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現在正在7條戰線上作戰,多條戰線同時展開的戰爭可能使以色列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隨著以色列與哈馬斯、真主黨以及多個地區勢力的沖突進入第二年,局勢愈發復雜。以色列的軍事壓力逐漸加大,多條戰線同時展開的戰爭可能使以色列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這一局勢不僅影響到以色列的國家的安全和軍事能力,還引發了以色列國內精英階層的大量外流,給其長期發展蒙上陰影。
據新華社9日報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8日晚說,以軍已打死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的兩名繼任者。與此同時,以色列擴大對真主黨地面攻勢,向黎南部部署第四個陸軍師。
以色列多線開戰與消耗戰的風險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5日在一段視頻講話中表示,以色列現在正在7條戰線上作戰。包括以色列北部的黎巴嫩真主黨、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也門胡塞武裝、約旦河西岸的“恐怖分子”,以及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什葉派民兵組織。
英國《衛報》的分析文章引述以色列安全分析員米爾施泰因的話指出,以色列雖然在不斷擴大的戰爭中,取得一些“戰術上的勝利”,但卻“缺乏戰略遠見”。
以色列在戰術上專注于短期速決,然而當前的沖突陷入了長期消耗的困局。相關人士指出,隨著伊朗及其代理人勢力的介入,沖突逐漸演變成一場可能難以控制的消耗戰。黎巴嫩的真主黨多年來為這場沖突做了充分準備,雖然領導層受到了打擊,但其戰斗能力依然不容小覷。
軍事行動的升級使得以色列不僅要應對加沙的哈馬斯,還要面對北方黎巴嫩真主黨,甚至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代理人勢力也對以色列構成威脅。隨著戰爭持續,國際專家警告,局勢可能進一步惡化,尤其是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遠程對抗有可能加速。
10月7日,哈馬斯在加沙新一輪沖突一周年紀念日誓言繼續戰斗,要進行一場長期消耗戰。法新社報道,哈馬斯發言人奧貝達(Abu Obeida)星期一(10月7日)說:“我們選擇繼續進行一場長期的消耗戰,這場戰爭對敵人來說是痛苦且代價高昂的。”
以色列方面統計稱,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的越境襲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251名人質中,仍有97人滯留加沙,包括以軍聲稱已經死亡的34人。加沙地帶衛生部門則報告說,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已造成將近4萬2000人喪生。
以色列《國土報》首席軍事分析師哈雷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假設以伊沖突會很快結束,伊朗進攻系統的生產率和復雜程度與以色列攔截系統的生產率和復雜程度將展開競爭。”
伊朗外長阿巴斯·阿拉格齊8日表示,伊朗不希望中東緊張局勢升級,并支持停火努力,但也為戰爭做好充分準備。他警告說,對伊朗的任何襲擊都將遭到毀滅性回應。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所長普法夫認為,隨著沖突的加劇,以色列將面臨“升級陷阱”,即局勢升級至超越以方的軍事能力,但維持現狀又無助于以色列改善安全狀況,最終反而可能使伊朗及其代理人在戰爭中占據優勢。
過去一年來,與加沙、伊朗、黎巴嫩、也門、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沖突,嚴重暴露了以色列新制定的作戰原則,即計劃主要針對裝備導彈的非國家行為者進行短期決戰,以避免卷入長期消耗軍力的沖突,但事與愿違。
人才外流對未來發展的沖擊
除了軍事壓力,在多條戰線的沖突中,以色列國內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是人才外流。長期批評以色列政府的諾貝爾獎得主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近日呼吁政府盡快達成停火協議,警告說:“ 以色列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想要生活在一個‘自由的、民主的’,而不是‘政府強行掌權’,太多的人‘沉默,沒有反應’”
據報道,近年來,尤其是在內坦亞胡政府的司法改革和戰爭背景下,高科技行業、醫學界等領域的大量精英人士對國家未來的信心嚴重動搖。一些高科技行業的領導者、醫生和學者開始考慮移居國外,以確保家人和孩子的未來發展。這些人才的流失將極大影響以色列的創新和全球競爭力。
前以色列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尤金·坎德爾(Eugene Kandel)也曾警告,以色列賴以為生的科技創新主要由少數精英推動,這些精英的外流將導致國家的創新能力大幅下降。報告顯示,2023年內,由于國內動蕩,離開以色列的凈人數已達到3萬至4萬人,這一趨勢若繼續,將嚴重削弱以色列的科技和教育基礎。根據中央統計局最近的數據,在哈馬斯10月7日大屠殺和隨后加沙爆發戰爭后,永久離開以色列的以色列國籍的人數激增,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有所下降。
以色列當前面臨的戰爭和精英外流的雙重挑戰,無疑對國家的長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軍事壓力和外交孤立的背景下,人才的流失無疑加劇了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以色列政府若無法盡快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不僅可能在多線戰場上陷入長期消耗戰,還可能因人才的流失而削弱其在全球范圍內的科技和創新優勢。
新一輪巴以沖突以及中東局勢升級也讓以色列經濟“受傷”。去年第四季度,以色列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21%,雖然今年一季度環比反彈14%,又在第二季度放緩至0.7%。據以色列央行估計,該國經濟增速預計從2023年的4.5%下降到2024年的1.5%。近期,標普、穆迪、惠譽三大評級機構均下調了以色列的信用評級。
以色列旅游部9月底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約有85.3萬游客到訪以色列,僅為此前一年的四分之一。此外,由于禁止巴勒斯坦勞工進入,以色列的建筑業和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遭遇重創。
10月1日遭伊朗導彈襲擊后,以色列正醞釀對伊朗“嚴厲回應”,伊朗也嚴厲警告以色列,對伊朗的任何襲擊都將遭到毀滅性回應。越來越多的輿論擔心,隨著局勢的螺旋升級,1982年第五次中東戰爭后的新一場地區全面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