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初發生街頭暴亂以來,孟加拉國局勢已完全失控。目前由軍方出面接管,“政府”宣布從8月6日18點開始在全國實行宵禁。
據法新社援引孟加拉國醫院消息,在8月5日發生的激烈暴亂中,一天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了109人,累計死亡人數已超過千人。
孟加拉國總統謝哈布丁當天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理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辭職后,逃往印度。
印度媒體稱,哈西娜乘坐的軍用飛機降落在了德里加濟阿巴德的欣頓空軍基地,印度空軍軍官到機場對她表示歡迎。
她已被轉移到新德里的一個安全屋,與在她一起的還有她的妹妹。
印軍正在印孟邊境高度戒備。
印度外長蘇杰生證實哈西娜目前人在印度,但這是她“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出向印度提出的請求。
由于哈西娜政權垮臺,孟加拉國反印情緒高漲,社會上出現了追殺印度教教徒的現象。
印孟蜜月期已經一去不復返,哈西娜逃往印度更是令印度百口莫辯。
為了避嫌,印度將把哈西娜送往倫敦。但英國也不敢收,英國自己就夠亂的,英國希望聯合國介入調查之后再決定。
還有一種說法是哈西娜已經秘密抵達倫敦。
《印度斯坦時報》6日則透露,哈西娜原計劃從新德里搭乘航班前往倫敦,但在登機前被英國拒絕。
因此,這個燙手山芋大概率還在印度。
不過,她在哪里,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孟加拉國何時恢復平靜?
哈西娜臨走前同意釋放她的死敵--前總理卡莉達·齊亞。
總統謝哈布丁簽署了釋放令,卡莉達·齊亞離開監獄,獲得自由。
預計在一段時間的軍事管制之后,卡莉達·齊亞陣營有可能再度掌權。
但是動蕩還未平息,聯合國呼吁各方舉行談判,結束混亂局面。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5日呼吁孟加拉國建立“民主秩序”。
印度外長蘇杰生表示對孟加拉國局勢“深感擔憂”。他稱,“我們當然一直高度關注,希望該國法律和秩序得到恢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6日表示:作為友好近鄰和全面戰略合作伙伴,中方真誠希望孟加拉國早日恢復社會穩定。
孟加拉國局勢有外溢風險,孟加拉國的問題,南亞國家也同樣存在:
經濟落后、基建荒廢、高失業率、特權泛濫、家族政治、宗教沖突、社會撕裂……
再加上美國為實施“印太戰略”企圖在孟加拉灣建立軍事基地,扶持親美勢力搞“顏色革命”。以孟加拉國為支點,搞出一場“南亞之春”也不是不可能。
國內有學者認為孟加拉國暴亂看不出有“顏色革命”跡象,這種話,說了跟沒說一樣,難道美國在發動“顏色革命”時,能讓這些書生看到證據?
孟加拉國局勢走到這一步,只能說是“顏色革命”搞劈叉了。
因為,無論是當權的哈西娜,還是在野的卡莉達都不愿意成為西方的傀儡,而西方扶持的力量又不足以取代她們。
結果,搞出了一個“軍政府”。
孟加拉國這么亂,網上有不少分析文章,但大多是講哈西娜政權是如何失去民心。
這種倒推式分析,無法解釋今年1月的大選結果。
在1月7日議會選舉中,哈西娜領導的“人民聯盟”贏得223個席位(共350席),她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連任。
哈西娜本人在戈巴爾甘尼選區以249965票當選議員,她的對手拉赫曼只獲得6999票,另一位對手莫拉僅有425票。
1月大選,并不存在舞弊問題,西方也沒有這方面的指控。
不是說選票反映民主選擇嗎?
那怎么到了7月,哈西娜就突然成了“全民公敵”?
說是“公務員配額制”所導致,但1月大選時,“公務員配額制”同樣存在。
經濟問題?南亞地區經濟一直處于頹勢,哈西娜還不是連連選贏。
所以,孟加拉國問題從表面上是無法解釋的。
先了解一下孟加拉國的基本歷史,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今天局勢。
“兩個女人的戰爭”
自1991年“民主化”(議會制,總理掌權,跟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一樣)以來,孟加拉國就是由謝赫·哈西娜和卡莉達?齊亞輪流當總理。
哈西娜領導的是“人民聯盟”
卡莉達領導的是“民族主義黨”
哈西娜:親印友中(繼承她的父親穆吉布的路線,穆吉布是“國父”)
卡莉達:反印親中。繼承她的丈夫(前總統齊亞·拉赫曼的路線)
孟加拉國實際上并沒有國家政治,只有家族政治;沒有政黨,只有家族。
兩人女人之間也是血海深仇。一個是殺父之仇,一個是殺夫之仇。
這場暴亂的目的原本是想把這兩個女人都搞掉,大洗牌,建立一個親西方政權。
但決定性力量還是軍隊。
所以,卡莉達被放了出來,在野十幾年的“民族主義黨”要翻身,它們是這場暴亂的主要力量之一。
孟加拉國政治是畸形的,所謂“民主化”改變不了這一點。
“公務員配額制”就是畸形的產物。
誰是“公務員配額制”的受益者?“自由戰士”的后代、女性、殘障群體、少數族裔。最大受益者就是“自由戰士”。
網上很多人將“自由戰士”理解為“開國功臣”、“軍屬烈屬”……
但這種說法并不準確,“自由戰士”問題曾是兩個女人你死我活斗爭的因素之一。
“自由戰士”是指當年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時,在東巴(今天的孟加拉國)長期從事武裝斗爭的人員,他們追隨哈西娜的父親穆吉布。
也就是說,并非所有參加獨立戰爭的武裝人員都是“自由戰士”。
從巴基斯坦軍隊里反水加入獨立戰爭的孟加拉軍人,則被認為是“外來軍人”。
卡莉達的老公齊亞.拉赫曼將軍就屬于“外來軍人”。
齊亞.拉赫曼17歲從軍,在西德和英國受訓,1965年參加第一次印巴戰爭。
1970年,他被巴基斯坦軍方提拔為第八孟加拉團團長,駐守吉大港。
由于穆吉布領導的“人民聯盟”與巴基斯坦政府軍爆發內戰,作為孟加拉人,同時又是巴基斯坦軍官的齊亞.拉赫曼等人,就面臨著選擇。
1971年3月27日,齊亞.拉赫曼率部占領吉大港電臺和政府機構,宣布起義,加入獨立戰爭。
孟加拉國獨立后,穆吉布出任總理,并成為“國父”,1972年他任命齊亞.拉赫曼為陸軍副參謀長。
但兩人分歧十分嚴重,主要問題是與印度的關系。
穆吉布在領導“人民聯盟”脫離巴基斯坦過程中,印度是其最大支持者。
他掌權后,自然就與印度“結盟”,而印度也不惜代價地給予新生的孟加拉國大量援助。
但齊亞.拉赫曼這批“外來軍人”跟印度打過,從心里反感印度。
更嚴重的是,穆吉布在軍隊對“自由戰士”和“外來軍人”加以區別對待,然后,又建立了效忠于自己的“國民衛隊”。
這樣,齊亞.拉赫曼這些人就成了“三等軍人”,“自由戰士”則享受特權。
“外來軍人”怨氣日益增加,軍事政變危險也在增加。
1974年1月發生的一件性騷擾事件,直接觸發了軍事政變。
當時,“自由戰士”領導人之一穆斯塔法的兒子小穆斯塔法,看到哈奇將軍的妻子漂亮迷人,就去對她動手動腳。
哈奇將軍將小穆斯塔法暴打了一頓,沒想到穆斯塔法不僅沒有訓斥兒子,反而讓自己的保鏢去圍毆哈奇將軍。
兩人鬧到了穆吉布這里,在是非對錯分明的情況下,穆吉布竟然和稀泥,勸兩人和解。
哈奇將軍回去后,帶著士兵沖進穆斯塔法他家,把這父子二人打成狗。
隨后,穆吉布下令解除哈奇將軍職務。
哈奇將軍屬于“外來軍人”,他的遭遇引起了其它將軍的不滿。“外來軍人”認為自己處境危險,在多位將軍的共同策劃下,1975年8月15日,他們發動了軍事政變。
作為陸軍副參謀長的齊亞.拉赫曼將軍也加入了政變計劃。
(哈西娜與弟弟,妹妹的童年合影)
政變當天,政變軍人攻入穆吉布官邸,當場殺死了穆吉布夫婦,還有他的弟弟,以及三兩個兒子和兩個兒媳婦,共8人。再加上其它親屬,共16人。
在這起滅門慘案中,哈西娜和妹妹正在德國(西德),兩人逃過一劫。
父親死后,人民聯盟呼吁哈西娜回來繼承父業,“自由戰士”將全部效忠于她。
但由于軍政府拒絕她入境,哈西娜就留在了印度,等待時機,報仇雪恨。
這就是哈西娜的殺父之仇。
那么,卡莉達的殺夫之仇是怎么回事?
政變之后,孟加拉國與印度處于敵對狀態,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關系。
1977年5月,孟加拉國結束軍政府狀態,齊亞.拉赫曼成為首席執政官(總統制),他的外交政策就是“反印親中”。
1978年6月,在正式的總統大選中,齊亞.拉赫曼獲勝,他成立了“民族主義黨”。他說,“中國是孟加拉國最可靠的朋友”。
同時,他改善了孟加拉國與美國、英國的關系,在美蘇對抗格局中,站在了蘇聯的對立面。
與蘇聯抱團的印度氣到不行,一場針對齊亞.拉赫曼的軍事政變開始醞釀。
“自由戰士”與“外來軍人”的惡斗,再度上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