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大混戰是否已經進入倒計時?
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慘遭暗殺風暴,土耳其和以色列的“罵戰”還在不斷升級。
在哈尼亞遇襲身亡后,土耳其將矛頭直指以色列,稱“以色列無意實現和平,想要擴大戰爭,國際社會應該采取措施,阻止以色列的相關行動”。
在7月30日,以色列外交部也放出消息,正在緊急與北約成員國接觸,呼吁北約組織將其成員國土耳其逐出聯盟。
以色列越來越狂妄!
自己還不是北約家里成員呢,現在就發號施令要北約把土耳其攆走,為什么?
起因就是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多次大力聲援巴勒斯坦,公開指責以色列的暴戾行徑,尤其是在最近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如果土耳其軍事工業強大了,巴勒斯坦就不會遭到以色列入侵。正如土耳其勢力可以進入利比亞,可以進入納卡地區的卡拉巴赫一樣,土耳其也可以對以色列做同樣的事情”。
也就是說,如果以色列繼續入侵,土耳其不會無動于衷,會像出兵卡拉巴赫和利比亞一樣,派軍隊進攻以色列,幫助巴勒斯坦!
要知道自從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后,仰仗美國的霸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侵入過以色列的國土,除了從去年年底開始,胡塞武裝多次拿導彈襲擊以色列,還有伊朗今年5月份導彈襲擊以色列外,外國軍隊別說從地面進攻以色列了,從空中襲擊以色列都不多見。
這次的主角土耳其,身份極其特殊——不但是中東地區軍事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同時還是北約成員國。
這也意味著如果以色列與土耳其真的爆發戰爭對抗,那么按照北約條例第五條,那么北約可能將以集團的形式幫助土耳其軍隊打擊以色列。
以色列和美國啥關系,那可是美國在中東的鐵桿盟友,讓北約集團對抗以色列,那不是亂上加亂!
所以埃爾多安此言論一出,以色列當即予以回擊。
以色列外長卡茨警告埃爾多安,“還記得伊拉克發生過什么嗎,記得薩達姆的結局是什么嗎”?
以色列又把美國給搬了出來。
要知道,在推翻薩達姆政府這件事上,美國可是扮演了核心角色,憑借其壓倒性的軍事力量成功推翻了薩達姆的統治。
如今,以色列再次提及這件事,其意圖似乎是雙重的:首先,這是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一種警示信號,警告他不要亂來;另一方面,也是以色列狐假虎威,想要用美國的名號壓土耳其一頭。
可土耳其呢,不吃以色列這一套。
從巴以沖突升級以來,土耳其選擇堅定地站在巴勒斯坦一邊,就可以看出在埃爾多安領導下的土耳其,可不懼怕什么美國霸權!
埃爾多安是第一個在國際社會公開稱哈馬斯不是恐怖組織而是解放組織的大國領導人;也是第一個公開譴責以色列,向國際刑事法院起訴內塔尼亞胡的北約國家領導人。
內塔尼亞胡估計心里老納悶了,你咋處處跟我過不去呢?
其實這倒不是埃爾多安和內塔尼亞胡的個人恩怨,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之所以土耳其選擇聲援巴勒斯坦,譴責和抵制以色列,也摻雜著自己的利益考量:
首先,堅定支持巴勒斯坦有利于土耳其樹立伊斯蘭世界的威望。
土耳其的歷史承載了奧斯曼帝國的輝煌篇章,埃爾多安從骨子里就想復興當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榮耀。
所以在埃爾多安的執政這些年里,一直積極介入周邊地區的事務處理之中。
巴以沖突爆發后,一些伊斯蘭國家和民眾認為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偏袒以色列,這也引發了伊斯蘭民眾對西方干預中東事務的反感。他們希望看到一個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強有力地代表伊斯蘭世界聲音的領導者,以抗衡西方的影響力。
所以,埃爾多安激烈的言辭和堅定的態度,在伊斯蘭世界很受歡迎,正中穆斯林的心聲。
其次,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場,能夠增強土耳其在與西方國家戰略互動中的談判地位。
其實美西方與土耳其的關系,大家都心知肚明,二戰之后土耳其本來一心向西,想要融入西方國家,無奈美西方“薄情寡義”,土耳其的入歐盟申請書遞上幾十年了也未通過,給出的理由之一居然是文化差異大。
土耳其心想:你不仁休怪我無義!
以至于在后來的俄烏沖突中,土耳其選擇了一條獨立的外交路線,堅持中立立場,并與俄羅斯保持較為密切的關系,這顯然與美國及北約其他成員國全力支持烏克蘭的姿態形成鮮明對比。
在巴以沖突中,土耳其與以色列的緊張關系進一步升級,甚至已經看見了土耳其對以色列采取強硬態度。
一直以來,土耳其在北約的態度也比較強硬。
比如瑞典和芬蘭想要加入北約,因為需要所有成員一致同意,土耳其又開始大談條件:要求瑞典和芬蘭將庫爾德工人黨及其附屬組織定性為恐怖組織,并支持土耳其打擊這些組織;要求兩國取消對土耳其國防工業的限制,包括解除武器禁運,并希望瑞典和芬蘭能夠參與到土耳其的軍事采購項目中,例如F-35戰斗機計劃和S-400防空系統相關的制裁問題...
只有全部答應這些要求后,土耳其才同意瑞典加入北約。
很顯然,土耳其明白,越不和北約保持立場,才能迫使北約對土耳其作出讓步。
那么以色列“挾美國以令北約”這招能奏效嗎?
北約就會聽以色列的號令,把土耳其除名?
這事可沒那么簡單!
北約從1949年4月4日宣布成立,就沒有過開除成員國的先例,北約憲章也沒有設定開除成員國的具體程序,任何成員國只能依據第13條自行決定是否退出,而北約無法主動驅逐成員。
這也意味著若想將土耳其從北約中排除,必須先制定新規則,并獲得全體成員國的一致同意,其中包括土耳其本身,這顯然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外,土耳其目前擁有北約內部第二大規模的常備軍力,僅次于美國,能夠在短時間內調動大量兵力。
從地理位置上說,土耳其更是美國和北約的心頭肉!
位于歐亞交界處,控制著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這對于北約的軍事布局和戰略利益至關重要。
如果哪一天土耳其出于自己的政治考量,真的退出北約組織,倒向東方,那么對于美國在歐洲和中東地區的霸權,都將是沉重的打擊!
所以,以色列真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夠不夠格把土耳其踢出北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