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全球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一”!
美股三大股市開盤大跳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直接跌了2.7%,標準普爾500指數也不甘落后,跌了4.2%,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更是“勇奪”跌幅冠軍,跌了6.3%!
再加上美聯儲在這個節骨眼上拒絕降息,投資者們心里那個慌啊!
更讓老墨吃驚的是,受美股牽連,日經225指數暴跌,單日下跌達到12.4%,刷新了全球27年來的“黑色星期一”的歷史記錄。
為了證明替主子擋槍,日本這忠心表的也是讓人服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美日不是一體誰都不信!
而像沃倫·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他們已經開始拋售股票,轉而囤積現金了。
巴菲特
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明智的做法,畢竟手里有錢,心里不慌嘛!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市場的不確定性,連大佬們都開始采取保守策略了。
特朗普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乘機揶揄哈里斯和拜登。他說,美國擁有史上最無能的兩位“領導人”,市場大幅下跌是必然。
這次股市大跌,主因還得從美國7月份的非農就業數據說起。
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11.4萬,大幅低于市場預期的17.5萬。
5月份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27.2萬人大幅下修至21.8萬人,6月份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20.6萬修正至17.9萬。
也就是說,有不少于8萬的數據是虛構的。特別是5月份的數據,27萬中有5萬多是假的,下調幅度竟然能達到近20%了!
而且過去6個月,有5個月就業人數都被下修。
大家都會好奇,這么重要的數據,事后能說改就改過來了?當初在統計的時候干什么吃的!這不是造假失信嗎?不需要追責嗎?
這就是‘’雙標國‘’的國情特色,連男女性別都能隨便造,何況數據!
這就是美國非農數據頻頻超預期的“訣竅”。
通過不存在的職位增加來推動本月數據超預期,隨后再“下修”刪除部分造假數據。
可以說,美國非農等經濟數據長期造假是這次美國股市大跌的罪魁禍首。
此外,美國7月失業率達到4.3%,高于市場預期和前值的4.1%,創近三年新高。
老墨友情提醒:這還只是官方給出的失業率數據,真實的數據還要更高!
歷史經驗表明,失業率快速上行后,這一趨勢持續進而導致衰退的發生是大概率事件。
曾幾何時,美國經濟還被視為世界經濟的燈塔。
然而,這一切如今看起來像是一個虛偽的謊言。
今天老墨就帶大家回顧一下這幾年美國數字游戲背后的虛假繁榮。
數字游戲背后的虛假繁榮
美國的數據造假可不僅僅是最近這幾個月。
當然,數據造假也不限于就業率這一個范圍。
2023年和2024年初的失業率頻頻引發爭議。
例如,政府宣稱的失業率僅為3.6%,然而實際的失業率可能高達7%以上,這是因為許多失業者被排除在統計之外。
美國街頭的失業民眾
這些數據并非空穴來潮,美國連自家的報道都在嘲諷自己。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美國存在大量的“隱形失業者”——那些已經放棄尋找工作或在兼職工作中苦苦掙扎的人。
他們并未被計入官方失業率,這導致了數據的嚴重失真。
GDP增長率同樣被夸大。
在全球經濟普遍承壓的背景下,美國卻宣稱其GDP增速達到2.6%。
這引起了大量經濟學家的質疑,因為在美國GDP增長的情況下,與GDP增長相關的數據卻頻頻亮起紅燈:
美國全國發電量同比下降1.9%;
根據GDP增幅預測的個稅收入與實際收上來的稅款相差高達20%;
勞動力就業數據上存在嚴重的高估現象。
發電量是經濟活動的直接反映,稅收是基于真實經濟活動征收的,勞動力就業數據更是經濟活動的直接佐證。
這些真實數據的偏差往往能反映出經濟數據的成色,更加佐證美國數據造假的現狀。
令人震驚的是,美國GDP的構成中竟然包括了虛擬房租和毒品交易等不實際收入。
虛擬房租(甚至包括自己的房子)一項就達到了驚人的2.5萬億美元,而毒品交易費用更是高達1萬億美元。
這些虛假的數據不僅迷惑了普通民眾,還誤導了投資者,更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制定產生了深遠影響。
拜登為了競選連任,通過粉飾經濟數據來展示政府政績,手法太過拙劣。
要知道,假的終究是假的。
從“偉大復興”到“數據幻影”
美國的數據造假,回顧歷史,其實也能覺察出蛛絲馬跡。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和企業利用數據造假掩蓋危機的真實情況,這一點在之后的幾年中逐漸顯現。
次貸危機引發了金融市場的崩潰,導致多家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破產或陷入困境。
為了應對這場危機,美國政府推出了包括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在內的一系列救助計劃,總金額高達7000億美元。
這些計劃旨在穩定金融系統,但也為數據操控提供了便利。
當時,許多銀行在接受政府救助后,通過操控會計數據和資產評估來掩蓋實際虧損。
許多銀行在財報中將有問題的次貸資產重新分類,以降低其對資產負債表的負面影響。
此外,美國政府聲稱銀行業在短時間內恢復了健康,但實際情況是,通過政府救助和數據造假,美國成功地掩蓋了銀行業的實際虧損。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美國政府和企業再次使用統計欺詐手段,聲稱經濟正在快速復蘇,實際情況卻與官方數據大相徑庭。
許多小企業在疫情中倒閉,大量民眾失業,而這些情況在官方數據中并未得到充分反映。
疫情期間失業的民眾
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美國政府在疫情期間的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實際上掩蓋了經濟的真實狀態,導致GDP數據嚴重失真。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疫情初期,失業率達到了14.8%的歷史高位。
但是通過一系列刺激政策和數據調整,失業率被迅速壓低。
事實上,許多失業人員并未得到充分統計,而小企業的倒閉潮也未在數據中得到全面反映。
每次危機后的經濟數據繁榮,都是建立在泡沫之上。
美式“數字烏托邦”不斷通過數據造假制造虛假繁榮,從次貸危機到疫情期間,這一模式反復出現。
政府和企業通過操控數據,掩蓋經濟實際問題,營造出一片虛假繁榮的景象。
然而,真實的經濟狀況卻無法通過數據掩蓋,終將暴露于世人面前。
被數據掩蓋的“貧困線”
許多人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被迫從事低薪、沒有保障的臨時工。
數據顯示,約有8.7%的美國勞動者從事低薪工作,而這些工作并不能提供足夠的經濟保障。
收入增長數據也同樣被夸大,實際情況是,許多家庭的經濟狀況并未改善,生活質量反而下降。
根據數據,美國的中位數家庭收入在過去五年中增長了不到2%,而同期的生活成本卻增加了近10%。
教育、住房和工作壓力讓普通美國人的生活越來越艱難。
教育費用不斷攀升,大學學費平均每年增長3%,許多家庭不得不承擔巨額學生貸款。
而這期間美國出臺的扶持教育政策也遭遇了廣泛質疑。
民主黨曾承諾為學生減免五萬美元學生貸款,遭到美國家長質問:
“我一直為我女兒攢學費,省吃儉用十幾年,就是為了我的女兒不去背負學生貸款,但那些有貸款的人卻被減免了,為什么我們做了正確的事卻被拋棄了?”
住房成本也在飆升,許多年輕人被迫租房而無法購房。
工作壓力更是讓人喘不過氣來,長時間的工作和缺乏保障的職業環境使得許多工人身心俱疲。
諷刺的是,政府和企業通過數據造假掩蓋了這些經濟問題的嚴重性,讓民眾誤以為經濟在向好發展。
實際上,這只是另一場美式“數字烏托邦”的表演。
他們的伎倆不過是將數據這座“金山”裝飾得光鮮亮麗,但掀開表面,底下卻是危機四伏的“泥潭”。
美國政府和企業對數據造假手段的熟練運用,仿佛已經成為了一種藝術。
每次面對經濟困境,他們總能巧妙地通過一系列“數字游戲”來掩蓋現實。
然而,這些數字游戲不僅無法改變實際的經濟困境,反而加劇了普通民眾的困苦。
美國總統為了競選連任,費盡心機粉飾太平,卻忘記了真正的政績應該建立在真實的數據和民眾的福祉之上。
殊不知,“你把群眾放心里,群眾才能把你高高舉起”!
在這場美式“數字烏托邦”表演中,政府的誠信何在?
也許,他們真正的特長在于如何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數字,來編織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謊言。
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言:“謊言的代價不是你所受的懲罰,而是你自己將再也無法相信真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