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兒,被日本人稱為“令和米騷動”。
大米是日本人的命根子,他們骨子里刻著對“沒米吃”的焦慮,都快PTSD了。“米騷動”這個詞,在日本歷史上是個常見事件,所以,米荒確實會喚起日本人靈魂深處的恐懼。
某些人為了給日本洗地,連大米都被說成“垃圾碳水”、“日本人根本不吃”。實際上我就沒見過全世界比日本人更愛吃米飯的,因為他們平時除了米飯也沒什么可吃的,什么“貓飯”、“醬油拌飯”、“茶泡飯”、“咸梅干米飯”……你都想想不出,一個“發達國家”的老百姓餐桌上,連米飯都沒有大碗的。
怪不得日本人壓抑、變態、容易自殺呢,天天吃這個,能TM心情好嗎?
日本政府拒絕“賑濟”,他們的理由是——儲備大米是日本的重要飼料,有更大的價值,而且米商資本家的利益更重要……老百姓先餓一餓,“等到新米上市,一切都會好起來”。
我猜,真正的原因應該是——政府的儲備倉里,應該沒有米,就算有,那也是駐日美軍的糧食,普通日本人哪里配吃?
作為正常市場經濟國家的人民,會覺得奇怪,小日子真離譜,有錢怎么會買不到米?沒有米可以吃牛肉,現在牛肉那么便宜……日本一定是得罪了哈耶克,得罪了甲方,不尊重市場。
媒體給日本找了各種借口,什么“天氣太熱、游客太能吃、日本愚民搶米……”
太LOW了,一點創意都沒有,日本是“發達國家”、“物產豐盛”、“文明禮貌”、“素質高”,怎么會存在這些狗屁問題?精日們塑造的那個“日本”,一瞬間被打得支離破碎,完全不能自圓其說。
截至6月底,日本大米民間庫存總量為15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約20%,創1999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點。日本米谷商聯合會的調查結果也顯示,聯合會會員中約85%的大米銷售商表示進貨困難,甚至進不到貨。
日本總務省公布的7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米類較上年同期上漲17.2%,創下2004年4月19.5%之后的最大漲幅。米類中,越光米上漲15.6%,粳米上漲18.0%。由米制成的飯團和仙貝等相關商品也受到波及,飯團上漲5.7%,仙貝上漲16.1%。
價格上漲的不只是食物,日本的電費上漲了22.3%,創43年來最大漲幅;城市燃氣費也上漲了10.8%。
大米已經是日本比較能夠自給自足的東西了,2023財年日本各類食品的自給率分別為:大米100%、蔬菜76%、砂糖類26%、小麥18%、畜產品17%、油脂類4%……對于一個物資匱乏、全靠進口的島國來說,當他們經濟下滑,購買力下降,別說維持現在的生活,糧食危機都有可能發生。
據大阪府上周實施的一項緊急調查顯示,當地約80%的零售店大米斷貨。而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埼玉縣、福岡縣、大分縣和廣島縣等地。在一些超市,大米上架僅約30分鐘就被搶購一空,不得不實施限購措施……很多學校甚至不得不減少學生午餐米飯的供應量。
如今在日本,米已經成了“黑市硬通貨”了,買一袋米,還得找人走后門托關系。
“看不見的手”真是厲害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