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美媒體報道,拜登政府正在考慮提出對最高法院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取消最高法院大法官終身制,兩年任命一次大法官等。
這個時候拜登拿美國最高法院開刀,肯定是奔著年底大選和打壓特朗普去的。
最近最高法院涉及到選舉的好幾個判決裁決,明顯在"袒護"共和黨。
朝中有人好辦事。現在美國最高法院是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數,肯定偏向共和黨。
這一點拜登只能是干瞪眼,感嘆生不逢時。
在美國,由于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終身制,只要人活著,就可以一直干下去,除非自己主動退出。所以一般情況下,一名總統任期內能撈到一次任命大法官的機會就很幸運了。
但特朗普的運氣之好絕對是史無前例。
2016至2020年期間,特朗普先后任命了3名最高法院大法官,2017年的尼爾·戈薩奇、2018年的布雷特·卡瓦諾和2020年的艾米·科尼·巴雷特。
在他上任時,由四名自由派和四名保守派組成的美國最高法院在意識形態上陷入僵局,到他離任時,保守派以6比3占據了穩定多數。
某種程度上說,這是老特上一任內為共和黨留下的最大政治成果,紅利一直延續到現在。
而拜登干到現在,還沒撈到一次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機會。難怪一怒之下,他就想沖著取消大法官終身制去了。
但關于美國司法"武器化"或者最高法院改革問題,今天暫且不表。
老墨這里想跟大家聊的是包括美國最高法院在內的司法系統干的骯臟事。
眾所周知 ,美國的各種制度性腐敗和潛規則從來就沒有少過。
而最近,美國更是在腐敗上玩出了新花樣,由最高法院為腐敗開了一扇方便之門。
多名地位尊崇的大法官做出判決,吃回扣不算貪污受賄!
大家沒看錯,就是美國最高司法機構權威認定,官員吃回扣不算貪污腐?。?/p>
然而,這還僅僅只是美國腐敗的一小部分。
美國從小縣長到高官,人人都能成為巨貪,甚至把整個司法系統都變成撈錢的道具。
事后受賄不算貪污?最高法院的驚天判決咋回事
老墨先跟大家講講這次判決是怎么個事兒。
話說美國有一個名叫詹姆斯·斯奈德的官員,此兄曾是印第安納州Portage縣的縣長。
前印第安納州波蒂奇縣縣長詹姆斯·斯奈德
2013年時,一個卡車公司以110萬美元賣給縣政府五輛垃圾車。
“巧合”的是,這家公司緊接著就給斯奈德包了個大紅包,金額達到13000美元。
這意思很明顯:為了感謝“父母官”在招標中給予的方便。
東窗事發后,斯奈德被控違反了聯邦反腐敗法。
該法律規定州和地方官員從行賄者手中收取超過5000美元的禮物即是犯罪行為。
然而斯奈德機智地表示:“我這收的是小費,你指控我所用的法律管的是賄賂,所以我收錢無罪!”
當地法院和FBI自然覺得他胡說八道,但斯奈德就認準了這個死理,于是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
從常識來看,斯奈德這套說辭完全是莫名其妙、強詞奪理。
甭管換了什么名頭,難道一名縣長收了乙方的錢,還能這么理直氣壯嗎?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美國最高法院表示,還真能!
在以6:3達成“斯奈德沒有受賄”的結論后,6名保守派大法官表示:
這筆錢是在事后給的,因此只能算一種“感謝的表示”和“獎勵”,不能叫賄賂。
他們給出的分析甚至看起來很有邏輯:
“聯邦反腐敗法的相關條文只管賄賂,而小費問題要看各州自己的規定。
有的州允許小費,如果混淆了小費和賄賂的定義,那就會導致執法部門的權利擴大,就會壞了大美利堅的根基!”
就在這樣的精確定義和逐步推理中,法向不法讓步,一個明明收了黑錢的官員也平穩落地。
肯定有人會問,這幾名法官在位多年,也算得上是德高望重、心明眼亮之人,怎么就在這件事上犯了渾?
原來,他們自己也不干凈。
為受賄賣力辯解的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正是特朗普任上最后一年任命的,當年為了"報恩"一手主導推翻美國墮胎權判例的人物。
去年,他被爆出長期接受得克薩斯州房地產大亨、共和黨金主哈蘭·克羅的資助和招待,與眾多共和黨政客及金主們均有著深度利益交葛。
每年,托馬斯都會乘坐克羅的私人飛機、游艇在國外游玩,單程消費就超過50萬美元。
要知道,托馬斯此前一直對外宣傳自己“出身貧寒、生活簡樸”,而他的身體卻非常誠實地選擇了私人度假村和高檔俱樂部。
拉倫斯·托馬斯
另一名大法官塞繆爾·阿利托同樣接受過大金主的招待,乘坐對沖基金老總、億萬富翁保羅·辛格的私人飛機享受豪華旅游。
由此看來,大法官們嘴上說著“分權制衡、捍衛聯邦”那一套,實際上心里想的卻是惺惺相惜、同病相憐。
他們所舉的“合法小費”的例子,恰恰就是自己曾經接受過的好處。
這要是判決為行賄,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目前美國根本就沒有法律限制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何行為,以至于如今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已經成為凌駕于美國法律之上的人上人。
不過比起大法官們的這些“小情趣”,美國官員里撈錢更狠的還大有人在。
大魚小魚一起吃,為貪污魚肉百姓
如果說高官們的腐敗還不夠給人實感,那這些地方性的腐敗行為,足以讓人夢回封建社會。
英雄不問出處、黑錢不看來路。
美國一位小小的社區主任都能成為“巨貪”:她就是伊利諾伊州迪克森市的財務官員麗塔·克倫德威爾。
麗塔·克倫德威爾
她在任期內長期挪用國家經費,第一年“只”貪了18萬美元,但其后越來越得心應手,終于在2008年達到一年貪了580萬美元的“佳績”。
順便說下,該市的年度政府預算約800萬美元。
她不計后果的吸金行為,甚至導致市政府預算削減、大幅裁員,當地公共設施也廢弛失修、無人維護。
貪污貪到當地民不聊生,放到小說里怎么也該降一道天雷劈死縣太爺。
克倫德威爾的貪污還算有些遮掩,而一些官員和私營監獄的合作,就直接成了官方綁票。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美國就產生了私營監獄,他們與政府簽訂合同,按照每天關押的囚犯人數賺錢。
把人當成商品,這樣的模式自然會使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
私營監獄在運營過程中“開源節流”:一邊嘗試把更多人抓進監獄、一邊克扣對犯人的生活保障。
想也知道,官員必定得到了數不清的好處,才會同意與私營監獄合作。
而官員也一定昧著良心判下數不清的冤案,才能保證私營監獄住得滿滿當當。
像是在賓夕法尼亞州盧澤恩縣,兩名法官收了200萬美元來自私營監獄承包商的賄賂后,就在短短5年內把超過4000名未成年人送進監獄。
這些孩子中最小的只有10歲,很多也都是“犯輕罪的初次犯罪者”。
一名叫做希拉里·特蘭斯丘的孩子,其因為惡作劇偽造了自己副校長的博客就被判了3個月。
不用講,羊毛出在羊身上。
承包商之所以能掏出巨額賄賂款,自然是因為能從孩子們身上連本帶利全部賺回來。
在這些監獄中,承包商想盡一切辦法撈錢。
光是基礎收益,就有著每人18美元的政府補貼。
然后是衣食住行,在監獄中沒有什么是不花錢的。
用餐時,食物都需要購買,從最便宜的不明糊糊到高檔的紅酒牛排,能吃上什么全靠自己的財力。
睡覺時,有席夢思床墊或是冰冷堅硬的地板可供選擇,看你愿意付多少錢。
私營監獄能夠大行其道,離不開來自美國權力中心的支持。
反華老面孔、聯邦參議員馬克·盧比奧就收受了私營監獄巨頭GEO集團的大量捐贈,還雇傭該公司名下基金的受托人作為自己的經濟顧問。
他在擔任議員期間為GEO集團大開方便之門,把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和移民投進監獄。
美國的腐敗就是這樣層層盤剝,把平民百姓作為自己的錢袋子。
山姆大叔先天不足?腐敗深植于美國的制度設計
看到這些離譜的貪污產業鏈,有些人可能會奇怪,美國為什么不管這些以權謀私的敗類吧?
答案是,美國也抓一些小魚小蝦,但腐敗元兇向來都隱于幕后,暴露后也頂多是被高舉輕放、自罰三杯。
他們作為制度設計者,精心謀劃出了一套貪污輕而易舉、追責困難重重的體系。
諷刺拜登和他兒子亨特的漫畫
美國的制度設計鼓勵“不可見”的利益交換。
拿掌握最高權力的總統來說,美國規定在競選中他所接受的捐贈、使用的資金都要一一公布。
然而,總統的親朋好友開辦公司、掌管基金等卻不受監管。
看看美國近幾任總統:奧巴馬,其妻子的大學閨蜜被競選金主雇傭,任命為下屬公司的高級副總裁。
該公司直接承包了奧巴馬醫改網站20億美元的大合同,而網站建成后在第六個人注冊時便徹底癱瘓。
特朗普,上任后立刻任命自己的女兒女婿擔任政府高級職務,其家族的房地產和簽證中介事業通過官商勾結獲取了巨額利益。
拜登,他的兒子亨特作為一個吸毒成癮、道德敗壞的爛人,靠著老爹的權力和名聲到處勒索受賄,罪行無數。
美國的制度設計鼓勵侵吞公帑。
在美國,大量的軍用民生工程都有一半以上的預算被各級利益團體拿走,真正用在干實事上的少之又少。
在軍隊中,有價值9000美元的咖啡杯、有花費600萬美元買的9只山羊、有高達9萬美元一袋的襯套;
在基建工程中,有花了1.6億美元和三個月時間的巴爾的摩港清理行動、有歪歪扭扭無人管理的絕命鐵路……
甚至在政府之外的“慈善組織”里,肉食者們一邊打著“婦女兒童”“疾病”這些旗號吸引同情的捐贈,一邊把大量善款用在“管理損耗”和“人員工資”上,一些基金會甚至只有1%的資金用在了慈善事業上。
而對這些黑洞進行審計、追責的人呢?
他們要么裝聾作啞、忽視問題直到自己任期結束,要么因為各種“意外”犧牲在某個角落。
美國的制度設計鼓勵壓榨人民。
在如今的美國,廣大中下層公職人員通過壓榨人民來獲取額外的收入蔚然成風。
執法機構僅憑“懷疑犯罪”就可以沒收民眾的財產,像是攜帶大額現金、多次小額存款等行為,都有可能被控“涉毒”“涉洗錢”。
而被沒收的相關資產,則需要付出高額的律師費、訴訟費來拿回,甚至可能一去不返。
為了創收,有的警察局甚至推出了“良民卡”。
這種卡片可以由警察分給親人,也可以送給向當地警察協會捐款的金主。
持卡者在犯下“輕微罪行”時,可以出示卡片以獲得警察的酌情優待。
實在讓人佩服首創者的商業頭腦。
“良民卡”
由此可見,對于美國而言,恐怕民主法治的文明表象是假,層層盤剝吸血的野蠻本質才是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