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有一個看似奇怪的現象:蘇聯解體已經26年了,但蘇聯的遺跡比比皆是。
列寧的塑像、壁畫、紅軍戰士的浮雕、紅五星的標記,乃至蘇聯的國徽到處可見。
很多蘇聯時代的命名也仍然保留著——當然也不是全部保留,名震天下的斯大林格勒就被改成了誰也沒聽說過的伏爾加格勒,列寧格勒則被改回成圣彼得堡——列寧大街、十月廣場、革命廣場、紅十月療養院等。
各地的列寧故居、列寧紀念館仍然開放,并得到政府的財政補貼。
克里姆林宮紅場上的列寧墓、斯大林墓照樣人流不斷、鮮花的不斷,唯一的變化是撤掉了儀仗禮兵。
在俄羅斯外交部大樓的頂端,巨大的蘇聯國徽浮雕完好無損,赫然在目,和蘇聯時代毫無二致,只是在蘇聯國徽下方,加裝了今天的俄羅斯國徽——雙頭鷹!
與之呈鮮明對照的是中國。
雖然中國從未經歷“劇變”,但毛澤東時代的遺跡,經歷了二十世界八十年代自上而下有組織的大規模拆除運動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惡性市場化的大拆大建破壞之后,基本蕩然無存。
取而代之的是“民國大師”、“至圣先師”一類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或寬袍大袖一類人物,也許還應該加上陳納德【點擊閱讀?!?/a>
經歷此番浩劫而幸存下來的毛主席塑像,則成了各地紅色網友心中的圣地。
繼續說俄羅斯。
俄羅斯對蘇聯的態度究竟怎樣?
國內一些自由主義精英喜歡把俄羅斯說成是一個極端反蘇、反共的國家,他們也編造了很多所謂普京講話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之所以編造這樣的謠言,目的當然是為了指桑罵槐——指蘇共之“桑”,罵中共之“槐”。
這種自以為高明的做法其實并不高明,不僅會被一眼看穿,而且顯的很low、很沒有自信。
當然,自信從來都不是精英的特征。
在列寧、托爾斯泰就讀過的喀山大學,校史館館長,一位優雅端莊的女教授,在回答我們關于蘇聯問題的提問時,一字一頓的說:“這是我們的歷史。我們接受這段歷史。我們不反對這段歷史。”
這應該就是俄羅斯主流社會對蘇聯的態度。這種態度,在俄羅斯的“國家符號”系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俄羅斯的國徽,采用了沙皇時代的雙頭鷹;國旗,采用了被十月革命推翻的臨時政府的藍白紅旗幟(藍白紅三色源自法國大革命,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國歌,在普京總統的堅持下,采用了蘇聯國歌的旋律。
看看這些年,普京總統不聲不響的做了些什么努力——
2000年,俄國家杜馬根據普京的提議通過有關法律,規定用蘇聯國歌旋律作為俄羅斯國歌。
2002年,普京宣布,俄羅斯軍隊恢復使用蘇聯時代的紅五星旗幟作為俄軍的勝利旗。
2013年,普京簽署總統令,恢復蘇聯時期家喻戶曉的“勞動英雄”獎章。大約類似于中國的“全國勞模”,這也是斯大林生前接受的唯一勛章。
2014年,普京簽署命令,恢復蘇聯時期的“勞動與衛國制度”(簡稱“勞衛制”)。普京當天在體育運動發展委員會會議上表示,蘇聯的勞衛制吸引大多數民眾定期參與體育運動,他決定簽署總統令恢復這一制度。
如果普京總統內心深處最渴望簽署什么命令的話,那一定是“從即日起恢復蘇聯”。當然今天形格勢禁,他不會這么做,也不能這么做。這可能是普京作為政治人物最大的遺憾。
很顯然,俄羅斯的主流社會是要把蘇聯歷史整合進一千年以來的俄羅斯歷史當中,總體上將之視為“俄羅斯光榮”的一部分,而不是把蘇聯歷史作為“俄羅斯原罪”背負起來。
俄羅斯,或者說蘇聯,在這個問題上是有慘痛教訓的。
蘇聯末期,在戈爾巴喬夫“新思維”影響下,歷史虛無主義盛行,從否定斯大林開始,發展到否定列寧、否定十月革命,把蘇聯說的比納粹德國還要罪孽深重,結果導致蘇聯的主流社會在美國和西方面前完全喪失了自信,對美國言聽計從,亦步亦趨,不僅親手解散了自己的國家,還按照“休克療法”毀掉了自己的經濟。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過程中遭受的損失,超過了血流成河的蘇德戰爭。雖然俄羅斯出了一位堪稱杰出人物的普京總統,但目前也是“止跌”而已,回升尚遙遙無期。
1995年,還是葉利欽時代。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五十周年,俄羅斯修建了氣勢恢宏的勝利廣場,葉利欽甚至一度考慮把紅場的勝利日閱兵轉到勝利廣場來舉行。
勝利廣場不遠處,就是紀念1812年戰勝拿破侖的凱旋門。很明顯,這是要記住而非忘記蘇聯的光榮,并且把“蘇聯的光榮”和“俄羅斯的光榮”聯系在一起。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不得不在戈爾巴喬夫、雅科夫列夫造成的記憶廢墟上重建歷史敘述,這一努力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之一,就是重建了俄羅斯的國家自信。
留心國際新聞的人都會發現,雖然今日俄羅斯的經濟總量遠遜于中國(這也是蘇聯解體的后果之一),但普京面對西方,卻始終不卑不亢,毫無心理弱勢。
普通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難以釋懷,很重要的原因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能夠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盡管斯大林之后,蘇聯制度逐漸扭曲變形,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安排仍然存在)。
現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年輕人,和中國的同齡人一樣為高房價所苦,他們為此而吐槽的時候,都會不約而同的回憶起父輩可以免費分配住房的好時光,蘇聯平等的教育制度也令他們留戀不已。
妖魔化自己的歷史、“切割”自己的歷史,并不能使自己變的高大、光榮,反而自證自己是有前科的,進而喪失了自主選擇國內外政策的正當性——俄羅斯精英在為時過晚的時候才明白這一點,中國呢?
蘇聯解體已經26年了,許多人曾以為俄羅斯會和蘇聯一刀兩斷,但俄羅斯在和蘇聯經歷了漫長的告別之后,卻發現告別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那就是曾經的自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