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
三大洲社會研究所向您問好。
6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對平民的襲擊。安理會在其新聞聲明中寫道,剛果(金)武裝部隊以及盧旺達和烏干達等鄰國支持的各反叛組織所發動的這些襲擊“正在使剛果民主共和國和該地區動蕩的安全與穩定局勢惡化,并進一步加劇了當前的人道主義局勢。”五天后的6月25日,聯合國駐剛果(金)東部維和部隊依據2023年12月安理會決議撤出。該決議承諾為12月20日剛果(金)大選提供安全保障,并開始逐步從該國撤出維和部隊。
與此同時,盧旺達支持的反政府武裝“3月23日運動”(簡稱M23)繼續在剛果(金)東部省份穩步推進,那里自1994年盧旺達種族滅絕以來一直沖突不斷。三十年來,盡管達成了多項和平協議(主要有1999年的《盧薩卡協議》、2002年的《比勒陀利亞協議》、2002年的《羅安達協議》和 2003年的《太陽城協議》),但很少實現持久和平。死亡總人數的記錄非常少,但所有跡象都表明,有600多萬人被殺害。剛果(金)東部的暴力事件難以解決,導致人們對終結這場屠殺的可能性感到絕望。與此同時,人們還對這場沖突的政治背景及其與非洲大湖地區殖民歷史和電子時代關鍵原材料爭奪戰的深刻淵源一無所知。
為了弄清楚這場沖突,三大洲社會研究所與安德烈·布盧因文化中心(Centre Andrée Blouin)、剛果-金沙薩研究中心(CERECK)和“土地主權運動”(Likambo Ya Mabele)合作,編寫了很有分量的新一期匯編《剛果人為自己的財富而戰》(The Congolese Fight For Their Own Wealth)。八年前,我們組建了一個團隊來研究這場持續不斷的戰爭,并特別強調了帝國主義和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一直困擾非洲該地區的資源竊取問題。19世紀,在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統治下,剛果淪為殖民地,與此同時,該地區的勞動力、橡膠、象牙和礦產也被掠奪一空。如今,跨國公司仍在繼續這一罪惡行徑,竊取對日益發展的數字和“綠色”經濟至關重要的礦產和金屬。正是這些資源財富將戰爭引向了這個國家。我們在匯編中提到,剛果(金)是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其未開發的礦產儲量就價值24萬億美元。然而,與此同時,74.6%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15美元,每六個剛果人中就有一人赤貧。是什么讓一個資源如此豐富的國家這樣貧困?
通過檔案研究和礦工訪談,這期匯編揭示核心問題是在于剛果人民無法掌握自己的財富。自1958年剛果民族運動黨(Mouvement National Congolais)成立以來,剛果人民一直在與猖獗的竊取行徑作斗爭。該運動旨在擺脫比利時,并掌控剛果豐富的自然資源,而早在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工人階級就為此進行了抵抗。這場斗爭并不容易,也尚未成功:剛果(金)仍然被強大的剛果寡頭政治和經其許可經營的跨國公司所剝削和壓迫。此外,該國一方面遭受鄰國盧旺達和烏干達在代理民兵組織協助下發動的侵略戰爭,另一方面還受到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機構的干涉,這些機構將執行新自由主義政策作為獲得貸款的必要條件。
就在剛果(金)2023年12月大選的前幾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該國撥款2.021 億美元,因為該組織相信無論誰贏得大選,都會維護“計劃目標,包括限制宏觀經濟下滑和繼續實施經濟改革議程。”換句話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它都可以繼續推行電力私有化,并起草對跨國公司極為“慷慨”的采礦法規(“慷慨”一詞出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自己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特派團團長諾伯特·托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微薄資金足以壓制對剛果(金)豐富資源行使主權的呼聲。
非洲大湖地區在多個方面都無法解決其痼疾:根深蒂固的新殖民主義架構阻礙了需要充足資金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直到最近,大多為澳大利亞、歐洲和北美礦業公司的強大力量一直都在破壞實現資源主權的努力;帝國主義列強憑借其財力和軍力使當地統治階級屈從于外國利益;這些地方統治階級軟弱無力,無法制定強有力的利國計劃,如布隆迪前總理路易·魯瓦加索雷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首任總理帕特里斯·盧蒙巴(兩人均于1961年遭帝國主義列強暗殺)所嘗試的計劃,這種情況阻礙了地區進步;人們迫切希望創建的計劃是要圍繞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團結人民,而不是陷入種族分裂(僅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就有四百個族群)和部落主義,這會撕裂社區,削弱他們為自己的命運而奮斗的能力。
1960年剛果(金)獨立后,這一計劃蓬勃發展。1966年,政府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其控制所有未被占用的土地及其附帶礦產。1973年,該國《一般財產法》允許政府官員隨意征用土地。創建一個利用物質資源造福各族人民的計劃,而非煽動民族分裂,這必須再次成為核心重點。然而,該地區的公民權觀念仍然與種族觀念相互糾纏,引發了種族沖突。正是這些觀念導致了1994年盧旺達種族滅絕。由于缺乏共同計劃,人民大眾的敵人得以鉆空子,利用人民的弱點。
剛果民主解放力量同盟(ADFL)、解放盧旺達民主力量(FDLR)、剛果民主聯盟(RCD)和剛果解放運動(MLC)等等各種政治和軍事陣線將該地區推向資源戰爭。鈳鉭鐵礦、銅和黃金的儲量,以及對剛果(金)和烏干達之間連接剛果(金)東部和肯尼亞蒙巴薩港的邊境公路的控制,使這些武裝組織和少數權貴變得非常富有。戰爭不再僅僅關乎后殖民時代的共識,還關乎被轉移到遠離非洲大湖地區的國際資本家階級的財富。
有意思的是,只有當中國資本開始與澳大利亞、歐洲和北美企業競爭時,剛果(金)的勞工權利問題才成為“國際社會”極為關注的問題。以前對剝削視而不見的人權組織開始對這些問題產生濃厚興趣,并炮制出“血腥鈳鉭鐵礦”和“血腥黃金”新詞來指代在多個非洲國家經營的中國和俄羅斯公司所開采的初級產品。然而,正如這期匯編以及《文化縱橫》國際版新一期《“一帶一路”時代的中非關系》所述,中國的政策和利益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導的剛果(金)議程形成了鮮明對比,因為中國力求“在剛果(金)進行礦產和金屬加工,并為該國建立一個工業基地”。此外,中國企業生產的商品通常是供應給全球北方消費者,而西方的說法卻習慣性忽視這一諷刺性事實。國際社會聲稱關注侵犯人權的行為,但對非洲人民的希望和夢想毫無興趣;相反,國際社會的動力是全球北方利益和美國領導的“新冷戰”。
我們的藝術部與金沙薩安德烈·布盧因文化中心的藝術家合作,由年輕有為的藝術家們花費數周時間,在工作室里創作出新一期匯編和本期簡報中的插圖。請閱讀我們的第四期《三大洲藝術簡訊》,了解他們的創作過程,并觀看安德烈·恩丹比(André Ndambi)制作的“剛果主權藝術家”(Artists for Congolese Sovereignty)視頻,其中介紹了藝術家們的作品。
我們的匯編以剛果青年的話收尾。剛果青年渴望土地,渴望愛國文化,渴望批判性思維。這些年輕人在戰爭中出生、長大、生活。然而,他們知道,剛果(金)的富足資源足以讓其憧憬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一個超越狹隘分歧和無休止流血的和平與社會發展的世界。
熱忱的,
Vijay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