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j·奧斯汀三世和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在五角大樓參加雙邊交流。】
美東時間2024年10月10日美國國防部新聞報道,負責印度-太平洋安全事務的首席副助理國防部長杰迪迪亞·羅雅爾(Jedidiah P. Royal)當天在美國和平研究所關于越南、老撾和柬埔寨戰爭遺產與和平的第三次年度對話上發表講話時說:“美國與越南的國防合作和共同安全利益一直在擴大。”
報道說,2023年9月9日,喬·拜登總統前往越南河內,兩國采取措施將兩國關系提升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包括在一系列外交、經濟和國防工業等領域的合作。
一年后的9月9日,國防部長勞埃德·j·奧斯汀三世重申了美國繼續加強與越南關系的承諾,他在五角大樓會見了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將軍。奧斯汀說,隨著兩國繼續在美越關系最近提升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基礎上發展,美國仍然專注于克服戰爭的遺留問題。
羅雅爾說,防務合作的一個關鍵部分是繼續解決越南戰爭的遺留問題,包括清點行動中失蹤的美國和所有越南戰斗人員,以及橙劑清理和清除未爆彈藥。已經清除了大約70萬枚未爆彈藥,同時還教育了當地民眾未爆地雷的危險。
他說,目前,越南已經幫助確認了700名在戰爭中喪生的美國人的身份,并幫助他們返回自己的家庭,以完整的軍事榮譽進行安葬。
“這些活動在我們兩國之間產生了信心和信任,”羅亞爾說,今天的努力包括提高工業基礎的復原力,加強越南的海洋意識和防御能力。
他指出,越南非常歡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USS Blue Ridge)和美國海岸警衛隊(u . s . Coast Guard)Cutter waes che 7月份在越南金蘭灣進行的港口訪問。
他補充說,越南還在8月接待了一個多邊太平洋伙伴關系特派團和一個太平洋天使人道主義反應特派團。
羅雅爾說,印度-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和美國正圍繞著持久的信念聚合在一起:“尊重主權和國際法,商業和思想的自由流動,天空和海洋的航行自由,每個人的平等尊嚴,以及通過對話而不是脅迫或沖突和平解決爭端。”
【2024年8月26日,作為太平洋伙伴關系的一部分,美國海軍士官Sierra-Joy Berry在越南廣義觀察一名學生。太平洋伙伴關系是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開展的最大的多國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準備任務。】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最后這一段才是重點,呼應了國防部長奧斯汀今年6月3日在新加坡國際戰略研究所第21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的講話,他號召印太國家在所謂的“共同價值觀”的旗幟下團結起來,為了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共同愿景”,共同應對“中國挑戰”。他說:“當今世界發生了很多事情,但該地區仍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因為這個地區比其他任何地區都更能影響本世紀的進程。”
奧斯汀多次強調,應對中國挑戰是美國國防戰略的“重中之重”,他說,“美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全面、最嚴重的挑戰,是中國正以越來越咄咄逼人的姿態,試圖重塑印度-太平洋地區和國際體系,以符合其利益和威權偏好。”
奧斯汀很直白地說:“我知道我們無法獨自完成軍隊的所有工作,我們與跨部門的伙伴關系的價值、與盟友的伙伴關系的價值確實非常重要,”他特別強調,“印度太平洋周邊國家必須圍繞共同價值觀團結起來,共同應對中國的脅迫行為。”
我們看到,拜登上臺以來“拉越抗中”的步伐非常清晰:
拜登政府在其《2021年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導》中提到越南和新加坡一樣,是美國在東南亞事實上的盟友,美、越兩國加強合作將有助于在印太地區“推進共同目標”。
在美國政府的《2022年印太戰略》中,越南還被列入了“主要地區伙伴”的突出名單,與印度、新西蘭、臺灣等地位等同。
2023年9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與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正式簽訂協議,將兩國關系從10年前簽訂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提升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最高級別。
2023年9月23日,路透社報道,美國和越南政府正在就兩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軍售案進行談判。這筆交易一旦達成,不僅會令北京感到不安,而且也將冷落俄羅斯這個越南傳統的武器供應國。報道指出,這筆軍售交易有可能在未來一年完成談判,而且交易一旦達成,必將以美國向越南提供一批F-16戰機等先進武器而給美越升級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增添新的活力。
現在,美國又要“繼續幫助越南建立自己的海洋領域意識能力,訓練其水手以幫助解決一些騷擾問題,同時也(解決)非法捕魚和我們在海洋領域面臨的其他問題”,很明顯,這是挑動越南在南海配合美國搗亂,把南海“攪渾”,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筆者說過,美國在中國周邊的一舉一動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圍堵中國。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覺,積極應對,發揮我們的“強拆”優勢,徹底瓦解美帝組織的“反華陣線”。
(原創,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圖片源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