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4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不參加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
這意味著日本首相又要換人了。
自民黨9月的總裁選舉中將選出繼任者,屆時岸田文雄將辭任首相。
這件事情還是挺有意思的,今天文章會來詳細分析。
(1)提桶跑路
岸田辭職這件事情不能孤立去看。
今年有很多國家都出現提前大選換人的情況。
比較典型的有法國、英國。
像英國是7月4日提前進行大選,結果工黨獲勝,保守黨下臺。
當時我也分析過,蘇納克可能是感覺到有可能爆發金融危機,英國要出大亂子,干脆提前跑路。
這次岸田文雄選擇不參加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不謀求連任,更加深我對于未來這一年可能爆發世界金融危機的判斷。
這些政客可能都是察覺到某種危機信號,在提桶跑路。
之前人們普遍也不理解法國總統馬克龍為何要提前進行議會選舉。
因為雖然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右翼獲得席位明顯增加,但這畢竟只是歐洲議會的選舉,只要馬克龍不提前舉行議會選舉,誰也奈何不了馬克龍。
結果,馬克龍在明知右翼支持率在抬頭的情況下,仍然執意提前舉行議會選舉。
馬克龍的這個決定,在法國內部也引發廣泛批評,讓人無法理解。
最終法國議會選舉的結果,馬克龍所在的中間派從第一大黨,淪為第三大黨,在議會的席位從246席,降低到只有163席。
馬克龍也因此變成了跛腳總統。
如果從正常角度去考慮,完全不能理解馬克龍為什么要提前進行議會選舉。
但結合英國蘇納克提前大選,岸田不謀求連任來看,我認為馬克龍可能也是察覺到某個危機可能爆發,所以干脆就提前進行議會選舉,把自己搞成跛腳總統。
這樣即使金融危機爆發,法國經濟遭到重創,那么馬克龍也可以把鍋甩出去。
因為馬克龍成為跛腳總統后,總理大概率是得換人,那內政和經濟就不歸馬克龍管,馬克龍可以專心負責外交和軍事。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那么馬克龍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當然,這都只是猜測,并不能保證一定就是如此。
我只能說是存在這種可能性。
岸田這次不謀求連任,媒體報道的明面上的原因也比較直接,普遍認為岸田是因為去年底爆出的“政治集資宴會收回扣事件”。
據共同社報道,岸田就不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的理由向身邊人士透露,自民黨派系政治集資宴會收回扣事件“必須有人負責”。
另外還有個說法認為,岸田內閣最近支持率僅為24.6%,連續9次不到30%,長期低迷的支持率,導致岸田放棄謀求連任。
這些明面上的理由,雖然都有道理,確實是有一些關系。
但我覺得還是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跟美國是脫不了關系。
(2)美國因素
日本黑金丑聞是去年12月爆出來的,今年1月日本自民黨三大派系宣布解散,就是因為黑金丑聞,現在這個事情都過去大半年了,為何岸田到這個時候才說要出來負責?
而且,日本黑金丑聞能爆出來,跟著名的東京地檢署有很大關系。
所謂日本黑金丑聞,是指自民黨多個派閥為所屬國會議員下達銷售指標,要求他們出售政治籌款派對券。如果超過銷售指標,多出的資金將以“回扣”形式返還給議員。
這部分“回扣”資金將不在派閥收支報告和議員政治資金收支報告上登記,從而成為不受監管的秘密資金。
2023年12月19日,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以涉嫌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為由,對安倍派事務所和二階派事務所分別進行了入室搜查。
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經常被稱為東京地檢署,也被稱為特搜部。
而日本政界有一種說法:特搜部與美國中央情報局關系密切。
這些日本政客,只要不聽美國的話,那么特搜部可能就會找上門來,他們哪里能經得住查,不查都沒事,一查一個準。
所以,日本特搜部這就是美國釘在日本心臟上的釘子,跟韓國檢察院是起到同樣的效果。
從這個角度看,岸田如果是因為黑金丑聞才放棄連任,也跟美國是逃不了關系。
我在去年12月20日分析日本黑金丑聞時,標題就寫著《美國準備收割日本,東京地檢搜查安倍派》。
特搜部是美國控制日本的工具,那么黑金丑聞就是美國用來控制這些日本政客的一個理由。
如果這些日本政客聽話,那么黑金丑聞就查不到他們身上。
如果日本政客不聽話,那么黑金丑聞就能讓他們一個個落馬。
在今年1月,日本自民黨三大派系:安倍派、二階派、岸田派宣布解散。
其實一開始,黑金丑聞還只波及到安倍派和二階派,但隨后就擴大到岸田派,很顯然黑金丑聞就是為了讓岸田聽話。
并不是說黑金丑聞不存在,而是黑金丑聞以前在日本也是公開的秘密,以前不查,為何去年底才開始查?
說白了,就是美國需要查的時候,黑金丑聞就會爆出來,用來敲打那些不聽話的日本政客。
所以在今年1月日本自民黨三大派系解散之后,日本顯然聽話很多。
今年1月之前,日本央行還一直嘴硬說不加息,會繼續保持寬松貨幣。
但今年2月,日本央行開始轉向,說可能會加息。
今年3月,日本進行首次加息。
所以,我一直認為,美國一直在通過做空日元等方式,來逼迫日本加息縮表。
但日本今年3月雖然加息,卻只是敷衍式加息,只是小幅加息到0利率,結束負利率,并且沒有進行縮表,仍然維持擴表。
相當于一邊加息,一邊印鈔。
我之前分析過,相比加息,對日本來說更關鍵的是縮表。
當前日本債務規模龐大,每年到期的國債規模都超過日本的稅收收入。
所以一旦日本央行開始真正縮表,日本國債就會缺乏買盤,從而出現日債危機,日債收益率可能會出現飆升,日債價格大跌。
這種情況下,日本不可能自己主動想加息縮表。
所以一旦日本真的加息縮表,肯定是在外部壓力下,而只有美國能給日本這個外部壓力。
但即使被美國強壓,日本也很清楚一旦真正加息縮表,日本自己經濟金融危機就會爆發。
所以,過去這半年,日本一直在盡可能的敷衍美國。
雖然日本很聽話,但美國收割鐮刀砍到日本身上,日本還是會出現一些本能的掙扎。
(3)敷衍拖時間
7月31日,日本也宣布加息15基點,將利率上調至0.15%-0.25%;
最關鍵是,日本還公布了一個縮表計劃。
但這個縮表計劃,日本還玩弄了個文字游戲。
日本央行是說,國債購買規模每個季度減少4000億日元。
這實際上是縮減國債購買額度,還不是馬上要縮表。
但由于日本央行持有的日本國債,每個月都有龐大的到期規模。
如果縮減國債購買額度,縮減到每個月購債規模,小于國債到期規模,日本央行才會開始實質性縮表。
我之前有估算過,日本央行按照當前這個縮減購債規模速度算,起碼也得明年初才會開始實質性縮表。
所以,日本實際上還是在拖延時間,想拖到美國大選之后,拖出一些變數。
我認為,這并不能讓美國滿意。
而且,在7月底日本宣布加息縮表后,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大幅波動,日元套利交易再次背鍋,為美國經濟衰退預期打掩護。
客觀來說,日本央行7月31日再度加息,并宣布縮表,確實會導致很大一部分日元套利交易平倉,這肯定是對全球金融市場有影響,但這個影響只是起到加速市場下跌的催化劑效果,而非根本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變化,以及美國經濟衰退預期,才是導致前段時間全球股市大跌的根本原因。
日元套利交易本身就是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副產物,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期間也曾經出現日元套利平倉。
所以,當時也有一些聲音認為,是大量日元套利交易,導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直接把美國的責任給甩干凈了。
但實際上,美聯儲1994年2月開始的激進加息,才是導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日元套利交易的出現,只是美聯儲激進加息的產物。
不管日本加息,還是日元套利交易,都只是美國搞金融收割的配套工具之一。
不管是收割日本,還是收割其他國家,或者是美國自己收割自己,不同資本派系之間的收割。
所以,美國是有逼迫日本加息縮表,來對日本收割的動機,并且這會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讓美國一些資本派系可以渾水摸魚。
風浪越大,魚兒才越貴。
所以,巴菲特在今年二季度才會一口氣把持有的蘋果股份拋售減持了一半。
截至二季度末,伯克希爾的現金儲備為2769億美元,再創紀錄新高,較一季度末的1890億美元增加31.74%;
從這個看,美國逼迫日本加息縮表,也有當金融危機導火索,來給美國打掩護的意思。
不過,8月7日,日本央行副行長內田真一表示,在金融和資本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不會進行加息操作。
日本央行這個表態,被認為是向市場投降,打消了市場對日本央行年內進一步加息的預期。
我認為,這是日本趁著加息縮表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以此為借口,來暫緩加息縮表的步伐。
但這就會讓美國內部逼迫日本加息縮表的資本派系感到不滿。
目前公開信息看,逼迫日本加息的美國資本派系,是民主黨背后的猶太國際資本為主。
跟共和黨這邊關系不大。
所以,如果是共和黨在這次大選獲勝,那么當前砍在日本身上的收割鐮刀,有可能就沒那么鋒利,至少砍下去沒那么堅決有力。
這是日本一直在進行敷衍拖時間的原因,就是想拖到美國大選之后。
但日本當前這種敷衍美國的態度,不管是在縮表上玩弄文字游戲,還是最近向市場投降,試圖暫緩加息節奏,都讓美國一些派系感到不滿,而這是岸田可能不謀求連任的原因之一。
當然,岸田不謀求連任的原因有很多。
我個人是認為,更多原因是岸田自己頂不住美國壓力,眼瞅著繼續被美國逼迫下去,日本很大可能會爆發金融危機,所以岸田索性就是放棄尋求連任,把這口鍋提前甩出去。
這樣后面如果爆發金融危機,就跟他岸田沒有關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