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國政治上最大的焦點,肯定是哈里斯和特朗普的首次交鋒。
兩黨總統候選人成功上演了一幕吐槽大會、撒謊大賽,吸引了全球目光。
但美國政壇可不止兩位主角。
這不,為了爭奪世人眼球,從9月9日起美國國會議員們休完暑假回來開工第一周,也憋著出大招了。
這次美國眾議院掀起了一股中國風,準確的說,是反華妖風!
前幾天老墨在文章里,提到特朗普政府時期針對華裔科學家發起的“中國行動計劃”。后來這個計劃因廣受詬病而被美政府暫停了。
但是共和黨眾議員蘭斯·古登發起的一項類似“中國行動計劃”的新法案已經于9月11日正式獲得通過。
而該法案宣稱是為了遏制對美國知識產權和學術機構的間諜活動,以及制定一套針對于實驗室和大學研究人員的執法策略。
對于自己所提的法案起由,古登更是直言不諱的表示:因為“中國對美國大部分的貿易盜竊行為負有責任”。
妥妥的“中國行動計劃”2.0版!
更吊詭的是,該法案白宮10日強烈反對,但11日卻照樣通過了。
而9月以來,美國國會眾議院推出的可不單單是上述這一個法案,而是一口氣了推出了28項針對中國的法案。
這一連串操作被很多媒體戲稱為國會“中國周”。
美國今年年底的選舉,既有總統競選,又有部分國會議員的競選。
這場行動是兩黨為了讓各自候選人在美中競爭議題上搶得先機。
表面看是捍衛美國利益,實際上不過是又一場借“中國威脅”拉票的老套戲碼。
“反華”成了美國政治的“共識”
國會“中國周”是兩黨一致反華的又一次集中表現。
別看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國內問題上爭得不可開交,但在如何對付中國這事兒上,兩黨出奇地團結一心。
反華,已經成為美國政客們最“保險”的表演手段。
看看這次的“中國周”,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在華盛頓的哈德遜研究所公開放話:年底前一定要通過一批與中國有關的法案。
而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表示:“我們希望把所有活動合并到一周內,這樣大家就能真正專注于一件事,即我們需要積極應對中國構成的威脅。”
這架勢簡直就是“當代麥卡錫主義”的。
看到共和黨如此賣力賺吆喝,民主黨也沒落下。
盡管哈里斯團隊表面上對外溫和一些,但在對華態度上,民主黨議員的手段一點都不比共和黨“仁慈”。
像什么《保護美國農業免受外國對手侵害法案》,還有《終結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主導地位法案》,這些法案聽著就知道是夾槍帶棒的。
不論是共和黨的鷹派,還是民主黨的溫和派,都在利用這個話題為自己爭取支持。
美國人甚至已經習慣了每逢大選,政客們都會輪番上演一出“反華大戲”,這也就是“中國周”的由來。
法案大放送,內容五花八門
這次美國拋出的法案,內容五花八門,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從電動汽車、農田所有權、貿易問題到世界衛生組織,全都能找到影射中國的影子。
比如那條《終結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主導地位法案》,美國想通過限制中國電池和零部件的使用,來削弱中國的競爭優勢。
說白了,就是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技術進步讓美國坐不住了,想要通過法案“作弊”以求自保。
再看那個《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威脅要關閉香港特區政府駐美國的辦事機構。
美國每次搞香港問題,都是這套老把戲:表面上打著“保護人權”的旗號,實際上就是變相打壓中國。
至于《保護美國農業免受外國對手侵害法案》嘛,更是滑稽。
真有人信中國會跑到美國大規模買農田嗎?
這不過是美國政客的慣用伎倆——每逢國內問題無法解決,就把中國拉出來當“替罪羊”。
更讓老墨覺得無語的是,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眾議院議員以351票贊成、36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打擊中國惡意影響基金授權法案》。
這個法案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
該法案規定授權撥款設立一個旨在打擊中國影響的基金。該基金在2023年至2027年期間每年可獲得3.25億美元撥款。
那這筆錢具體是拿來做什么呢?老墨看了都覺得好笑。
根據他們的表述,是用來“在全球范圍內對抗中國的惡意影響和提高全球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負面印象”。
具體細則有很多,但概括下來就是美國將動員一切他們可動員的力量,打擊夸中國的媒體或個人,獎勵罵中國的媒體或個人。
一個自詡為世界民主與自由燈塔的“文明國家”,居然為了抹黑誣陷另一個國家而專門通過法案撥錢,簡直是拉低了文明一詞的下限啊。
這樣的惡心法案還有很多,老墨簡單挑了幾個:
《通過提高出口管制透明度保持美國優勢法案》,要對中國繼續實施各類出口管制;
《外國敵對勢力通訊透明法案》,要限制中國進入美國的電信通訊及傳統媒體,包括電視、廣播、衛星等;
《2023年臺灣沖突威懾法案》,一看名字就知道,企圖遏制大陸武統灣灣的;
《生物安全法案》,要打壓中國生物醫藥技術公司的;
《美國國土安全部對孔子學院及中國相關實體的限制法案》,要打壓中國孔子學院海外發展的。
美國政客的利益考量和悲哀
美國政客們口口聲聲說這些法案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維護美國利益。但實際上,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是那些選舉中的政客和背后支持他們的大財團,比如軍工企業。
《反華無人機法案》,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實質就是給美國的無人機企業“開路”,把中國的產品趕出市場。
要知道,2023年中國無人機在美國41個州噴灑了370萬英畝土地,覆蓋50種農作物。美國超八成的農民使用的農業無人機,都是大疆旗下的產品。
像得克薩斯州的城市治安管理部門在2024年第一季度,約996架無人機的購買量當中,就有879架大疆無人機。而剩余不到百架的非大疆出產的產品中,也有超50架與中國制造有直接關系。
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打壓也是同樣的套路。
拜登政府給出了豐厚的電動汽車稅收優惠政策,但這些法案一出,凡是用了中國零部件的車都無法享受。
說到底,美國已經在電動車領域無法追趕中國了,他們只能靠“政策作弊”找回點顏面。
老墨一直很納悶,堂堂美國最高立法機構及其議員們,關注點不放在本國事務做好國內事項立法上,整天把心思放在針對另外一個國家身上,在美國老百姓眼中,算不算不務正業?
如果沒有中國,這些議員們豈不是將無所事事,毫無作為了?
換個角度說,中國是他們的救星,給了他們飯碗,讓他們有方向有事可干了,可以對背后主子有個交代,對選民有個交代了。
所以這些議員們最應該感謝中國才是。
國會淪落至此,是美國政治的悲哀還是美國老百姓的悲哀?
真正的“問題”是美國自己有問題
最后,還是美國普通民眾淪為美國政客玩弄中美關系的犧牲品。
多位國會議員以國家安全為由,呼吁改革“小額豁免”條款(這條規定允許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商品免征進口稅,直接送到消費者家門口)。
這樣一來,美國消費者再想通過在線平臺購買廉價時尚商品就變得難上加難了。
這種舉動,表面看好像在針對中國。
但實際上,最終受害的反而是美國普通民眾,因為中國制造品價廉物美,深受美國消費者歡迎。
美國這些法案絞盡腦子限制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結果就是美國老百姓得花更多的錢去買質量不如中國貨的東西。
受苦的,還是美國普通民眾。
或許美國議員們認為迎合反華情緒,有助于實現自己當前的政治利益,但從長期來看,華盛頓不斷刺激反華情緒,引發美國內部恐華、反華情緒愈演愈烈,這最終會給美國自身挖一個大坑。
這場“中國周”鬧劇,其實掩蓋了美國自己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當下美國國內面臨著通貨膨脹、經濟停滯、貧富差距擴大、種群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政治斗爭更是空前激烈,兩黨不擇手段的相互攻訐打壓,一次次刷新世人的認知底線。
這些因素揉在一起,暴露出美國極度不自信了。因為擔心維持多年的霸權對中國無效,由己度人,擔憂中國崛起后會反過來收拾美國,將它施加給其他國家的手段用在自己身上,所以當下美國對中國更多是害怕、恐懼。
但美國政客們內心里又不甘心看到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墮落,更不愿承認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他們自己,所以深陷矛盾和心口不一。
在老墨看來,美國政客們與其說是恐華懼華,還不如說是恐美懼美,對美國當下的焦慮不安,對美國未來的擔心恐懼。
在今年11月美國大選前,本屆美國國會只剩下三周的工作時間。到現在為止,本屆國會已經破紀錄地提出了700多項反華法案。
老墨可以想象,在剩下的這段時間里,這些美國政客們在反華議題上只會更加瘋狂和歇斯底里。
在1933年的就職演說中,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曾經說了一句令人難忘的話:“我們唯一應該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羅斯福的話,可以說是對美國當下這些政客們心態的生動揭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