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互聯網上流傳著一張引人注目的衛星圖像。
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國海軍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靜靜地停在海洋中,仿佛被一股神秘力量給困住了。
此時距離也門胡塞控制區達1000多公里,美軍航母算是歇了一口氣,暫時不會被胡塞的反艦導彈追著打。
上次,也門胡塞武裝通過多架無人機襲擊對多艘美國軍艦造成傷害,老墨就說過也門胡塞武裝是整活大師,這不也門胡塞武裝又給美國送了份大禮!
也門胡塞武裝軍事部門發言人
5月31日,也門胡塞武裝軍事部門發言人公開表示,為了回應前一天美英對也門的空襲,也門胡塞武裝向“艾森豪威爾”號發射了大量有彈道導彈和無人機,“襲擊準確而直接”。
結果,這美國也是撿到寶了,不知道哪找的宣傳鬼才,竟然說服了美軍開始“辟謠”。這不“辟謠”還好,一“辟謠”就亂成一鍋粥了!
當地時間6月1日,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表示,當天該組織對用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了紅海海域的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母,并稱這是“過去24小時內針對該航母的第二次行動”。
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美國國防部和美國海軍立刻出來“滅火”,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體得到美國國防部的通稿,“不知道航母遭到任何襲擊”。“艾森豪威爾”號的指揮官干脆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試圖證明此刻F/A-18戰機起降一切正常。
“艾森豪威爾”號航母
但隨后一些細節浮出水面,卻讓美軍的回應可信度大打折扣。
首先是6月1日,美軍宣布再次將“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所在打擊群在紅海的部署行動延長一個月。
要知道這個打擊群除航母外,還包括巡洋艦、驅逐艦等多艘艦艇,大約6000名美軍官兵極大概率會滯留,按照美軍慣例官兵肯定會“罵娘”的。難道“艾森豪威爾”號已經被干趴窩了,需要在紅海附近進行維修?
其次,有眼尖的網友發現,“艾森豪威爾”號發布的F/A-18起降視頻,很可能拍攝于今年3月,而不是在發布前剛剛拍攝的。這種時候發布存量老視頻,到底是多此一舉還是欲蓋彌彰?
美國三月發布照片,F-18從艾森豪威爾號上彈射起飛瞬間
更值得玩味的是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在5月29日宣布,伊朗已經向也門胡塞武裝轉移了反艦彈道導彈技術,還提到伊朗最初利用“卡德爾”導彈的技術開發“波斯灣”和“霍爾木茲”系列反艦彈道導彈。
“雪上加霜”的是,在全球社交媒體上又出現了疑似夜暗條件下拍攝的美國航母被命中畫面。各國自媒體奔走相告,這次美國航母挨打似乎是“有圖有真相”了。
當然,考慮到也門胡塞武裝也僅宣稱對美國航母進行了襲擊,并沒有敢于宣稱“命中”,我們基于軍事常識來推斷,從也門陣地發射的有限數量反艦彈道導彈和無人機突破“艾森豪威爾”號多層防空反導網絡的概率基本等于零。
但這一輪對美國航母疑似遇襲事件的傳播,對美軍而言可稱得上“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胡賽和美軍的對比就好似一個營養不良極其瘦弱的拳擊愛好者挑戰世界重量級拳王的較量,拳王但凡被業余選手“撓”一下,都算輸人又輸陣。
為什么總在問“航母在哪里”?
到如今因為非對稱戰爭理念發展以及反艦彈道導彈和無人機等新技術新裝備廣泛擴散,開始認為本正規武裝組織在合適的環境和戰術下也許可以威脅到航母。
目前全世界真正意義上的現役航空母艦23艘,其中美國11艘,而且全部為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
曾幾何時,“美國航母在哪里”被認為是美國全球干預能力的最佳代言。跟大家想象中不太一樣的是,這句代言其實出現的時間并不算太長——也就是冷戰結束之后。
據說,提問“我們的最近的航母在哪里”的習慣,來自基辛格。老先生在每次開會討論一些安全問題之前,會習慣性地先問一句:(離被討論地區)“最近的航母在哪里?”有一說一,基辛格的確是一位擁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思想家,他已經準確的預感到,美國在未來將(不得不)采取的對外干涉模式。
想當初,老布什總統一聲令下,把時任巴拿巴政府首腦、國防軍司令諾列加抓到佛羅里達,判了他40年徒刑。
時代周刊上的諾列加
你猜,出發去抓諾列加的美國軍隊,是從哪兒出發的?——就在巴拿馬本土。當時,美軍下屬的戰區司令部之一“南方司令部”,司令部的駐地就設在了巴拿馬運河區的夸里海茨,1.4萬美軍駐扎在了巴拿馬境內的14個軍事基地之內。
當然,軍事行動開始后,又陸陸續續從美國本土調來了1萬多人,但是顯然,沒海軍什么事兒,參與這次行動的1000余名海軍士兵,絕大多數都來自海軍陸戰隊。
當1993年,老布什之后的下一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登上“羅斯福”號航母時,說出了至今被不斷引用的一句話:“每當華盛頓遇到危機時,每個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里?”
克林頓的這番話,看似很嘚瑟,但是做一個對比,你就能看出一股“悲涼”了。當他面對鏡頭狂炫自家航母時,其實就是一種“認知作戰”:他在用夸獎美國(剩下)的海上優勢,來掩蓋美軍在海外的軍事基地越來越難以為繼的事實。
過去設立在巴拿馬運河旁邊的美國主要軍事基地
所以,當美國和一些國家出現矛盾的時候,直接從他們首都附近的軍營里沖出一隊士兵,把他們的總統抓回來——你以為克林頓不想這么干啊!
大人,時代變了啊!美國這不是做不到了嘛……
“九萬噸外交”的困境
海外基地耗人耗錢,那就安心搞“九萬噸的外交”唄(航空母艦在美國的術語體系中,被稱為“九萬噸外交”)。但是面對連國際社會承認的合法政府都不是的胡塞武裝,這種退而求其次的“外交”方式,咋還是失靈呢?
首先,你的對手也不是吃干飯的,他們也在進步。
隨著俄烏沖突和紅海危機中無人機、無人自殺艇和反艦彈道導彈被大量用于執行對海打擊,甚至是對巨艦的襲擊,全球各地民眾仿佛是一夜之間發現,美國航母寬闊的甲板對從天而降的打擊而言,似乎是個不錯的靶子。
胡塞武裝的導彈
其次,老美拉胯的工業和沉疴痼疾比比皆是的戰略布局也是胡塞武裝的“好隊友”。紅海面積狹小,海峽的全部寬度只有大約30千米。這就使得美國派出的航母編隊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
離得太遠,那就完全是“隔靴搔癢”;離著太近,架不住“拖鞋黨”胡賽武裝“萬國牌”武器的“數量”龐大。可憐“艾森豪威爾”號所在的打擊群,不但缺少關鍵艦種,而且彈藥和人員經過長期消耗,早已到了應該輪換的臨界,卻仍被困在紅海不能離開。
更拉胯的是,“艾森豪威爾”號身邊連一艘護衛艦都沒有,這就像一支足球隊,上場比賽卻發現少了幾名隊員,雖然能夠暫時靠隊內其他球星的個人能力暫時彌補,卻難以長久。
這倒不是美國海軍有意冷遇“艾森豪威爾”戰斗群,而是,這個真沒有。自佩里級被美軍退役封存,護衛艦這個艦種在美國海軍中便暫時消失。痛定思痛的美國海軍也想“亡羊補牢”,但是美國現在整個糟踐,哦不,造艦體系的關鍵詞就是:超重、超值、延遲、擺爛。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最后,也是最根源的問題——美軍對外使用武力的“出發點”,早被世人詬病久矣。
2001年,美軍以反恐的名義,進駐烏茲別克斯坦的漢納巴德機場。四年后,烏茲別克斯坦政府下令,所有的美軍,請在180天內全部撤出。
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爭之后,美軍在最高峰時,駐扎在伊拉克的人數超過13萬;2009年伊拉克政府宣布,將6月30日,也就是當時駐伊美軍所聲稱的將戰斗部隊全部撤出伊拉克的最后期限,設立為“伊拉克國家主權日”,作為伊拉克的法定節日之一。大家別忘了這個政府還是美國扶持建立的。
美國指揮官丹尼爾將象征巴格達安全控制權的鑰匙交給伊拉克安全部隊指揮官
2021年8月30日,美軍正式宣布,所有美軍,已經全部撤離阿富汗;至此,美國終于用了20年時間,以上萬億美元、數千名美軍士兵的生命為代價,成功地將阿富汗的政權從塔利班換成了塔利班。
2022年4月,巴拿馬總統勞倫蒂諾·科爾蒂索·科恩簽署法案,將當初美軍入侵巴拿馬的12月20日,定為“美國入侵巴拿馬全國哀悼日”。
這種極其直白地對美軍表達“你不受待見”的例子,數不勝數。
當去年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再次出現、美軍宣布派出航母緊急趕赴中東的時候,全世界的態度就是:你愿意來,來唄,無非就是看你啥時候再灰溜溜地走。
“九萬噸”的航母居然被“拖鞋”武裝打得灰頭土臉,這種“丟臉”的方式也許有點出乎意料。但是這么多年以來,美軍的航母從來就沒有為了“和平”而啟航,總是把事情鬧得不可收場了,才拍拍屁股走人。
難道這些美軍在出發的時候,就沒有想到,再強大的軍事力量,只有朝向正確的政治方向時,才有可能真正發揮作用么?
活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