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錘子打鐵”為封面的2024版日本防衛白皮書昨天發布了。
根據日本媒體的說法,這幅圖片的意思是“鍛刀”,想要表達的是日本目前增強軍事實力的決心。
今年是日本自衛隊成立70周年,這本白皮書則是日本迄今發布的第50部防衛白皮書。
縱觀白皮書內容,一言以蔽之,就是居心叵測,沒安好心。
日本防長木原稔7月12日說,日本現在“處于二戰后最嚴峻且復雜的安全保障環境下”,因此需要推進一系列的防衛政策。
但是,這部白皮書的重點并非日本自衛隊的防衛政策,而是對周邊國家的司馬昭之心。大量首次出現的攻擊性表述,暴露了日本對于周邊國家掩藏不住的攻擊性。
首當其沖的,是日本的老鄰居:中國。中國在日本眼里依然是“最大假想敵”。
在去年的白皮書里,日方就將中國稱呼為“最大戰略挑戰”,放棄之前使用的“安全關切”一詞。
今年,日本不僅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更加強硬地渲染“中國威脅論”,將中國放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今年的防衛白皮書用了整整30頁分析中國的軍事動向,認為“中國軍事力量迅速增強”“在日本周邊軍事活動日趨頻繁”。此外,白皮書還聲稱,中國在臺灣周邊的軍事活動“日益活躍”,認為中國正借此“試圖提高實戰能力”,借機炒作臺海危機。
對于中國在釣魚島海域進行的例行巡航,日本恨得咬牙切齒,嚷嚷著“管控迫在眉睫”。
白皮書首次指出了中國軍事活動的范圍,說中國的活動范圍已從日本列島與沖繩和菲律賓的所謂“第一島鏈”擴大到伊豆群島與小笠原群島、關島和其它島嶼的“第二島鏈”。在日本列舉的周邊值得警惕的八大軍事活躍區域中,就有五個和中國相關。
可笑的是,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國家、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日本卻妄想出一堆“中國威脅論”,實在是讓人不恥。
除了中國,日本還指責了俄羅斯和朝鮮。這不,白皮書上還配了普京的照片。
白皮書把俄羅斯視為一大擔憂,理由是俄羅斯與中國、朝鮮發展軍事聯系。日本擔心中國和俄羅斯船只在日本周邊的反復聯合出動,也擔心俄羅斯和朝鮮的戰略伙伴關系影響日本的安全。
白皮書還指,朝鮮的導彈射程已經可以覆蓋美國本土。是的,連大哥家都不安全了,更不用說小小的日本了。
在白皮書中,日本照例又加上了一句“獨島是日本的”,一經發布,就招來了韓國的嚴正抗議。
更讓人吃驚的是,這個白皮書還有兒童版。從2021年開始,日本防衛省就開始發布面向中小學生的兒童版防衛白皮書。
兒童版的頁碼沒那么多,目的是讓“擔負國家未來”的孩子們理解和支持日本國防。
兒童版白皮書采用的是日本人擅長的動漫設計,提倡“忠君愛國”的美德,讓孩子們牢記美國是日本的保護傘,是爹,“美日同盟”萬年長,同時宣揚“中國威脅論”,竭盡全力抹黑中國。
這令日本國內不少人都感到不寒而栗。他們不禁想起了日本在二戰中的“神風突擊隊”。
白皮書至此,便道出了其真實目的,既然日本面臨這么多的“外來威脅”,那日本就必須增強“防衛能力”。對此,白皮書提出了七大能力,包括:防區外打擊能力、聯合防空反導能力、無人裝備防御能力、跨領域作戰能力、指揮控制與情報能力、機動部署能力、“持續性和強韌性”能力。
很顯然,在這七大能力中,防區外打擊能力和跨領域作戰能力這兩項顯然與其國土防御無關,明顯屬于進攻性手段。日本的野心再次暴露無遺。
日本正在努力向一個軍事進攻型國家轉型。
美國在二戰實現對日本的單獨占領后,為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在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主導下出臺的“和平憲法”于1947年5月3日正式施行。“和平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作為國家主權發動戰爭、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它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交戰權。
在此“和平憲法”限制下,日本長期以來執行“專守防衛”政策,在日本官方1970年的防衛白皮書中,“專守防衛”表述為:“只能用最低限度的防衛力量在日本領土內進行防御性作戰,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更不能對他國實施先發制人的攻擊”。
根據這一規定,日本不允許使用遠程轟炸機、攻擊型航母、洲際彈道導彈等能夠對他國造成侵略威脅的武器。同時,日本不能采取超越自衛范圍的行動。只有當日本遭受直接或間接侵略時,才能出動自衛隊,不能實施所謂的“海外派兵”。
但是,日本不甘心呀!大和民族這么有“理想”,怎么能被“和平憲法”長期束縛呢?于是,在日本,突破“和平憲法”限制,發展攻擊性的呼聲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為了構建反華包圍圈,正在不斷放寬對日本的限制。于是,日本瞅準機會,正在從立法、武器、駐軍等多方面,給自己偷偷松綁。
第一,是從立法層面給自己找一個有理有據的說法。
日本謀求軍事擴張的小動作由來已久。早在1956年就有人提出:“在國家領土受到導彈攻擊等侵犯的情況下…用導彈等攻擊敵人基地屬于自衛范圍”。
2015年,安倍晉三在執政時期完成了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安保體制。
2022年12月16日,岸田文雄政府出臺《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三文件”,正式將“對敵基地攻擊能力”表述為“反擊能力”。
2023年版防衛白皮書將“反擊能力”進一步表述為:“不僅利用導彈防御網防止來襲的導彈,而且防止敵方進一步武力攻擊,予以有效反擊的能力。以此讓敵方放棄攻擊念頭,從而阻止武力攻擊本身”。意思就是:日本也可以發射導彈。
第二,是從世界范圍內找一群患難與共的兄弟。
除了加強日美同盟,一再討好美國之外,日本還在周邊國家布局,積極聯合所謂志同道合的國家來擴大“朋友圈”。
日本和澳大利亞、英國簽署了《互惠準入協定》,和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法國、印度等簽署了《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和德國、意大利、法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締結了《防衛裝備和技術轉讓協定》,此外還廣泛開展和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的軍事演習和軍事合作。就在7月8日,日本還和菲律賓簽署協定,允許兩國在彼此領土上部署軍隊,意圖插手南海事務。
白皮書介紹,日本和盟友美國以外的國家深化了合作,被列入“合作國家和機構”從去年的47個增加到51個。
第三,是大把花錢,趕緊制造武器。
今年,日本首次在白皮書內專設欄目,討論國防能力與開支。到2027年度,日本的防衛費將增至GDP的2%,與北約標準相同。屆時日本將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軍事支出國。
在武器裝備上,日本將在五年內生產延長射程的國產12式反艦導彈,并購買射程約1600公里的美制“戰斧”巡航導彈。這些具有作戰能力的進攻性武器超出了日本固有防區,擁有摧毀他國疆域內導彈基地等進攻能力,實際上早已違背了日本“和平憲法”的規定。
此外,日本還將“出云”號護衛艦升格改造為攻擊型航母,與美國聯合研制下一代戰斗機。日本自衛隊將與美軍聯合成立 “統合作戰司令部”。
第四,是抓緊軍事基地的部署。
日本歷經十多年的籌謀,先后在石垣島、奄美大島、沖繩本島和宮古島部署了12式岸艦導彈系統和地空導彈系統。沖繩本島除了駐日美軍基地和日本空中自衛隊之外,還部署了日本陸上自衛隊的第15旅團。
其中,石垣島距離臺灣僅200多公里,距離釣魚島170公里,宮古島距離釣魚島200公里。可以看出,日本妄圖通過在釣魚島周邊島嶼部署進攻性武器,在戰略上對釣魚島形成軍事包圍,做好武力奪取或者應對可能出現的武裝沖突的軍事準備。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用在日本身上可能最為恰到好處。就在氣勢洶洶的“防衛白皮書”發表之際,時事通訊社11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岸田內閣的支持率跌至15.5%,刷新2012年日本自民黨重新掌權以來的新低。
這對于剛從北約峰會上回來的岸田文雄來說,不啻于一記重擊。
在日本國內問題不斷的時候,就算白皮書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在國內大喊“狼來了”,又有多少日本民眾會支持岸田政府的“反擊計劃”,置自身安全和穩定于不顧呢?再說,亞洲民眾對于二戰的記憶尚未被遺忘,日本的居心叵測,誰會看不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