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打什么算盤
張志坤
印度軍隊侵入中國洞朗已經兩個月了,不管中國怎樣苦口婆心地勸,也不管中國怎樣疾言厲色地罵,至今仍賴在那里不走,它究竟要干什么呢?
人們都知道軍事戰略上有句耳熟能詳的老話:知己知彼。其中,“知彼”的內容,就包括正確判斷敵人的意圖,因為只有洞徹敵人或對手的目的與企圖,才能相應地下定自己正確的決心,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正確的行動。所以,印度的意圖究竟是什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印度這樣干,究竟圖什么呢?
迄今為止,來自中國方面的輿論渲染都是印度必然失敗,尤其是軍事上,如果中國發起對印度反擊,印度將敗得很慘,要比1962年那次失敗更加嚴重。中國之所以還未進行這樣的軍事反擊,主要是中國出于維護和平的大局,維護中印友好的大局,出于空前的“克制”等等,否則,印度就要倒大霉、栽大跟頭了。這種渲染,目前似乎已成中國社會從上到下的定論,好像印度根本不配做中國對手似的。正所謂事前準備不足(有關這個問題,請參閱筆者2009年文章《難纏的戰略對手:怎樣打贏下一場中印戰爭》,為避免讓人說成是馬后炮起見,原文附后),事發忘乎所以,趾高氣昂、目空一切,渾然忘卻“善者不來、來者不善”的常識道理了。
既然這樣,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印度吃飽了撐得慌,皮子癢了難受,就是想搞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進而招致中國的一場軍事打擊、招徠又一次軍事失敗嗎?
顯然,這絕不可能,實際恰恰相反!迄今為止中國方面的一切重要反應,特別是軍事上一切動作舉措,都會被印度所認真觀察評估;迄今為止中印之間外交上、國際上一切“密切互動”,也都會被印度所認真觀察,并做出相應的評估。也就是說,正是建立在政治、外交、軍事等各方面的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印度才運用各種手段,努力使此次軍事行動成為一次成功而非失敗的行動。
具體地說,印度要通過此次行動,達成如下幾項成功:
第一,爭取戰略上的成功,以強有力的實際行動證明,印度是牽制和圍剿中國的重要力量
通過進占中國的洞朗,印度以實際的行動證明,針對中國,印度敢于作為、大有作為,能夠對中國形成強有力的戰略牽制,如果實現與其他方向密切配合,將形成對中國可觀的戰略包圍與圍剿。這樣一來,印度就具有了參與全球戰略平衡游戲的突出價值,也成了世界戰略天平上一個不可忽視的砝碼。
印度的這一“特殊”價值不可能為“國際社會”所漠視、所忽略,相反,這樣的戰略寶藏必然要為“國際社會”所深度開發與高效利用。事實上,此前一個時期,美國、日本在扶持、鼓勵和利用印度方面已經下了很大功夫,預計在洞朗事件后,力度將更大,效果將更加明顯。
第二.顯示戰略上的威懾,獲取今后的行動自由
印度軍隊越界進占洞朗,大概不以占領中國的領土為目標,因為這很難實現,印度不會沒有這個理性。至于一些中國人炒作什么,印度憂慮中國切斷西里古里走廊,為保障安全,于是向前推進、擴大縱深,純屬扯淡!這種人連趙括都不如,不過是看著地圖想當然地瞎掰而已。但是,進占洞朗,對印度而言,卻是一次有益的戰略偵察與摸底。通過這樣的偵察與摸底,印度將充分認識到,現如今中國的和平意志非常堅定,非常擔心出現一點點戰火,燒毀“和平發展”的大論與大局(感興趣的讀者可參閱筆者前幾年的文章《懼怕戰爭,當代中國最大的戰略軟肋》),所以即便領土被占領,也都力避訴諸武力,也都力圖希望通過外交與和平的手段加以解決。這樣的中國,在戰略品質與性格上同1962年的中國已截然不同。這就意味著,今后如果印度同巴基斯坦之間、同孟加拉之間發生戰爭,中國基本上不會武裝介入,不會進行戰爭干涉。至于印度插手或顛覆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不丹等地區的局勢,中國更將只會進行口頭表達而已,更遑論因此而兩肋插刀、兵戎相見了。這樣一來,今后印度在南亞、東南亞乃至整個印度洋的戰略行動自由將空前大增。筆者預計,洞朗事件過后,不久就要有某個南亞國家倒霉了。
第三,同中國制造新的爭議,據此進行訛詐與要挾
如果說印度此次行動都是劍走偏鋒、搞間接戰略路線,沒有直接針對中國的目的與企圖,那也未必盡然;但如果說印度想報1962年的一箭之仇,同中國進行一場新的軍事較量,那也未免太過簡單了。從實際情況看,印度未必要同中國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因為把中國逼到墻角、無路可退,印度將有不堪承受之重。對于這一點,連美國都不想這么干,印度領導人不是傻瓜,更不會不懂得。所以,就此次行動直接的目標而言,印度是要通過此舉在中印之間制造出新的爭議,據此對中國進行新的訛詐,要做到“只要印度撤軍,什么都可以談”。這樣一來,不管洞朗事件在當前的這一回合里怎樣解決,但可以預計,今后印度必將頻頻拿洞朗地區說事,以此來要挾中國在兩國關系與兩國爭端中做出新的讓步。
從上述三個視角來觀察,可以發現,印度第一、第二項目標基本已經達成,現在所在努力的只剩第三項了。這樣看來,洞朗事件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不久之后就會告一段落。這可能就是印度方面所撥打的如意算盤。
附舊文一篇:
難纏的戰略對手:怎樣打贏下一場中印戰爭(2009年7月)
最近一個時期,印度頻頻向中國叫板,軍事上增兵邊界,經濟上叫嚷要趕超中國,還不時地放出以中國為敵的狠話。正苦于制約中國的手段越來越少的美國及西方,現在可是發現大寶貝了,于是乎,雙方的關系急劇升溫,熱絡的不行,西方輿論也是一片聲地歌頌贊美起印度來,這就使得印度更加飄飄然不知所以,更加賣力地充當起帝國主義的走狗和馬前卒,以為既然背后有大腕撐腰,那就可以和中國一較高低。在過去的四十年間,印度時不時地就澎湃起這種不可遏止的野心。所以,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下一場戰爭是觸手可及的。那么,我們對中印之間的下一場戰爭做怎樣的判斷呢?
一、 難纏的戰略對手
印度是有資格做中國戰略對手的,這倒不是因為它買了幾件俄羅斯或西方的先進武器,雖然印度總是假摸假式地擺弄這些東西。印度能成為中國的戰略對手,一是因為其土地廣大.二是人口眾多.三是有廣闊的戰略回旋余地:德干高原三面臨海,是印度安全的戰略后方。四是有一定的經濟總量.五是印度畢竟為有核國家,這一點也不能忽視,狗急跳墻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也畢竟存在,在戰略考量上無法忽略。因為這五個原因,印度的戰爭承受能力是相當大的,大到甚至幾個戰略性戰役也難以傷筋動骨,也就是說,可以在戰場上擊敗它,但如何在戰略上徹底打敗它則成了另外一個問題。所以,只要印度不徹底覆滅,它就將一直是中國的戰略對手,和中國生磨硬泡,死打爛纏,讓中國的西南地區始終面臨著重大的戰略威脅。
二、 兩種情況下的攻與防
——單純的中印沖突不可能是大規模的戰爭,只能邊界沖突.
僅僅中國和印度之間而不牽涉第三方的中印戰爭隨時有爆發的可能,但這只能是邊界范圍內中等以下規模的沖突。這是因為,第一,如果沒有以美國為首西方的全面介入,印度沒膽量也沒條件舉國動員,進行一場和中國的全面戰爭,這看不到勝利的前景。第二,和印度沖突,中國也不可能進行一場全面的戰爭,印度對我們的威脅畢竟是次要戰略方向上次要威脅,我們的雙眼要盯牢美國,受制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中國不可能放手打一場全面的中印戰爭,只能是適可而止。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是怎樣在邊界范圍的戰場上給印度以重創,就如1962年那樣,打得勢如破竹、痛快淋漓。中印邊界西段自然地理條件惡劣,在阿里高原及所謂的阿克賽欽地區小打小敲還可以,卻不適合也沒條件大規模運用部隊,中段和東段山高谷深,但如能妥善運用,還是能達成較大規模的戰役。但是不能僅僅從地面做文章,塔格拉山脊和上下察隅應進行正面牽制,同時充分運用空中力量,瞄準春丕谷下大吉嶺周圍印度的咽喉地帶,實施深遠后方的空中機械化突擊,地面力量要突破印度在錫金和不丹的防御,徹底割裂印度東部與其本土之間的戰略聯系,把印度打狠打痛。這樣才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總之,在邊境沖突中必須貫徹主動進攻、積極防御的方針,被動防守將曠日持久、勞師靡餉、不堪重負、得不償失。
——美印聯合進攻下的中印戰爭
這種情況是美國已經和中國發生了戰爭,印度感到有機可乘,美國需要對中國開辟第二、第三戰場.英國和法國等都可能參加近來,或者以變相的方式支持印度。這個時候,中國在西南戰線第一階段應貫徹戰略防御的方針,以積極的戰術與戰役進攻來加強戰略防御的穩定性,動員并加強巴基斯坦的力量,從西面牽制印度;加強并保障孟加拉、緬甸的國家使之不被美國及印度顛覆或演變,保證東部戰略態勢的穩定;在正面戰場以小規模的戰術反突擊消耗和疲憊印度。如果戰局不利,可誘敵深入,加重印度的負擔,改善我們的戰場態勢。待主要戰場解決或穩定了之后,再從東、中、西段邊界,從巴基斯坦方向、從尼泊爾方向,從緬甸孟加拉方向,以及從安達曼和尼科巴方向,給印度以致命的打擊,徹底打跨之。
——印度洋上攻防戰.
無論發生上述那種類型的戰爭,都要發生中印之間印度洋上的攻防戰。印度對于它揀拾各國破爛攢巴起來的海軍驕傲的不得了,以為老子天下第二,渾沒把中國放在眼里。戰時印度海軍必定蹦達得歡,要攔截我國在印度洋上的運輸。如果是第一種戰爭,我們應利用印度目中無人的自大心理,果敢地派水面與水下力量出擊印度洋,在空間和其它各種條件的保障下,綜合運用水面與水下力量給印度以打擊。印度海軍就如同插在花瓶里的鮮花,雖然剛開始燦爛奪目,但沒有持續的能力,損失無法補充,幾個回合下來,就要蔫巴,這樣將能保障中國的印度洋海運不受太大的損失;如果是第二種戰爭情況,那我們就需要暫時退出印度洋,以等待戰略反攻時機的到來。
三、 如何消除印度的威脅
如何能消除印度的威脅,始終是中國面臨的一個大難
題。這要綜合運用各種戰略手段。
首先,印度總是忘乎所以,周邊鄰國盡樹為敵。我們應因勢利導,加強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緬甸、斯里蘭卡等國家的戰略地位與能力。在最終攤牌的時候,克什米爾地區或者獨立或者與巴基斯坦合并,尼泊爾應向南擴展至平原地區,錫金重新獲得獨立國家的地位,不丹獲得真正獨立國家的地位,西孟加拉邦可以合并到孟加拉國,泰米爾納德可以成立自治的共和國。
其次,鼓勵和支持印度統治下各民族的獨立解放運動。東部地區的阿薩姆民族獨立運動幾十年來一直堅持武裝斗爭,只是缺少外部的條件與支持,在東部建立一個獨立的阿薩姆人國家既符合人道主義,也能消除相當一部分印度的威脅。同樣情況的還有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應該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最后,對印度的戰略措施還應徹底解除它的核武裝。作為一個四分五裂、內部混亂不堪的國家擁有核武器實在是危險之至,誰也難以保證未來不會在宗教沖突、部族沖突中發生核爆炸。印度的核武裝不會有多大規模,解除它的核武裝并不是什么難事。印度教和佛教一樣,是不殺生的,印度把自己武裝起來,一付氣勢洶洶的摸樣已然過分,拎著核彈更是成何體統!教主是要降罰的,還不如干脆仍掉了事,恢復本來面目,這樣才真的可愛與寶貝些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