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通社等多家媒體報道,應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于9月3日開始對蒙古國進行正式訪問。
當地時間9月2日晚,普京就已飛抵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
在俄烏軍事沖突持續緊張的背景,普京出訪必有至關重要的事務。
上次他去阿塞拜疆是為了穩定高加索大后方局勢,這次來蒙古國也不例外。
簡單說,普京此行是為了三件事:一個儀式,一個項目,一個機會!
一個儀式
9月3日,普京將在烏蘭巴托紀念哈拉哈河戰役勝利85周年紀念儀式。
8月29日,在臨行前,普京給呼日勒蘇赫發了一封賀電,祝賀蘇聯紅軍和蒙古人民革命軍共同戰勝日本軍國主義85周年。
普京指出:在戰爭時期形成的傳統友誼和相互支持已成為莫斯科和烏蘭巴托進一步發展戰略伙伴關系的可靠基礎。
哈拉哈河戰役,也稱為諾門坎戰役(也譯諾門罕戰役)
1939年5月11日,蘇日兩軍在諾門坎(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境內)及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爆發軍事沖突,
6月20至9月15日,爆發大戰。
名義上的交戰雙方是所謂的“蒙古國”與“偽滿”,實際上是蘇聯紅軍與日本關東軍在打。
這是日本人蓄謀已久的陰謀,跟日本人在中國慣用套路一樣,先是個別或小股日軍遭遇“意外”,然后擴大戰事……
日本人主要戰略目的是想迫使蘇聯中斷對中國的軍事援助。
在5月14日,國民黨政府曾發生了一起嚴重的內部泄密事件--日本情報機構得知孫科(立法院長)在莫斯科與斯大林商定了借款及軍事援助事項,把斯大林和蔣介石都搞得很被動……
(關于泄密事件與諾門坎戰役爆發,以后專門再寫一篇,百度上沒有的)
此戰役雙方投入兵力達20多萬人,最終以蘇聯紅軍戰勝、日本關東軍戰敗而告終!
日軍以5萬多人傷亡的代價見識到了蘇聯軍隊重炮和坦克的威力,也意識到與蘇軍在陸地進行長期消耗戰是愚蠢的行為。
因此,日本法西斯大本營結束了“北進或南下”爭論,一致決定“南下”。因為海戰不存在長期消耗戰的問題,一翻兩瞪眼,可以賭一把,1941年,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
85年過去了,普京親自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哈拉哈河戰役勝利紀念儀式,當然頗有深意。
一、提醒蒙古國執政者,蘇聯(俄羅斯)是你最可靠的朋友,不要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眉來眼去,它們會給你帶來戰爭災難。
二、給西方國家看一看,蒙古國仍然與俄羅斯站在一起,雙方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
三、警示蒙古國內的親美勢力,不要肆無忌憚地追隨美國,挑釁鄰國。
高明的政治家不用把話都說出來,一個儀式更勝千言萬語。
一個項目
2019年12月2日,隨著中俄兩國最高領導人共同發出的“供氣”和“接氣”指令,經過5年建設,橫跨中俄兩國的能源大動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即“西伯利亞力量1號”)正式投產通氣。
“西伯利亞力量1號”已經進一步延伸,越過長江,向上海地區供氣。
而經過蒙古國境內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淡色虛線)進展卻并不順利。
“西伯利亞力量1號”中俄兩國談了多少年?1994-2014年,整整20年,從葉利欽時代談到普京時代。
中俄談判的主要問題有兩個:價格、管線方向。
一、俄方希望售價能接近歐洲水平,中方希望根據中亞價格水平。
二、俄方希望先建西線,即阿爾泰管道,優點是距離短、基礎設施完善、施工難度小,俄羅斯可以實現資源最優化。
中國堅持東線先動工,作為戰略能源通道建設,我們當然要優先解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天然氣需求問題。
2014年,俄氣與中石油簽署《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這一年正值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至于合同價格具體多少,屬于商業機密,外界無從得知。
另外,管線方向是根據中國“先東后西”的要求開始建設。
2014年, 還發生了克里米亞事件,俄羅斯承受著經濟和政治的雙重壓力。
這是俄方加快談判進程的主要動力。
那么,俄羅斯虧了嗎?不會。
因為除了經濟賬,還有政治賬。把天然氣賣出去,才是最重要的,這樣,俄羅斯全力投入西線“作戰”,跟美歐硬扛,沒有后顧之憂。
這離不開中俄背靠背的戰略互信,這絕不是用錢能買到的。
“西伯利亞力量2號”中俄也談得很辛苦,但比要1號要順利得多。
然而,就在中俄初步談妥過境蒙古國情況下,蒙古卻出來給自己加戲。
這本是天下掉餡餅的好事,蒙古只管接著就是了,等管道建好,它不但可以收取過路費,還能享受俄羅斯能源優惠價。
但蒙古國領導層卻扯什么“第三鄰國”、“XX價值觀”,提出了讓俄羅斯難以接受的條件。
根據原先計劃,三方各自建設本國境內這一段。
蒙古卻要求將蒙方管道費用由俄方承擔,還提出了其它額外要求。
這導致初步定于2024年開工的2號線,變得不再確定。
西方媒體跟進挑撥,說是中俄談判不攏,一會“站在”中國一邊說俄羅斯壞話、一會“站在”俄羅斯一邊說中國壞話。
但問題關鍵就在于蒙古國陰陽態度,它既想要這條線,但又要借機自抬身價。
今年蒙古國宣布了《2024-2028年的戰略經濟計劃》,其中沒有包括“西伯利亞力量 2”管道項目,這信號表明它要擱置該項目。
中俄對于蒙古國自我折騰的態度并不相同。
中國的能源安全原則是“來源多元化”,天然氣也是如此,俄羅斯、卡塔爾、澳大利亞、包括美國,我們都可以采購。
這樣既能避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風險,又能增加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的議價權。
而且隨著中國在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領域的進展,將來也會降低對天然氣的需求。
所以,中國不急,我們是買家,蒙古愛怎么折騰就去怎么折騰吧。
俄羅斯則更需要管道建設的確定性,早一天建成,早一天變現。天然氣田的開采、生產、維護都是需要成本的,賣不掉,就是虧。
美國就是抓一點,逼迫歐洲拒絕采購俄氣,甚至不惜炸掉“北溪管道”,打擊俄羅斯經濟。
“西伯利亞力量2號”最急的就是俄羅斯,普京也高度重視該項目。
他必須親自出馬到烏蘭巴托,施壓與優惠雙管齊下。
今天俄蒙會談結束后,據呼日勒蘇赫說:“我們就恢復和開始實施包括蒙古-俄羅斯-中國經濟走廊計劃在內的項目達成了一致。這將為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和蒙古“草原之路”計劃下的三方合作創造條件。”
這樣看,普京的訪問收到了成效。但合同什么時候簽?蒙古會不會在燈塔的慫恿下變卦?都是未知數。
有人說管線干脆繞蒙古國,從哈薩克斯坦拉一條。
其實,以中俄的力量并不會擔心管線建成后,蒙古國敢來“關閥門”。
而是擔心一旦開工,蒙古國“發酒瘋”,給你拖個十年八年建不成,那些“環保NGO”是挺能鬧的。
呼日勒蘇赫的表態,普京應當是滿意的。在普京離開之后,俄羅斯用什么辦法確保項目順利進行,才是關鍵。
一個機會
普京此行,其實是給了蒙古國一個機會,這個意義遠遠大于天然氣管道。
蒙古之前想跟美國、歐洲、日韓簽定稀土、螢石、石墨、磷酸鹽、沸石等礦產協定。
西方國家難道不知道這些所謂“助力蒙古國經濟騰飛”的協議都是鬼扯嗎?
美國真正用意就是想在中俄之間插進一枚釘子,實現其地緣政治利。
被西方忽悠,蒙古國不僅得不到經濟利益(除了個別政客),反而會陷入地緣政治風險之中。
蒙古國其實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
首先,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空母艦能夠靠近蒙古,蒙古海軍司令怕過誰?
其次,任何一個國家想要進攻蒙古,它的軍隊都必須經過中國或俄羅斯。
蒙古哪怕在外面惹了事,回家躺平睡覺就好,沒人敢拿著刀一路追到它家。
但不知道蒙古國一些政客是不是喝了假酒,張口閉口“捍衛民主”、“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
反過來,美國要與蒙古如何實現雙邊貿易“去風險”?如何實現兩國直航的《開放天空協議》?
它們是打算星際旅行,還是打算挖通地球?
蒙古國社會和經濟要想發展,路在何方?除了依靠中俄還能有誰?
一些蒙古國政客卻想當什么亞洲“民主崗哨”,這跟1911年進宮有什么區別?
指望依靠美國來加強蒙古的安全,只會令蒙古更加不安全。
美國能保護蒙古安全?這比美軍航母駛入蒙古更搞笑!
機會已經給蒙古了,引狼入室還是迷途知返,選擇權在蒙古手中。
好好想,好好選,最好不要麻煩鄰居出手幫你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