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富仲逝世后,有些自媒體,也許是出于擔心,也許是危言聳聽,擔心越南會改變目前相對平衡的“竹子外交”,徹底倒向美國。
在校尉看來,出現這種極端情況的可能性很小。
簡單談三點。
一是國家行為邏輯層面。
不管哪個國家,尤其是從大國中分離出來的小國,一旦獨立,都會竭力擺脫母國的影響。
原因很簡單,作為小國的統治者,為了維持統治合法性,必然會大肆宣揚自身的正統地位,同時從經濟、文化等方面盡量切斷與母國的聯系。
自大秦征服百越以來,越南北部地區就被納入了中原王朝直接管理范疇,直到宋、明時期,越南才逐漸獲得藩屬國地位。
在這個階段,越南小朝廷的正統地位逐漸得到民間認同。但在文化、經濟層面,他們依然無法擺脫中原王朝巨大的影響力,因此始終只是相對獨立的藩屬國。
直到1885年的中法戰爭之后,腐朽不堪的滿清,在老將軍馮子材打贏鎮南關戰役的前提下,依然將越南的宗主權讓給了法國。
但越南真正的獨立與統一,還在1975年,在中國的幫助下,越南相繼趕跑法國人、美國人。但重新獲得統一后,越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文化層面與中國進行切割——廢除漢字。
因為這個時候,中國的經濟輻射力,已經無法全面滲透越南。
胡志明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試圖徹底擺脫中華文化的影響,為越南的文化傳承找到新的文字載體,進而形成越南文化的獨立性、政權的獨立性。
越南這不倫不類、毫無美感的春聯,就是人為文化切割導致的畸形文化產物
二是生存策略層面。
越南統一后,就有了南派、北派之分。
通常認為,南派親美、北派親中,不過校尉覺得,改成南派敵視中國、北派依靠中國更準確一些。
因為地理條件決定了,對越南來說,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系,才是天下第一大事。
南派親美,包括黎筍時期的親蘇,其實是為了抵消中國的影響力,并非他們對蘇聯、美國有多深厚的感情。
而北派親中,也只是策略性的選擇,只是為了從中國獲取政治、經濟層面的支持,并非發自心底的親近。
說白了,南派與北派的分歧,只是越南不同的生存策略,必須服從國家行為邏輯——拒絕身邊大國的影響力以維持自身獨立性。
因此,越南的南派、北派之爭,體現在國家行為層面,就是越南歷史上在中國與美蘇之間的立場搖擺。
歷史證明,當越南保持大體中立的時候,他發展得最好,當越南選擇一邊倒的時候,就會迎來歷史的懲罰。
比如胡志明時期,越南同時與中蘇保持友好關系,同時得到中蘇支持,最后才能趕跑法國人、美國人贏得獨立。
但到了黎筍時期,越南開始全面倒向蘇聯,中越關系急劇惡化。然后就有了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也陷入了長期的經濟衰退。
黎筍之后,尤其是蘇聯解體后,越南開始在中美之間搞平衡。簡單說,就是政治決策上緊跟中國、經濟發展上緊跟美國。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像中國這樣,經濟上融入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政治上又堅持自己的獨立自主,需要大國底蘊、文化底蘊。
因為經濟層面的學習、融入,必將帶來文明層面的仰視、皈依。越南擺脫中原王朝直接管轄后,之所以繼續成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無法在經濟上擺脫中原王朝。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并沒有穿透歷史迷霧、歸納總結成百上千年歷史經驗的能力,而只能看到眼前的經濟利益。
六零后、七零后多公知、買辦,就與這段政治、經濟脫節的歷史有很大關系。面對隨西方發達市場經濟而來的文化沖擊,以及西方精心營造的普世價值體系,我們中的很多人,甚至不如百年前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傳統士大夫,完全喪失了文化自信。
這種經濟弱勢帶來的文化雌伏,不止中國有過,蘇聯也有過,越南自然更加難以避免。
因此,越南版革新開放啟動后,在中國都要依靠美國發展經濟的大環境下,越南自然更是如此。
這個階段,越南內部“友華則亡國、反華則亡黨”“與其亡國、不如亡黨” 的論調甚囂塵上,以發展經濟的理由隱性倒向美國、疏遠中國,變成了南派爭奪越南政壇主導權的表現形式。
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以阮富仲為代表的北派逐漸占據上風,并提出了竹子外交理論。
三是現實的選擇。
所謂竹子外交,就是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就是越南的現實選擇。
在政治層面,越南同樣面臨西方文化、西方意識形態甚至顏色革命的沖擊。為了維護政權合法性,越南必須在政治上靠攏中國。
在文化層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南開始同時面臨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沖擊。在越南精英階層之中,是社會主義思想與西方普世價值觀的爭奪,在普羅大眾層面,是中國的《還珠格格》與好萊塢明星的爭奪。
越南版還珠格格,連瞪眼都抄襲去了
經濟層面更為復雜。
相比胡志明時代、革新開放時代,進入二十一世紀尤其是最近十來年后,在經濟層面,越南逐漸變成了中美之間的“加工商”。
一方面,越南離不開中國。
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尤其是中美貿易戰開啟后,越南逐漸承接了大量中國轉移的中低端產業。
由于越南自身基礎工業能力有限,對于中國的電力、機床、化工原料、機械零部件,越南根本擺脫不了。
實際上,越南的工業,完全可以視為中國產業鏈的一部分,也即負責來料加工、貼牌生產的部分。
另一方面,越南也離不開美國。
越南的來料加工、貼牌生產能力越強,就越是依賴美國,因為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
在校尉看來,越南的竹子外交,可以歸納為三句話:政治上適度靠攏中國,文化上盡量保持獨立,經濟上維持中美平衡。
因為中國是越南擺脫不開的地緣政治環境決定性因素,尤其是中國的經濟重新復蘇之后;同時中國也是越南維持政權獨立性、合法性必須抵制的對象,越南對中國病態似的警戒,短期內難以改變。
越南高鐵之所以嚴重滯后于中老鐵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越南對中國根深蒂固的警戒心態
最后說說后阮富仲時代越南的走向。
首先,竹子外交的名字也許會改變,但越南這種盡量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的基本國策不會輕易改變。
其次,隨著中美博弈的進行,竹子會適度倒向占優的一方,但不要指望越南徹底倒向中國或是美國。
再次,蘇林的成長經歷有嚴重缺陷,越南政局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劇烈的波動期。
公安系統出身的蘇林,要想執掌越南,將會面對巨大的挑戰
關于阮富仲之后的越南局勢,簡單概括,就是短期會有波折、長期相對平穩。
關于阮富仲之后的中越關系,簡單概括,就是短期會有沖擊、長期相對平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