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洲除了法國在變天,英國也在變天。
不過,法國是在右轉,而英國則是在左轉。
7月4日,英國舉行五年來的首次大選。結果也不出意外,工黨獲得了碾壓式的勝利。
根據(jù)出口民調,工黨有望贏得英國議會650個席位中的410席,這是工黨1997年大獲全勝后取得的最大勝利。
但就在不到五年前,工黨在保守黨手中遭遇了自1935年以來最慘痛的選舉失利。
工黨從5年前的慘敗,到現(xiàn)在大獲全勝,英國遭遇了什么,讓民眾出現(xiàn)如此大的逆轉。
這其中包括,2020年爆發(fā)的疫情危機,英國作為最早躺平的國家,也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直到今年,英國仍然有約280萬“經濟不活躍人口”,其中很多就是因為嚴重長新冠而無法就業(yè)的人群。
而且由于疫情長期肆虐,讓人群整體免疫力下降,也讓其他各類疾病處于高發(fā)態(tài)勢。
所以,至今英國仍然有700萬-800萬的人在排隊“等待醫(yī)療”,這也讓英國民眾極為不滿。
還包括,2021年開始爆發(fā)的通脹危機。
自從2021年8月英國通脹率突破3%大關,英國通脹就一發(fā)不可收拾。
特別是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后,讓英國通脹率一度超過10%,一直到2023年10月,英國通脹率才首次跌回6%以內。
這也讓英國通脹問題,在歐洲國家里也是最嚴重的,特別是英國的食品通脹極其嚴重。
英國前前首相約翰遜,還一度讓英國民眾減肥少吃來應對食品高通脹。
可以說,通脹失控問題,是英國民眾對保守黨最不滿的地方,也是這次保守黨支持率下滑的主因。
通脹率是指CPI同比數(shù)據(jù),所以理論上只要CPI維持一年橫盤,通脹率就可以降至為0。
英國最新的5月通脹率雖然已經降至2%,看起來是恢復正常了。
但英國CPI實際上并沒有回落。
所以,英國民眾并不會因為數(shù)據(jù)上的通脹率降回2%,就覺得英國物價已經恢復正常,跟4年前比起來,當前英國物價仍然是大幅增長,這是民眾最直觀的感受和記憶。
而在英國民眾保守高通脹之苦的情況下,英國政府仍然堅定履行自己作為歐洲攪屎棍的歷史慣性,不斷拱火俄烏沖突,破壞俄烏和談,大力去援助烏克蘭。
如果英國民眾生活日子還過得好,那對于英國政府去援助烏克蘭,民眾可能也不會有多大反對意見。
但現(xiàn)在英國民眾自己都得面臨高通脹壓力,甚至可能吃不飽飯,那自然不喜歡看英國政府拿著納稅人的錢去援助烏克蘭。
關于吃不飽飯這個事情,也不是我瞎說的。
路透社在2023年6月報道,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這一年時間里英國有1130萬人口因為經濟困難每天處于食物短缺或饑餓當中,占了總人口的1/7。
這種情況下,保守黨的支持率怎么可能高。
事實上,就是因為保守黨支持率持續(xù)大幅下降,所以英國首相過去兩年才會頻繁換人。
約翰遜是2022年9月辭職,就換了特拉斯。
結果特拉斯就當了44天首相就光速辭職,才換了前首相蘇納克。
這實際上就是保守黨為了通過換人,試圖挽救雪崩的支持率。
但顯然,蘇納克也沒能力改變當前保守黨糟糕的支持率。
在這次大選前,英國工黨的支持率是48%,而保守黨的支持率僅為27%;
蘇納克之所以提前進行大選,也是因為越晚選,保守黨只會輸?shù)迷诫y看。
本來英國大選是在2025年1月28日以前舉行。
外界原本預期蘇納克會在今年秋季提前大選,因為屆時經濟形勢可能進一步改善。
然而,蘇納克選擇了將大選提前到7月4日。
據(jù)報道,數(shù)名不愿公開姓名的保守黨議員接受采訪時說,英國經濟形勢接下來有可能變壞,所以蘇納克進一步提前選舉值得冒險一試。
但蘇納克的冒險,跟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一樣,都是以慘敗告終。
這里也不難看出,其實歐洲大陸的右轉,和英國的左轉,本質上都是同一個原因,就是民眾對現(xiàn)狀的不滿。
只不過,歐洲大陸長期白左當?shù)溃癖娋蛯ψ笠聿粷M,想尋求右翼帶來改變。
而英國過去14年都是右翼保守黨執(zhí)政,所以,英國民眾就對右翼不滿,想尋求左翼帶來改變。
但這里最關鍵問題是,不管是法國的極右翼,還是英國的左翼工黨,他們上來就能扭轉當前歐洲糟糕的經濟嗎?
我覺得并不能。
民眾雖然寄希望于選另外一個政黨帶來改變,但這種左右翼的切換改變,并不能解決深層次問題。
這是西式民主的一個弊端,雖然左右翼政黨的政策看起來截然相反,但這種相反,是為了攻擊對手而制訂,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去制訂政策。
所以,我并不看好英國工黨上來,就能讓英國有全新面貌,能讓英國民眾擺脫當前的經濟泥潭。
這次工黨大獲全勝后,成為英國新首相的是斯塔默,1962年出生,今年62歲。
他是50多歲才成為議員,之前是一名律師。
他在年輕時,是一名激進的左翼人士,有一段時間,他曾擔任《社會主義選擇》雜志的編輯。
他的父親是一家工廠的工具制造工人,母親是一名護士。所以他經常說自己是工人階級出身。
斯塔默是一直到2015年才進入英國議會,開始從政。
2019年英國大選,工黨遭受1935年以來最嚴重的慘敗,迫使當時的工黨黨魁科爾賓辭職。
而斯塔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臨危受命,成為工黨新黨魁。
斯塔默在4年時間里,團結了工黨的激進左派和溫和派,打造一個左翼的中間路線。
這種中間路線,不是指左翼和右翼的中間路線,而是激進左派和溫和左派的中間路線。
雖然斯塔默年輕的時候是激進左翼,并且他一開始是憑借左翼綱領成為工黨黨魁。但在他成為工黨黨魁后,他實際上是采取更溫和的立場。
工黨許多左翼人士表示,斯塔默一直在該黨內部進行一項長期行動,以確保只有溫和派成員才能成為議會候選人。
從結果來說,斯塔默的能力應該還是不錯的,4年時間里就把工黨從分裂的狀態(tài),塑造成給人感覺是團結的、中左翼的工黨。
讓工黨自去年以來,一直保持支持率領先保守黨20個百分點。
不過,我覺得這與其說是斯塔默做得好,還不如說是保守黨做得太爛。
斯塔默的一些政策立場,在成為黨魁之前,斯塔默是主張能源和水務公司國有化,并為大學生免除學費。
但最近幾年,斯塔默以英國公共財政狀況不佳為由,放棄了許多成本高昂的政策,比如斯塔默放棄了之前將能源和自來水公司國有化的主張。
不過,他承諾在五年內將幾乎所有客運鐵路服務重新收歸國有,由一家名為“大英鐵路”的新公司運營。
此外,斯塔默放棄了之前取消大學生學費的承諾,稱政府無力承擔。
不過,斯塔默表示,工黨將開始對英國私立學校的學費征收增值稅。
身為西方左翼,斯塔默是肯定得支持清潔能源,但工黨也縮減了其在2021年做出的每年在綠色能源項目上投入280億英鎊的承諾。
但斯塔默承諾通過一家名為“大英能源”的新公司向綠色能源領域投資80億英鎊。
這個斯塔默的競選承諾,動不動就是“大英鐵路”“大英能源”,給我感覺比歐洲極右翼還善于打“民族主義”牌。
在對待巴以沖突問題上,一開始斯塔默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及其自衛(wèi)權。這激怒了許多親巴勒斯坦的選民,他也面臨著數(shù)十名要求立即停火的工黨議員的反抗。
于是,在今年2月,他呼吁“實現(xiàn)持久停火,現(xiàn)在必須這樣做”。
此外,工黨前黨魁科爾賓擔任工黨黨魁期間,一度被批評為反猶傾向,于是斯塔默暫停了科爾賓在議會的席位。
由此來看,斯塔默顯然還是持親以色列的立場,但會更靈活,其對待以色列的態(tài)度,應該是更接近民主黨背后的美國猶太資本。
2019年,斯塔默曾經推動英國是否脫歐進行二次公投,意思是想走回頭路。
不過,他現(xiàn)在則表示,英國脫歐沒有回頭路。
從斯塔默的過往經歷來看,這是一個身段比較靈活的人,說好聽點是懂得變通,說難聽點就是容易出爾反爾。
在大家比較關心的對華關系上,從歷史上看,英國保守黨則更親美,2019年之后,英國也基本照搬了美國對華戰(zhàn)略。
而英國工黨會更務實一些,對華態(tài)度也會相對更溫和一些。
英國工黨之前的首相布萊爾,對華態(tài)度就比較好。
目前工黨的影子外交大臣,對我們態(tài)度還算可以,他強調面對中國這么重要的國家,英國需有連貫一致的政策;并且他很驚訝蘇納克政府疏于與中國接觸往來,認為英國應該積極和中國全面接觸,不僅是外交大臣,其他部門大臣部長也應該到中國去訪問。
同時工黨也承諾,會在上任的100天后,全面檢視英國政府過去幾年的對華政策。
考慮到英國政府過去幾年是采取完全跟隨美國的對華政策。
那么工黨上任后,應該會相對保守黨,會采取稍微自主一些的對華政策。
而且,工黨是得到了英國大型跨國企業(yè)支持,而這些企業(yè)很看重中國市場,所以基于自身利益,工黨也不會采取比保守黨更糟糕的對華態(tài)度。
不過,在當前中美激烈博弈的大背景下,英國作為美國的小弟跟班,能自主發(fā)揮的空間是很小的,即使對華態(tài)度有所改善,但也不會改變太多。大家也不要對英國工黨抱有太大的期待。
工黨也表示,將為中英關系帶來“長期和戰(zhàn)略性的路徑”,宣稱將“在我們能合作的地方合作,在我們需要競爭的地方競爭,在我們必須挑戰(zhàn)的地方挑戰(zhàn)。”
這個其實跟美國民主黨的說法,沒有太大區(qū)別。
但總體來說,在對華態(tài)度上,英國工黨至少不會比保守黨更糟糕。
我們也不用太在意英國是工黨還是保守黨,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