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一則新聞刷新了所有人的三觀:
黎巴嫩數千人手中的尋呼機(BB機)同時爆炸,造成12人死亡、2323人受傷,其中甚至包括伊朗駐黎巴嫩大使。
18日,又有一大批對講機同時爆炸,造成25人死亡,608人受傷。
在以色列高調宣布“擴大對黎巴嫩作戰”的背景下,此次事件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所為,目標是打擊其對手黎巴嫩真主黨。
爆炸現場的BB機殘片
根據黎巴嫩政府的初步調查顯示,涉事的BB機和對講機應該是在抵達該國之前就被提前植入了炸藥,隨后通過向設備發送信息將炸藥引爆。
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有不少民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幾日發生的通信設備爆炸事件令很多無辜兒童被炸傷、炸死,人們已不敢隨身攜帶手機等電子設備。
而涉事生產企業一家位于我國臺灣地區,另一家位于日本。事后,兩家企業都聲稱自己“相當冤枉”。
也就是說,這批產品事實上并不是在以色列境內生產的。
但是摩薩德卻可以通過所謂的“貼牌公司”插手生產制造,苦心經營出了一場驚心大案。
在這場腥風血雨之后,世界各國紛紛表示震驚與同情,然而美國政府的表態卻顯得格外耐人尋味:
美國沒有參與爆炸案,但是美國也不會去關心誰是幕后黑手。
老墨想問一句:如果說幕后黑手與美國沒關系,那美國為何要刻意強調“不關注誰是幕后黑手”?
還是說這件事與美國就有直接的關系,甚至就是美國親自參與其中。
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美國沒有下場或同意,只靠以色列,真能拉攏臺灣企業、協調日本,如此輕松實施繁雜的、堪稱“國家恐怖主義”的行為?
如果美國事先并不知情,那美國在黎巴嫩的醫療中心為何又在半個月前突然以技術原因更換了整個尋呼機系統?
當然,目前整個事件仍然撲朔迷離,憑借一句話就要定美國的罪未免有些不公。
但是鑒于老美的劣跡斑斑、前科累累,老墨很難相信美國沒在這起事件中扮演某種角色。
美國制造:擊中美國人自己的“回旋鏢”
今年1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一場論壇上表示: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的迅速增長已經對美國和歐洲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雷蒙多還大膽遐想:只要中國政府一聲令下,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就會讓美國的交通癱瘓。
此言一出,中國網友紛紛表示震驚,稱根本沒有想過類似操作。
然而,人無法想象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美國越是擔憂什么,不就代表著他曾干過類似的事情?
事實上,美國政府通過各種“美國制造”開的后門不計其數。
以波音公司為例,雖然一直號稱自己“尊重國家主權”、沒有設置操作后臺,可事實卻狠狠打臉。
在美國發布對白俄羅斯的制裁之后,據稱波音公司一度遠程關閉了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專機的發動機。
在MH370墜機事件的調查中,馬來西亞總理也暗示波音公司的遠程控制系統對飛機事故有著重大影響。
如果說上述事件多少有點“捕風捉影”的話,美國媒體自己則是“證據確鑿”地承認了外界的指控。
2006年,美國國土安全新聞網披露波音公司已經研制了一種被稱為“霍尼韋爾”的不間斷自動駕駛系統。
該系統可以直接屏蔽飛行員的手動控制,并將飛機飛往指定航點。
雖然文章稱這是為了應對9·11事件之后可能重現的劫機事件,但這無疑與波音公司此前“不存在任何后門和遠程操作可能”的表態截然相反。
試問,如果有朝一日飛機使用國與美國為敵,這將會造成多大的安全威脅?
老墨想想都后背發涼。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美國制造”也存在諸多疑點。
例如,以“L4級自動駕駛”自詡的特斯拉,究竟有沒有被黑客入侵的可能,或者說,有沒有專門留下給“御用黑客”的通道?
今年年初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的親妹妹、中國銀行獨立董事趙安吉的離奇死亡,就為特斯拉的后門存在與否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據報道,事發時趙安吉結束宴會,駕駛特斯拉汽車從宴會地返回家中,車程僅4分鐘,但卻離奇地墜入湖中。
有美國媒體報道稱,趙安吉在車中撥打了長達8分鐘的急救電話,且語氣淡定,最后竟神秘溺亡。
即便警方再三解釋,也沒有人相信這就是一場意外事故。
這不僅是因為一貫擅長“撇清自己”的特斯拉公司在事后拒絕公布相關數據。
更是因為趙安吉姐姐趙小蘭的丈夫恰恰就是當時共和黨的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
在事件發生前,麥康奈爾在參議院強硬要求否決援助烏克蘭法案;
結果事件發生后的短短三天之后,麥康奈爾就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促使參議院高票通過了相關法案。
美國著名公司的首席投資人凱爾·巴斯就在社交媒體上直截了當地問:趙安吉的特斯拉,是被黑了嗎?
也有許多人想問:智能化、聯網化的特斯拉,真的安全嗎?
眾所周知,科學無國界,可科學家有國界。
如今BB機一炸,我們還能相信美西方政府嗎?
還有人相信“美國制造”嗎?
專走后門的美國政府
無論怎么說,產品留下的后門,一定離不開政府在某種程度上的參與。
沒有政府部門的直接指示和參與,一般企業正常的程序也就是純商業和技術行為,并不會對民眾和別國造成太大的損失。
問題是,如果有一個“專走后門”“愛走后門”的政府,恐怕結果就是完全不同了。
當然,也會有許多富有正義感的人們,會出來勇敢地揭露美國政府的非法行徑和丑惡面目。
2013年,被美國政府列為“絕密中的絕密”的棱鏡計劃,就是被一位美國國家安全局外包員工斯諾登所揭露。
在離開美國之后,這名員工向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寄送了材料。
這才讓美國政府長期監聽民眾、監控社交軟件、毫無底破壞個人隱私的丑聞大白于天下。
根據斯諾登披露的絕密文件顯示,美國政府從2007年開始啟動了這項名為US-984XN的計劃。
該計劃繞過所有用戶協議與防火墻,無需任何行政與司法許可,可直接從美國國際網絡企業的服務器中提取信息,并進行長期的監控。
同時其還允許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任何使用美國軟件的用戶,對包括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照片、通話記錄乃至視頻會議的內容進行深度審查。
據信,包括微軟、谷歌、YouTube在內的七家通信服務巨頭都參與其中,就連一向自詡清高的蘋果也未能幸免。
在鐵證面前,美國政府不得不承認了“后門”的存在。
其監聽范圍之廣,不僅包括了使用美國軟件的外國公民,更包括了美國人自己。
美國政府承認要求美國通信服務商威瑞森提供了數以百萬計的通話記錄,并將其轉移進入政府數據庫,時間長達七年之久。
而美國國家安全局向總統提交的每日簡報內,有相當一部分內容來源于此。
至此,美國政府關于“保護個人隱私”宣傳話術已經完全破碎。
事實證明,無論是多么“清高”的美國企業,都不能免于美國政府的“淫威”。
老墨擔心,如果有一天戰爭爆發,會不會有什么美國制造的產品化身為黎巴嫩的尋呼機,“砰”的一聲在你的手邊炸開?
而且從體積上看,BB機在電子產品中算是比較小的了,載炸藥量有限,個體爆炸后已經造成了黎巴嫩人這么大的傷亡,換成了更大體積的手機、筆記本、臺式機等,那爆炸效果……
只要是老美或者其盟友制造的產品,以后誰還敢用啊?
瘋狂的美國,自強的我們
在充斥著“后門”與“漏洞”的美國軟件背后,還隱藏著一個恐怖的事實:被監聽的似乎并不只是普通民眾,還有各國的政府高官與重要領導人。
在斯諾登披露的文件中,美國對墨西哥領導人實施了長達50年的監聽。
此外老美還入侵了巴西總統、阿根廷總統等多國高官通信設施,對別國領導人進行了大規模的監控,截取了八萬多封郵件和短信。
在“棱鏡門”曝光足足十年之后,美國仍然沒有收手,反而更加肆無忌憚,連盟友都不放過。
2023年,一批美軍秘密文件被泄露在社交媒體上。
這些文件顯示美軍長期實施了針對法國總統、德國總理等重要歐洲國家領導人的竊聽計劃,借此掌握主動權,深度參與了俄烏沖突。
不僅如此,美國還毫不避諱地炫耀著它手中握有的“后門特權”,用于打壓不聽從美國命令的國家。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就關閉了對伊拉克的GPS權限,使伊拉克的導彈一時間全部喪失制導方向;
對中國人而言,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發生在1993年的銀河號事件。
當時美國指控前往中東的中國貨輪銀河號載有運往伊朗的化學武器原料,并強行要求登船檢查。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直接關閉了銀河號所在海域的GPS導航系統,致使銀河號喪失航行方向,在大海中漫無目的地飄著。
老墨想說,這對中國人來說,是莫大的屈辱和不堪??!
事實上,此類毫不避諱利用“后門”和“漏洞”打壓中國的事件曾經屢見不鮮。
但值得慶幸的是,美國一貫的打壓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我們自強的動力與來源,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
步入21世紀,我們的北斗系統逐漸建立,中國再也不用依賴美國的GPS導航供應;
我們在芯片、電池、通信等關鍵核心領域的技術也逐步追趕上美國的步伐,甚至在許多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
來自中國的社交媒體占據了美國APP排行榜的第一,取代了那些曾經被美國政府視若珍寶的“竊聽軟件”。
想必,這就是自強的意義,能讓我們有尊嚴地屹立在世界舞臺上,不再遭受美國的壓迫與監視。
最后,老墨想說的是:無論尋呼機爆炸案背后是否真的是美國的參與,美國長期以來制造、濫用軟件漏洞,打壓異己、監聽盟友的劣跡,早已是鐵一般的事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