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燒了你家,然后在你家門口做起了滅火器生意……
路透社5月22日報道,根據聯合國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日本、法國、德國、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從一項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全球計劃中,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回報。
發展中國家在跟極端天氣搏斗時,那些急需的“救命錢”竟然被日、法、德、美這些“有錢人”給悄無聲息地揣兜里了。這哪是資金挪用,簡直就是踩著人家生存權在跳舞!
富國搶起“救命錢”來毫不手軟!
這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發,氣候變暖加劇,挑戰嚴峻。2023年,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揭示:多項氣候變化指標破紀錄,2023年成為史上最熱年。
極端高溫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傷害尤為慘重。
2023年,南蘇丹十五名兒童因酷暑而失去生命。
而鄰國肯尼亞,繼經歷四十年未有之干旱后,洪災又接踵而至,生命和財產遭受雙重打擊。據官方數據披露,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因這場災難已分別有120人、43人、近百人罹難。
在全球矚目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洪都拉斯總統Juan Hernandez悲痛發聲。他透露,短短五十年間,洪都拉斯已飽受82次自然災害之苦,其中竟有67次是由氣候變化所引發。僅2020年,兩次颶風便席卷了該國,經濟損失高達21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9.2%。
誰是罪魁禍首?
幾乎所有的氣候問題都是由富裕國家造成!
貧窮國家是氣候危機的重要受害者!
據調查,美國等發達國家貢獻了全球九成以上的碳排放。令人咋舌的是,在高收入如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即便是收入墊底的民眾,他們的碳排放量也遠超印度、巴西等地貧困者的6至15倍。
這一切的根源,正是資本主義對碳基燃料的依賴和殖民掠奪帶來的財富積累。正是富裕國家對自然環境的貪婪開發和對石油燃料的無度消耗,造成了如今的氣候惡果。
光喊口號不給錢?
這些發達國家享受著金山銀山,吃的肥頭大耳、滿嘴流油,卻把貧窮國家當做“烤爐”,把他們燒得面目全非。現在,這堆“灰燼”的清理費用,是不是也應該由這些發達國買單?這可是天經地義事情了!
2023年5月,英國學者算了一筆賬稱:到2050年,美國和歐洲應該為歷史上的巨額碳排放向全球最貧困的“南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賠償192萬億美元,其中美國需要承擔最大一筆80萬億美元的賠償。
而早在2019年,這些富得流油的發達國家就拍著胸脯保證,要每年掏出1000億美元來幫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問題。
這錢,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不就是發達國家欠下的“氣候債”么?
而實際呢?
別提那遙不可及的192萬億了,就連每年承諾的那1000億美元,連零頭都沒給夠!
這些發達國家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嘴上說得好聽,行動上卻一毛不拔。
給的錢大部分是貸款,不是贈款!
他們把原本的發展援助資金都改頭換面,當成氣候援助資金來糊弄人。他們自稱氣候融資完成度年年提高,但說白了就是“摻水”“湊數”,還有一部分氣候資金,最后都通過償還貸款、利息和工作合同,又回到他們自己的口袋里了。
窮國的“救命錢”成了富國的高利貸。
路透社與斯坦福Big Local News爆料,這些發達國家嘴上說援助發展中國家,實際上卻把至少180億美元以高利息貸出去了,其中日本貢獻102億,法國36億,德國19億,美國15億。
富裕國家在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間通過多邊機構向氣候融資承諾提供了至少 1640 億美元,其中約 80% 是貸款。
令人咋舌的是,在直接支出的巨額資金中,竟有高達30億美元的巨款流向了那些對各國減少排放或抵御氣候變化傷害幾乎無甚助益的項目。
如煤電廠、豪華酒店、巧克力作坊,以及那些與氣候保護主張幾乎不沾邊甚至毫無關系的領域。
這實際上意味著,原本應該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最終卻變相地流回了發達國家的口袋。
德國智庫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的莉安·沙拉泰克憤怒地諷刺道:“自詡正義的國家,凈干非正義的事!”
窮國更加窮,這是不斷加深的洞。
氣候援助本該是雪中送炭,現在卻成了高利貸般的敲詐!債務如雪球般越滾越大,讓發展中國家陷入還債的惡性循環,無力投資氣候解決方案。
聯合國報告指出,那些背負最重債務的國家,恰恰是最受氣候變化威脅的。
2015至2020年,僅10個債務國就為氣候融資背上了115億美元的債務枷鎖。這不僅是金錢的游戲,更是對全球環境責任的背叛!
2017年,法國慷慨地伸出援手,向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城甩出1.186億美元的“大紅包”,這錢不白給,條件是建設個空中纜車。法國美其名曰這是他們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所做出的金融承諾,還厚顏無恥的稱,空中纜車是“環保英雄”,能拯救地球于尾氣之中。
可事實上呢?
這筆貸款反倒讓瓜亞基爾的預算赤字飆升到1.24億美元,給這港口城市又添了筆沉重的債務。根據那些規劃文件,瓜亞基爾得掏出5.88%的利息來還這個債。法國倒是精明,他們算盤打得響,預計在20年的還款期里能撈到7600萬美元的利息。
更諷刺的是,纜車部件幾乎全部來自法國和瑞士,為法國經濟參與者帶來了20億歐元的“大蛋糕”。
在日本的氣候貸款中,居然有近三分之一強制要求資金用于雇傭本土企業,其心思之巧妙可見一斑。路透社調查揭示,此舉已暗中為日本經濟輸送了至少108億美元的利益。
這種詭異的貸款條件,成功幫助住友商事株式會社與日本運輸工程公司斬獲菲律賓電氣化鐵路和地鐵項目的巨額訂單,總價值超過13億美元,涉及648輛火車車廂的供應。同時,住友的“親兄弟”三井住友建設公司也憑借此等手段斬獲了價值超10億美元的合同,負責鐵路擴建與車站大樓的建設。
這一切不過是打著氣候融資的旗號,實則向別國灌輸不良貸款的又一例證,無疑將給這些貧困國帶來更深的財務困境。
路透社調查發現,來自 24 個國家和歐盟的至少 106 億美元贈款同要求受助者聘請捐助國的公司、非營利組織或公共機構來完成工作或提供材料。
歐盟出手40億美元贈款,卻硬要受助方聘請特定國家的公司或機構;美國聲稱掏出30億美元,德國也砸下27億美元,背后都暗藏了同樣的附加條件。
這簡直是強盜邏輯的巔峰!
原本應作為賠償的救命錢,日美等國卻狂妄地要求高額利息,甚至逼迫受害者使用他們生產的建材來重建家園。這不僅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剝削,更是對全球道義和人性的極度踐踏。
這些窮國已如風中殘燭,岌岌可危。而富國們,非但不施以援手,反而在殘燭上澆油,再高價兜售滅火器,聲稱“援助”,卻行剝削之實,甚至其中還多次上演“甩鍋”給我國的戲碼!
所謂的“氣候援助”,卻成斂財新招。
正義自詡,行非義事。
國際偽善者!世界之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