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是二戰諾曼底登陸(D日)80周年,法國舉行了一系列隆重的紀念活動,為期三天。
法新社、英國《衛報》、天空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天在卡爾瓦多斯省濱海韋爾地區主持紀念儀式,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英國首相蘇納克等人出席。
此外,美國總統拜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已先后抵達法國。
拜登夫婦先去了法國科勒維爾美軍公墓紀念陣亡美軍。
一些健在的法國二戰老兵與馬克龍共同抵達現場,他們都是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戰士。
有趣的是,戴高樂在世時,總是無視D日紀念活動,而寧愿紀念1944年8月的普羅旺斯登陸。
“自由法國”當時有177名士兵參加了諾曼底登陸,但被要求穿上英軍制服,所以,戴高樂一直耿耿于懷。
不過,現在法國也不計較這些了。
馬克龍昨天在布列塔尼的普呂姆萊克(Plumelec)舉行的第一場紀念活動上表示,“我知道我們的國家擁有雄心勃勃、勇敢,并且和他們的前輩一樣具有犧牲精神的青年一代,”
他還向布列塔尼的游擊隊員和“自由法國”空降兵致敬。
但他并沒有說,這些游擊隊員主要都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
但他們的政治身份總是被有選擇性地遺忘。
歐洲這些年的二戰相關紀念活動,總是夾雜著私貨,各國游擊隊不能提共產黨,蘇聯紅軍也必須淡化。
這次則將俄羅斯拒之門外,更離譜的是,邀請了澤連斯基參加。
澤連斯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連“反法西斯”、“反納粹”都不敢說,他只是說:當年盟軍捍衛歐洲的自由,現在烏克蘭人在捍衛歐洲的自由。那時團結獲勝,現在的團結也能獲勝。
澤連斯基2019年上臺后,就公開指責蘇聯紅軍是“入侵者”、還砸毀紅軍墓地、炸毀烏克蘭解放紀念塔、縱容烏克蘭新納粹毆打紅軍老戰士……
烏克蘭還將納粹走狗班德拉匪幫稱為英雄,這幫人可是盟軍的敵人。
把澤連斯基請來,歐洲除了表示遵從美國旨意,還有什么意義呢?
在請不請俄羅斯代表出席的問題上,法國糾結過一陣。
5月17日,“美國政治新聞網”透露,法國已決定邀請俄羅斯派代表團參加此次活動。
但美國、英國就對法國施壓了,即便是俄方派出低級別代表也不能接受。
最終法國總統府宣布,克里姆林宮的代表沒有被受到邀請,但現場會有向蘇聯紅軍致敬的環節。
據俄新社6月5日報道,普京在回應此事時表示,“讓他們自己去慶祝吧,我們無所謂”。
普京建議歐洲去讀一讀羅斯福和丘吉爾的二戰講話。
普京還說,“怎么能同那些把新納粹分子捧上榮譽之巔、奉為民族英雄的人一起來紀念反納粹斗爭中這一嚴肅的日子呢?”
對歷史缺乏嚴肅性,是西方社會面臨的普遍問題。
2022年9月14日,澤連斯基辦公室發布了一張照片,但網友發現,他的警衛佩戴著納粹“骷髏”裝甲師標志。隨后這張照片被刪除,歐洲沒有任何反應。
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日,西方將其二戰史觀的隨意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D日行動
在歐洲陸軍第一強國-法國投降后,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英國也準備投降。英國軍隊除了艱難地守衛本土之外,在全球只能靠賣隊友存活。
1942年3月,美英向蘇聯承諾,在年底開辟第二戰場,鼓勵蘇聯在東線堅持住。
8月,丘吉爾秘密來到莫斯科與斯大林會談,談話摘錄:
丘吉爾:……我們已經得出結論,我覺得難以啟齒。
斯大林:首相,這里的人神經都很堅強。
丘吉爾:進攻歐洲今年不可能了。
斯大林:這就是說,英國和美國領導人拋棄了今年春天向我們許下的莊嚴承諾?
丘吉爾:我們建議進攻西西里島(在意大利登陸)
斯大林:那是一條政治戰線,而不是軍事戰線。
丘吉爾:我們保證在1943年進攻歐洲。
斯大林:怎么保證這個莊嚴的諾言?
莫洛托夫外長插話:首相再一次證明,他們國家的人是不能犧牲的。
蘇聯紅軍扛起了迎擊納粹主力軍團的重任。
德軍在大西洋沿岸只有59個二等師,希特勒有260個師在蘇聯前線參戰。
1943年,紅軍發動夏季攻勢之后,西方對蘇聯的戰爭物資援助才達到了高峰。
斯大林催促美英兌現承諾,盡早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全面進入反攻階段。
但丘吉爾想的是英國在巴爾干半島的利益,他還是想在意大利登陸。
斯大林堅決要求盟軍登陸法國海岸,而不是意大利海岸。
丘吉爾就提出種種方案企圖否定登陸法國的軍事戰略:
一、盟軍在地中海沿岸登陸,從意大利北部解救被圍在南部的盟軍。
二、盟軍在亞得里亞海沿岸登陸,依靠南斯拉夫武裝,進入多瑙河河谷。
三、盟軍在愛琴海登陸,向北反攻。
斯大林否決了丘吉爾所有建議,1943年11月,在德黑蘭會議期間,美英的莊嚴諾言仍然沒有兌現。
丘吉爾代表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向斯大林贈送了“斯大林格勒之劍”。
劍收了,但斯大林仍在催促美英開辟第二戰場,不要再拖延。
羅斯福的參謀長們都支持登陸法國海灘,羅斯福向斯大林保證冬天過后立刻開辟第二戰場,詭計多端的英國這才沒話說。
這樣才有了““D日-DAY霸王行動””計劃的出臺,才有了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登陸。
1943年12月1日,德黑蘭會議結束,三國發表聯合聲明。
1944年春天,歐洲戰場形勢逆轉:
1月,列寧格勒解圍,紅軍由諾夫哥羅德直插波羅的海。
2月,紅軍解放基輔。
3月,紅軍從第聶伯河推進到布格河(烏克蘭西南部沃倫-波多爾高地,與紅軍作戰的一部分武裝就是班德拉匪幫)
5月,德軍被趕出克里米亞。
6月6日,諾曼底登陸。
7月,明斯克解放
8月,紅軍進入波蘭南部
離納粹德國滅亡已指日可待。
……
勝利在望,丘吉爾在英國下議院說:
我認為,斯大林大元帥是言行一致的,我還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政府比蘇聯政府更能嚴格地遵守義務,我拒絕在這里討論任何關于蘇聯的真誠問題。
倫敦升起了蘇聯國旗,英國外相艾登指揮全場高唱《國際歌》(當時的蘇聯國歌)……
1945年6月24日斯大林站在列寧墓上檢閱了紅軍將士。
今天,蘇聯紅軍的巨大犧牲,卻換不來諾曼底80周年紀念日一張邀請函,而美國卻成了歐洲救世主,這種政治獻媚不覺得可恥嗎?
二戰歷史早已被美英搞得支離破碎,歐洲戰場如此,亞洲戰場難道不也是如此?
西方對日軍侵華視而不見,對南京大屠殺漠然視之,還到處宣傳日本被兩顆原子彈轟炸的“悲慘歷史”。
中俄兩國為什么要屢次共同反對篡改二戰歷史的行為?
因為歷史虛無主義會毒害整個世界,毒害下一代。且不說歐洲,就說說中國臺灣。
2015年,民進黨開始有組織地美化日軍,以“轉型正義”為名,假模假樣呼吁放下歷史仇恨,要和解,要寬容。
實際上卻干起了為侵華日軍召魂的勾當,讓臺灣青年馬上中毒。
臺灣學生朱某在得知祖母曾是慰安婦后哭訴:“我阿嬤當慰安婦是自愿”,還哭著說自己遭到了網暴。
有這種認賊作父的青年人,日本外務省更是不遺余力地在為當年的罪行翻案。
二戰歷史是用鮮血寫就的,如果西方靠幾個小花招就能改寫,那反法西斯軍民的鮮血豈不是白流了?
二戰史,被西方挑挑撿撿,重新塑造的歷史認知是:
二戰是蘇聯和德國共同挑起的;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美軍解放的;
敦刻爾克是勝利大轉進;
諾曼底登陸是二戰最重要轉折點;
沒有美國援助,蘇聯早就亡國了;
日本是戰爭受害國
……
在集中營、大屠殺、受害人方面,不講歐洲共產黨員、不講歐洲左翼人士、不講中國人民,只講猶太人。
而逢五逢十的有關紀念日,則被西方當成了政治工具。
諾曼底登陸紀念日,西方一邊說不忘歷史,一邊卻在閹割歷史。
歐洲竟然忘恩負義到這種地步,如果它們忘記二戰的苦果,去不斷滿足戰爭販子(北約)的胃口,那么將來還會有誰來拯救他們?
玩弄歷史者必被歷史玩弄,顛覆歷史者必被歷史顛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