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富士康”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針對近期所謂的“撤離大陸,要把工廠搬到海外”等4條“謠言”進行回應,稱富士康撤離大陸一說是無稽之談。
富士康的公眾號將“撤離大陸”斥為謠言,可這個謠言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富士康的創始人郭臺銘。
今年4月17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接受黨主席吳敦義頒發的榮譽狀后,宣布參加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黨內初選。許多盼望祖國統一的人,當時對在大陸撈金的郭臺銘寄予厚望。然而5月初,郭臺銘赴美覲見特朗普,稱若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一定會爭取到華府訪問,并稱當選后會跟北京說應該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表示自己反對、批評韓國瑜進中聯辦,直言:“我自己根本不理會中聯辦,臺灣與香港不一樣,臺灣與大陸是對等的關系”。郭的臉書也放上郭臺銘在白宮前的照片,還寫了一句“讓臺灣再次偉大(Make Taiwan Great Again)”。那些吹捧郭臺銘的人頓覺被打臉。
隨后,郭臺銘在接受臺灣東森新聞采訪時,直接叫囂“到底是誰怕誰”?敢威脅我就馬上把工廠搬走:
就在這幾天,過去18年6次宣布要退休又臨時改變計劃的郭臺銘也終于要退休了,68歲的郭臺銘決定將鴻海集團董事長職務交給63歲的劉揚偉,7月1日起生效。在過去的連續7個月時間里,郭臺銘不斷增持公司股票,累計持股9.6%。這對不設置實際控制人的全球最大代工制造商鴻海而言,讓出董事長職務,絲毫不影響郭臺銘的大老板角色。
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對這個全球最大代工廠的沖擊是巨大的,盡管這時富士康抓到了蘋果這根最大的救命稻草又迎來一輪爆發,但隨著蘋果的增長走入頹勢,富士康這幾年也隨之陷入萎靡。
2016年,富士康在臺灣的母公司鴻海營收縮水,郭臺銘曾向股東為2017年凈利潤下滑道歉,但未能“剎車”,2018年再度同比下滑6.9%;富士康的資產負債率也從2015年的45.7%急劇攀升到2017年的81%。在這個財務業績出現危機的時刻,郭臺銘的交班顯得很匆忙(去年6月郭還宣稱要再干五年),卻又顯示了鴻海轉型的決心,郭臺銘的接班人劉揚偉此前主要負責半導體業務。隨著智能手機市場增速不斷下滑,鴻海的主營業務手機代工不斷承壓,在郭臺銘計劃中,鴻海已經在工業互聯網、5G通信、智慧家居、智能汽車等領域布局。2017年,鴻海已經在美國投資700億美元,要打造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2016年,郭臺銘收購的夏普,如今也轉攻中高端。一旦擺脫了全球最大低端代工廠的帽子,郭臺銘還真不懼怕把大陸的工廠停掉。
而另一方面,富士康這幾年早已布局在印度、越南等工人工資更低的地方籌建新工廠。近日,郭臺銘表示,今年將會把蘋果主要生產線轉移至印度,并聲稱這是受印度總經理邀請。2018年2月5日,富士康就表示正考慮在越南建廠生產蘋果。與之同時,富士康正在將中高端制造業遷回臺灣,5月8日,郭臺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首度透露,他已經跟高雄市長韓國瑜說好了,“中美貿易摩擦下,鴻海計劃將深圳、天津部分生產線移高雄,臺灣可望成為鴻海未來高階網通、服務器設備的大陸以外市場制造中心。”
結合郭臺銘的實際言行,富士康公眾號的“辟謠”實際上是蒼白的,不過是“美女蛇”給大陸吃一顆定心丸。畢竟富士康為了走出困境,無論是選擇產業升級轉型,還是將工廠外遷都是需要時間的,而現在富士康的主要營收依然依靠大陸上百萬廉價勞工支撐的低端代工廠,這種情況下富士康不可能真的馬上跟大陸撕破臉。
2015年3月,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的新聞透露了郭臺銘與鄭州市長馬懿會面商討保留富士康補貼一事。富士康在鄭州廠區雇傭了20萬人為蘋果公司生產iPhone手機。由于地方財政吃緊,各地被要求削減稅收減免和承諾補貼等吸引外資的手段。為了讓富士康不大規模裁員,郭臺銘要求鄭州地方的補貼至少保留在每年20億元,而此前僅鄭州一個城市給富士康的補貼就高達50億元。而富士康在大陸所有的工廠2015年全年凈利潤才144億元。
刨除各地政府對富士康的直接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恐怕富士康的凈利潤早已經是負值了。其實,“代工帝國供應鏈上零利潤”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事實不僅僅是這些,富士康在中國各地拿地的成本也是非常低廉的。2004年前后,富士康在重慶和成都投建廠區,失地農民僅僅能夠拿到很低廉的征地補貼。失地農民的安置房甚至首先被富士康征用為員工宿舍。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也失去了生存保障,富士康根本就不會招聘超過30歲的員工,大量中年勞動力人在失去土地之后,無法再實現就業。大量涌入的外來廉價年輕勞動力到富士康上班,卻又拉高了重慶和成都地方政府統計的就業人數。
《中國國門時報》2015年12月23日,曾經報道了富士康的避稅訣竅:中國對外資(包括臺、港、澳)實行稅收優惠政策(“五減三免”等),一位曾經在富士康從事高層管理工作的人員告訴記者“富士康對外只是一個叫法,并未進行工商登記(至少我在富士康時沒進行登記),在其內部是數不清的法人,隔三、五年就會注冊一批新的,為的就是享受稅收的優惠。。”
既然地方政府不能從富士康的工廠得到多少實際的財稅收益和土地出讓收益,又為何以巨額補貼這樣的形式不遺余力地挽留富士康呢?答案很簡單,正如郭臺銘接受東森電視臺采訪時所叫囂的,大陸要五個“穩”,富士康就占了四個——“穩就業”、“穩外貿”、“穩外資”、“穩外銷”。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富士康帶來的巨額GDP和龐大的就業人數是巨大的政績,對官員前途而言,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嗎?正如富士康26日公眾號文章所言“2018年,富士康旗下17家法人單位入選中國出口200強企業”。郭臺銘自己透露,富士康占中國出口GDP超過4%,占進口GDP也有3.8%的水準。在地方政府強烈的政績驅動下,郭臺銘叫囂的“誰怕誰”還真成了一個問題,郭臺銘的底氣正是來源于這里。
富士康26日的公眾號文章稱:“31年來,改革開放成就了富士康,富士康也在大陸留下了深深的足跡”,這倒是一句大實話。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成立已經45年,盡管當初通過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小有成就,彼時的郭臺銘也不過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老板。郭臺銘真正的發跡正是1988年在大陸創辦了鴻海的子公司富士康。靠著大陸這么多年極其優惠的吸引外資的政策,靠著無數廉價中國勞工的血汗,靠著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富士康才逐步成長為全球代工帝國。與之同時,則是毛澤東時代創建起來的中國自己的國有工廠和電子產業的全面衰落。如果這些工廠還在,又豈需富士康“施舍”就業崗位?
這幾年,郭臺銘與多名女星傳出緋聞,在鴻海的活動上,郭臺銘與林志玲貼身大跳探戈,與劉××雙雙飛海南度假,豪擲數百萬為郝×贖身,送大陸歌手希×私人飛機,帶鄺××出席各大聚會……與郭臺銘相關的女星數不勝數。所謂的成功企業家郭臺銘毫不避諱其貪財貪色暴發戶的形象。
郭臺銘曾經:“商人沒有祖國,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是祖國”。30多年來的各種外資優惠政策喂飽了郭臺銘,但這個暴發戶照樣沒有認可的祖國,一旦沒有了利潤,郭臺銘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拋棄祖國。鄭州給富士康保留20億補貼,換來的卻仍然是2018年11月至今富士康鄭州廠區5萬人的大裁員,指望這樣的暴發戶承擔“穩就業”的社會責任,簡直是笑話!
這又何嘗不是現代版的“農夫與蛇”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