要將自己化身為戰爭受害國。
而“全世界唯一遭到過核武器打擊國家的身份”,就是日本人顛倒黑白的最好工具,也是安倍集團手里最好一張牌。
在這種背景下,“核爆聯盟”又有了新的價值--配合日本政府將日本打扮成戰爭受害者。
換句話說,它與當年“核爆聯盟”已沒有什么實質關系,只是延用了這塊招牌當中兩個字--反核,成了一家專門反核的NGO組織?! ?/p>
“核爆聯盟”突然變得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還有媒體資源的支持,西方反核人士也經常來日本與其交流,該組織走向了國際化。
2015年,在日本外務省努力下,“核爆聯盟”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的邀請,12月10日,它們派出了兩名代表首次參加了頒獎儀式。
一位是88歲的長崎人筑城昭平,一位是廣島人岡田惠美子。’
雖然沒有安排兩人上臺致辭,但他們在場外不停使用英語向各國記者世界訴說日本遭受核武器轟炸的慘狀。
2017年,“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加拿大籍日本人節子·瑟洛(Setsuko Thurlow)上臺領獎。
為人為她精心準備的演講稿簡直就是一份日本軍國主義的喊冤書:
一、核大國在破壞禁核運動。
二、沒有一個民族經歷過日本民族遭受過的巨大苦難。
三、擁核國家是罪犯,接受核保護的國家是共犯。
四、核武不會讓我們變得安全。
……
ICAN是一家歐洲NGO組織,背后資助者就是日本。否則,它們也不會讓一個日本老太婆上臺享受這份“榮耀”。
當時就有人預測,諾貝爾和平獎離發給日本“反核人士”也不遠了。
日本“核爆聯盟”有時也會表演一些小罵大幫忙式的迷惑性的動作。
比如,去年在日本廣島召開G7峰會期間,節子·瑟洛出來指責G7集團聲明中強調“支持核威懾”,不提《禁止核武器條約》
岸田文雄則與她暗搓搓呼應,岸田說,在遭到過核彈轟炸的廣島舉行峰會,本身就是在倡導“無核世界”。
在日本政府宣布排放核污水時,“核爆聯盟”成員也出來拉橫幅抗議,上臺的卻是韓國人。
也就是說,“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已經發展到了韓國。
從國際化到發展世界各地分支機構,這背后需要多少錢?
不要被它們的“漂亮口號”所迷惑。
講錢,才是最現實的,一家民間組織如何支撐起如此龐大的經費開銷?
當然不會有人承認自己是背后的金主,“核爆聯盟”更不會承認其背后有日本政府資金,外務省向來是“做好事不留名”。
日本把自己扮成戰爭受害人最終目的是什么?
將戰爭罪責推給別人,洗白自己,在道義上贏得主動,通過顛覆歷史來欺騙沒有經歷過二戰的各國民眾,特別是日本人。
從而為日本修憲、建立正常軍隊鋪平道路,還企圖用“反核”手段來綁架擁核國家棄核。
但這是癡心妄想。
上面說過,“反核無核”只是西方“白左”的自娛自樂。
五大善人沒有一個在《禁止核武器條約》簽過字,而那100多個沒有核武器的國家卻在上面簽字,有什么用?
中國外交部在2017年3月20日就說了:經慎重研究,中方將不參加即將在紐約舉行的“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該條約不反映、也不構成習慣國際法,對非締約國不具法律約束力。
讓它們去鬧,去自嗨吧,我們的核武庫人均數量還跟別人差得遠呢。
日本有本事就讓美國先揮刀自宮,別整天扮可憐惡心人。
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日本這個戰敗國資助的NGO組織,就跟給老娼立貞節牌坊一樣惡心?! ?/p>
你沒作那種孽,你會遭到這種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