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歐洲央行宣布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下調25個基點,這是歐洲央行去年10月停止加息后首次降息,也是2019年以來首次降息。
更早之前,6月5日,加拿大央行已經宣布降息25基點,把利率下調至4.75%,是這輪加息周期里首個降息的G7國家。
市場對于這次加拿大和歐洲央行降息,是早有預期,所以外匯市場波動不大。
歐元昨晚不貶反升。
因為美元昨晚是不升反貶。
看來雖然美聯儲一直嘴硬說不降息,但市場并不怎么相信。
歐洲央行這次之所以降息,主要就是因為撐不住了,而不是通脹已經得到完全控制。
歐洲央行這次降息的同時,還上調了今年通脹率為2.5%,高于3月預期的2.3%;
歐元區當前通脹率是2.6%,雖然相比2022年兩位數通脹率,確實降了不少,但歐洲央行開始降息后,很難說通脹是不是又會開始反彈。
其實我們看歐元區CPI指數也可以看到,歐元區CPI是正在出現新一輪上升周期。
在這種情況下,歐元區仍然選擇降息,自然是歐洲的經濟比較難承受長期高息的代價。
那么現在仍然還在嘴硬說暫時還不降息的美聯儲,面對的美國經濟是否能給其不降息的底氣?
我們可以再具體來看看。
(1)個人信貸風險
首先有一組數據我比較關注。
就是美國最近的信用卡拖欠率出現大幅飆升。
美國第六大信用卡發行商Discover Financial今年第一季度的信用卡拖欠率升值5.7%,而2022年Discover Financial的信用卡拖欠率還只有1.5%;
2008年次貸危機前夕,Discover Financial信用卡拖欠率是4.4%,次貸危機爆發后,信用卡拖欠率是一路飆升至最高9%;
紐約聯儲在5月14日發布的《家庭債務和信貸季度報告》,也顯示美國信用卡拖欠率在加速上升。
一季度,大約6.9%的信用卡貸款陷入嚴重拖欠,也就是拖欠超過90天,明顯高出去年同期的4.6%,這也是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信用卡拖欠率大幅上升,主要就是利率上漲,部分消費者開始面臨無力償債的狀況。
目前美國信用卡貸款利率從24%到28%,屬于一個超高的水平,這對于習慣用信用卡支付來超前消費的美國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對于那些通過以卡養卡來度日的美國人來說,更是負擔巨大,所以信用卡拖欠率才會大幅上升。
紐約聯儲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使用超過90%信用額度的借款人中,約有三分之一出現了違約,而疫情前這一比例約為25%。
此外,美國汽車貸款拖欠率也在上升,目前,近2.8%的汽車貸款拖欠90天或更長時間。
美國是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汽車貸款是僅次于抵押貸款的第二大債務類別,規模達到1.62萬億美元。
信用卡貸款和汽車貸款,可以看做是美國消費潛力的風向標。
信用卡貸款和汽車貸款拖欠率上升,說明美國消費能力正在衰竭,而消費占美國GDP高達70%,去年美國GDP之所以還能快速上升,主要就是靠消費驅動。
另外,去年也分析過,之所以美國2023年消費還能快速增長,其中貢獻最大的是醫療保健行業,但去年美國零售商的財報并不好看。
也就是美國人花在看病的支出大幅增加了,那么花在其他零售消費的支出自然就減少了。
這個主要是受新冠疫情持續的影響,長新冠人群花在醫療保健的消費持續增長,以及人們普遍感染新冠病毒后,讓其他各類傳染病都變得更加嚴重,也會增加人群整體的醫療保健支出。
另外一方面,美國人的存款很少,習慣于信用卡支出,這對于有一份穩定工作保持穩定收入的要求會更高。
但一部分長新冠人群,會嚴重到都無法工作,這部分人群數量大約200萬-400萬,他們無法工作自然沒有穩定收入,只能在家長期養病,他們大概率就只能長期拖欠信用卡,這也是美國信用卡拖欠率上升的其中一個原因。
主流分析是利率高導致美國信用卡拖欠率上升,這個確實是主因,但長新冠因素是很少人會從這個角度去分析。
不過我認為,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且這個影響并沒有消失,仍然在持續影響中。
所以,現在要分析世界經濟,確實很難繞開新冠這個影響因素。
比如,你繞開新冠影響因素,就很難解釋美國過去兩年的勞動力市場緊張現象。
這方面我分析過很多次了,這里就不再贅述。
總體來說,當前美國信用卡拖欠率上升,還反映美國2020年無限印鈔來直升機撒錢,對美國消費的刺激已經消失。
美國4月實際消費環比-0.05%,低于市場預期的0.1%,前值0.41%;
就業情況,美國4月新增非農就業由31.5萬人回落至17.5萬人,失業率上升0.1個百分點至3.9%;
不過,6月7日最新公布的非農就業達到27.2萬人,高于市場預期。
所以昨天不升反貶的美元,在今天晚上出現一波上漲。
但現在美國非農就業假得可以,我之前也分析過,根據費城聯儲的數據,去年美國非農就業虛增了80萬。
現在美國非農就業往往是一個月突然大幅超出預期,但過兩個月就會大幅下修,美名曰修正,但實際就是在公開造假,哪有動不動就把數據下修一半。
而且晚上剛公布的非農就業雖然超出預期,但失業率也上升到4%,高于市場預期的3.9%;
一方面是非農就業增加,一方面是失業率上升。
就業和失業同時上升,你說奇葩不奇葩。
(2)商業地產風險
相比個人信貸風險,美國商業地產當前面臨的風險會更大一些。
6月7日,穆迪表示,至少六家對商業地產貸款有大量敞口的美國地區性銀行的信用評級面臨被下調的風險。
穆迪認為,由于利率持續居高不下加劇了長期存在的風險,尤其是在下滑周期的時候,擁有大量商業地產貸款的地區性銀行面臨著持續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壓力。
美國商業地產當前面臨的風險大,除了高利率帶來的壓力之外,也跟疫情有一些關系。
新冠疫情對美國的影響,會直觀反映在居家辦公的流行上。
由于美國很早就放開了,整體層面的防護壓力,早早就轉移到個人身上。
那很多美國人現在更愿意居家辦公,特別是互聯網產業這類適合居家辦公的行業。
由于居家辦公的流行,美國在一些互聯網產業發達的城市,寫字樓空置率持續上升。
穆迪有一份報告現實,美國寫字樓空置率2024年一季度升至創紀錄的19.8%;
寫字樓空置率這么高,但美國房價過去幾年卻大幅上漲,這是比較異常的信號。
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Viral Acharya認為,如果算上對REITs的間接貸款,美國大型銀行的商業地產貸款敞口將增加約40%,美國大型銀行對商業地產的風險敞口可能超過監管機構所認識到的水平。
個人信貸風險、商業地產風險,這些都還不是美國最頭疼的,美國最頭疼的還是美國國債的風險。
(3)美國財政和國債風險
美國今年一季度,預期今年要支付的利息已經達到1.06萬億美元,成為美國政府最大的開支類別。
美國2023年的財政收入是4.44萬億美元,等于每年24%的財政收都得拿來支付利息。
美國2023年的財政赤字1.7萬億美元,財政赤字率達到6.3%,這是嚴重惡化的狀態。
美聯儲鮑威爾都表示,美國面臨巨大的結構性赤字,這個問題遲早要解決,而且越早越好。
對于美聯儲這樣的最大賣方來說,基本只會說好的,不會說壞的,美聯儲這算是已經說得很含蓄了。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要更加關注財政赤字問題,因為它對全世界都會產生影響,“總有一天會出問題”。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也表示,美國債務水平飆升將降低美國國債吸引力。
顯然,美聯儲雖然想要長期維持高利率,來加大對全世界的收割壓力。但是長期高利率對美國經濟自身,也會有巨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并不是輕描淡寫就可以被美聯儲化解的。
其實歐洲和加拿大敢率先降息,也是基于美聯儲撐不了多久的預期。
但總體來說,除非世界金融危機爆發,要不然美聯儲即使降息,也會先小幅降息,不會一口氣就降至2%左右的低利率水平。
我之前也分析過,而如果金融危機沒有爆發,那么美聯儲未來一年內,頂多只會小幅降息3次,把利率降至4.5%左右。
但如果未來一年內,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美聯儲才會被迫大幅度降息,甚至一口氣降至0利率。
美聯儲今年下半年是大概率會先小幅降息1-2次,這個倒還不能視為危機信號。
但如果美聯儲突然大幅擴表或者大幅降息,則可以視為金融危機爆發的信號。
并不是大幅降息導致金融危機爆發,而是金融危機爆發迫使美聯儲大幅降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