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在中芯國際被制裁的第二天寫出后突然出版社有點緊急事務需要處理就沒得空本公眾號刊發。前兩天有位新加坡的老朋友問我為啥好久沒見我的文章見報,隨稍作修改壓縮先投《聯合早報》。首發于2020年10月20日的《聯合早報》言論版頭條】
繼華為之后,中國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中美貿易戰的本質,不再是追求雙邊貿易平衡,而是封殺“中國制造2025”,將中國永遠釘死在全球產業分工的中低端環節。
中國對于第一階段貿易壁壘式的手法還以牙還牙,以關稅對關稅,但對于美國封殺中國高科技工業的殘酷手段,中國至今按兵不動,任由美國對華為等公司欺凌,值得玩味。
當然,美國大選期間,中國戒急用忍,可以理解;但無論大選結果如何,對中美貿易關系走向的預判,則是必要的。美國很早就宣布對華為徹底制裁,但中國完全沒有任何反制措施;坦率講,這種綏靖政策,鼓勵了美國的主戰派。
中美貿易關系的未來走向,取決于雙方對損益的判斷和意志力。如果應對不當,脫鉤的風險是存在的。作為交戰雙方,彼此互有優劣勢。美國優勢顯而易見,是全球制造業產業鏈中高端環節的主要控制者,是美元體系的主導者。
中國作為上升中的人口大國和制造業大國,是聯合國產業分類所有門類中唯一齊全,中下游制造能力最強,供應鏈配套最完善的國家,制造業產值相當于美日德三國的總和。龐大的制造業和全球最大的中產階層消費群體,決定了中國不僅是終端產品的巨大市場,也是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最大購買方。
以上優勢換個角度看,彼此又成為各自的劣勢和對手國家可資利用的彈藥。
首先,美國高科技工業是靠全球市場來維持其繼續發展的動力,因為原創高科技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所需的龐大資金,必須靠市場來支撐;然市場的最大份額卻在中國,無論是飛機、軟件、芯片及高端電子元器件,中國都是最大市場。
因此,對美國來說,封殺中國高科技公司,將面臨一個自相矛盾的結果,就是制約本國高科技企業的市場機會,同時極大刺激中國進口替代,以及同中國市場密切的跨國公司“去美國化”。沒有中國市場支撐,美國高科技工業的后續研發資金減少,將從根本上弱化其長遠競爭力,這與美國企業的長遠利益相悖。
就拿半導體產業來說,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占全球的六成,這樣的市場規模雖然暴露中國對外供應鏈的依賴,也同時表明中國具有足以左右很多半導體公司命運的市場手段。美國把中國的需求當攻擊的穴位,而對中國來說,這何嘗不是對某些美國半導體公司定點清除的死穴!美國主戰派似乎只看到前者。
就拿數百億美元規模的存儲芯片來說,如果中國嚴禁美光芯片進口,韓國和臺灣公司將漁翁得利,美光的未來會非常暗淡;如果中國限制高通,七成市場在中國的高通將會休克。
對于美國以外的半導體公司如臺積電、三星來說,中國的龐大市場和華為這樣的大客戶是誘人的。可以預見,兩家公司構建沒有美國技術的生產線將是必然選擇,一旦這樣的生產線在高階制程方面取得成功,對美國半導體設備和原料企業來說,將是悲劇的開始。
任由美國封殺華為等,中國不進行報復,則是符合美國的期望。中國至今沒有行動,很多人認為中國缺乏強有力的手段來反擊美國的封殺。這種思維有點冒險,因為這會鼓勵美國進一步行動并逼迫中國出手。
在全球化的商業時代,技術和市場是人類工業文明不斷進步的兩條腿。有技術沒市場,則高科技所需要的巨大投資難以收回;有市場沒技術,消費者難以獲得技術所帶來的便利。
就技術和市場二者的重要性來說,如果一個國家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則有足夠大的市場將必然推動技術的進步。這也是為什么全球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被美中兩國所壟斷,而日歐韓臺則難有建樹的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中國認清美國的意圖,看著自己的高科技企業被整死,是否同時允許做美國產品的龐大市場,允許美國公司在中國繼續賣汽水、漢堡包、咖啡、汽車、飛機、美國品牌服裝鞋帽、化妝品,繼續讓美國大學、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開展業務?美國如何保證中國不會關閉四千多家星巴克,不會限制美國咨詢公司業務?如果出現了這樣脫鉤的景象,美國跨國公司的前景在哪里?華爾街金融市場失去這些跨國公司所帶來的股息期望,將會如何?
當特朗普政府擺出不懼和中國脫鉤的姿態,正是“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只看到美中貿易的逆差和中國對美高科技的依賴,卻忽略中國人不喝星巴克咖啡,不駕通用汽車,不用美光芯片,不搭乘波音飛機,絲毫不影響生活質量,但那些將退休金壓在金融市場的美國民眾,如何保障未來的財務需求?這種政治人物的理想化思維如果不能被警醒,而肆無忌憚地走下去,中美走向脫鉤將是可能的。張伯倫式的錯誤不應該重演。
韓國被日本禁運三種半導體工業原料時,韓國公司開始測試中國的原料,這是值得美國留意的信號。中國不是前蘇聯,在半導體裝備和材料領域不僅沒有缺位,而是全面布局,在臺積電、中芯國際、海力士的半導體車間里,已出現越來越多中國制造的設備和原料,美國的制裁吹響中國本土相關產業的進軍號。
日本至今并沒有從對韓國的制裁中獲得任何好處,卻激發韓國進口替代的產業投資;美國制裁會讓中國相關企業面臨短期的困難,但更大趨勢是在幾年后,逼出一個全產業鏈的競爭對手,美國相應領域企業的未來命運,就只有自求多福了。
(作者是出版人、戰略與產業咨詢專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