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去了外蒙,在烏蘭巴托和總統呼日勒蘇赫會談。根據輿論報道,這次雙方合作涉及到能源、運輸、環境、文化、教育和衛生等領域。
拋開現象看本質,所謂環境、文化、教育和衛生,都是噱頭。真正的內容只有能源和運輸,確切說主要只有一個項目,即“東方聯盟天然氣管道”,也就是把俄羅斯的天然氣通過蒙古輸入中國。用高大上的名字來說,叫加強蒙俄中經濟走廊建設。表面上中國沒有參與其中,但中國無處不在。
俄羅斯和蒙古之間的故事,不論是現實還是歷史上,都繞不開中國。如果沒有中國,俄羅斯和蒙古之間連最簡單的能源合作都不會有,估計普京這次也不會去外蒙。所以俄羅斯和蒙古之間的對弈,一直在圍繞中國展開。
沒有辦法,誰讓外蒙的鄰國只有中俄呢?從地緣層面看,外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國家。因為只有中俄為鄰居,外蒙時常有孤獨感。所以冷戰之后,外蒙一直在尋找“第三鄰國”。為此,外蒙曾經努力和美國或日本交好,希望通過美國或日本來制衡中國,基本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因為日本不具備制衡中俄的實力。美國有制衡中俄的實力,但不愿意為外蒙投入籌碼。說白了,美國是資本家當家,不是慈善家做主,不可能為了外蒙(還有亞美尼亞等)等戰略價值不高的國家放血。
當然蒙古的第三鄰國策略,沒有局限于單獨的國家,也包括國際大型組織。比方說外蒙加入國際刑事法庭,就是這種策略的延伸。但是外蒙做夢也沒想到,國際法庭會給普京發逮捕令。所以當普京出訪時,外蒙其實也很懵圈(肯定不敢按照國際法庭的要求逮捕普京,接下來估計要被解除國際法庭成員資格),第三鄰國策略徹底失敗了。
提到外蒙,很多中國人心中還在隱隱作痛。因為在清朝,外蒙還是中國的一部分。那時候的中國地圖是秋葉海棠。即便到了民國,北洋系的徐樹錚還收復了外蒙。歷史上,外蒙那一帶,一直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傳統活動區域。
現階段的地緣上,外蒙不僅和中國聯系緊密,也和俄羅斯聯系緊密。
在地球村輿論界,外蒙海軍是一絕。很多吃瓜群眾認為外蒙沒有海,所以不用海軍。其實外蒙是有海軍的(只是已經私有化了,如今主要負責運輸和旅游觀光),不過不是在海上,而是在庫蘇古爾湖上。
大家可能對庫蘇古爾湖不太了解,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它曾經是中國歷史上儲量第二的淡水湖。其水域總面積只有2760平方千米,介于中國的鄱陽湖(3206平方千米)和洞庭湖(2537平方千米)之間,但平均深度達到了138米(渤海的平均深度為18米),最深處超過262米,蓄水量達到了3,800億立方米(蒙古國70%的淡水儲量和全球淡水總量的0.4%,比中國幾個淡水湖儲量加起來都大)。
庫蘇古爾湖的水,經過蒙古最大的河流色楞格河匯入貝加爾湖,兩者直線距離相差僅為140千米!簡單來說,庫蘇古爾湖和貝加爾湖是姊妹湖(歷史上都曾屬于中國,但都因各種原因離中國而去)。因各種特殊原因疊加一起,庫蘇古爾湖和貝加爾湖才那么深。它們最終的入海口是北冰洋。
為什么要介紹這兩個湖呢?是因為在蒙古高原以南,河流大多數是從西向東流,如黑龍江、黃河、長江等等。蒙古高原以北的很多河流,都是從南向北流。外蒙最大的河流最終經過貝加爾湖流入北冰洋,地緣上來說,外蒙和俄羅斯聯系非常緊密。當然在歷史上,不論外蒙古還是俄羅斯烏拉爾山以東,都是東亞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蒙古、女真等)傳統的活動范圍(廣義上都是華夏文明圈),只不過近代都被俄羅斯占領了而已。
說起領土戰略,俄羅斯能擁有如今這么大的地盤,得益于近代工業文明的歷史機遇。
因為工業文明的到來,整個世界重新洗牌。按照立體史觀大周期律的邏輯,工業文明之前的世界,圍繞土地在轉,大家爭來爭去,無非是爭那幾塊能種地的平原或能放牧的草原。工業文明到來之后,大家爭奪殖民地,就是爭奪原料產地與商品傾銷市場,整個世界圍繞著資本在轉。
歐洲因為占據了工業文明的先機:
彈丸之地的葡萄牙,巔峰時期也能有千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剛從伊斯蘭教世界回到基督教世界的西班牙,巔峰時期也是日不落帝國;
歐洲沿海小國荷蘭,也能成為海上馬車夫;
至于英法兩個國家,更是全球殖民。沙俄也趁機從一個歐洲國家,變成一個橫跨歐亞的龐然大物。
但歐洲的其他國家,最終都分崩離析了,搶占的殖民地最終都紛紛獨立。只有沙俄占領的土地,大部分保存了下來,并且讓如今的俄羅斯成為地球村面積最大的國家。
同樣是歐洲國家,沙俄為什么能保持工業文明時代占領的領土?和歐洲其他國家有何不同呢?最直接的答案便是,沙俄曾經被蒙古統治過。這里簡單說明一下,歷史上的蒙古,并不是指外蒙。實際上大部分蒙古人在內蒙,黃金家族的大部分成員也在內蒙。
統治俄羅斯人的蒙古帝國,對土地的渴求永無止境,戰略戰術也是非常殘忍,經常屠城。
俄羅斯的精神內核有以下幾個:
東正教的信仰
蒙古人對土地的渴求
工業革命影響
沙俄雖然因工業革命而強盛,但占領土地的方式還是蒙古思維,而不像其他歐洲國家的殖民主義思維。這是蒙古對俄羅斯最大的影響。沙俄的崛起,相當于占據了曾經蒙古帝國一半的地盤。蒙古人的活動范圍被大幅度壓縮。蘇聯時代,外蒙基本上成了蘇聯的附庸。
外蒙領導人也曾反抗過蘇聯的強權。蒙古總理根登曾經在1935年的莫斯科酒會上,借著酒勁扇了斯大林一個耳光,并且控訴斯大林對外蒙種種不合理的行為。然而根登的反抗沒有任何效果,他很快被親蘇領導人轟下臺,并且被蘇聯定性為“日本間諜”而最終被處決(結局非常慘)。那時民國內亂,也幫不了外蒙。
冷戰結束之后,蘇聯解體,意味著傳統的那種執著于領土的占領難以執行。俄羅斯和外蒙彼此看對方都不順眼,因為雙方都沒有對方需要的東西。俄羅斯的能源外蒙不需要,外蒙的牛羊肉和煤炭,俄羅斯也不缺。俄羅斯繼續和西方相愛(試圖融入西方)相殺(西方不接納俄羅斯,雙方繼續對抗),外蒙琢磨著尋找第三鄰國。
然而世界再次迎來了大變局,中國崛起了。
中國的崛起,讓處于西方極限制裁下的俄羅斯免于崩潰。歷史上的沙俄帝國,因為和西方對立而崩潰。歷史上的蘇聯,因為和西方對立而崩潰。現在的俄羅斯,綜合實力遠弱于沙俄和蘇聯相對于各自的時代,但卻可以抗住西方的全面制裁。原因很簡單,俄羅斯可以把自己的能源和資源賣給中國,從而獲得和西方繼續對抗的資本。所以普京現在很重視東方世界。他名義上訪問外蒙,實際上是協調中俄蒙三國的合作關系。原本彼此沒啥需求的俄蒙,因為中國崛起再次熱絡起來。
對外蒙來說,即便尋不到第三鄰國,也可以安穩過日子。因為外蒙可以把牛羊肉和礦產賣給中國。另外隨著中國和平崛起,中俄蒙歷史上那種武力爭奪地盤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外蒙也不用再擔心安全問題,可以說是多贏。
按照立體史觀大周期律邏輯,中國崛起之后對世界秩序影響巨大。其中的表現之一,便是曾經動不動就大動干戈的東亞,從此進入歷史上罕見的平靜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